尺度已達到“B級片”了?上映,他創造了4個第一次,這片後勁真大
你敢相信嗎?
我們小學書本上的一篇課文,竟然被臺灣省拍成了一部大尺度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榜三大哥一怒之下把榜一榜二大哥都殺了的故事。
別誤會,這不是直播間,而是警察的通緝榜。
榜三哥犯下滔天罪行後,最後在教堂來了一次無差別殺人秀。
爆頭特寫、血漿飛濺,營造出華語影壇罕見的視覺奇觀。
就是這樣一部尺度完全達到B級的猛片,竟然出現在了內地院線。
可沒多久,網上又瘋傳它遭人舉報、回爐重造。
戲裡戲外都可謂跌宕起伏。
爭議聲如此刺耳,只因爲《周處除三害》是一部標準的“極惡電影”。
這類電影的標誌性特點,全片沒一個好人,畫面直接不遮掩。
但如果你覺得《周處除三害》就是一部以變態、血腥爲賣點的獵奇片,那那就大錯特錯了。
它暴力的外表下包藏着的,是導演高超的電影技法,是殘酷的現實隱喻,是劍走偏鋒的人性物語。
而在這部影片中,皮哥看到了四個“第一次”。
不管是在犯罪片中還是整個華語影壇,它的出現,都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
01、第一次把犯罪故事打扮出三種色彩
《周處除三害》出自《世說新語》,原文是200多字的文言文。
少年周處身形魁梧,武力高強,卻橫行鄉里,爲鄰人所厭。
後周處隻身斬殺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浪子回頭、改邪歸正,至此三害皆除。
這篇文言文被改編成白話文,出現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的選讀課本上,很多人對這個故事還記憶猶新。
電影化用了這個典故。
通緝犯陳桂林(阮經天 飾)身患肺癌,他良心發現決定去自首,但在警局的通緝榜上,他發現自己只排名第三。
陳桂林冷笑一聲,他找到了前兩名香港仔和牛頭,逐一殺之。
本以爲自己成爲了當代周處,卻難料永遠參不透的貪嗔癡,纔是人生終要面對的罪與罰。
導演黃精甫是香港導演,影片主要演員是臺灣演員,香港電影的癲狂與臺灣電影的陰鬱相互碰撞,誕生了這樣一個“怪胎”。
表面上看,影片套用了典故,講述了一個殺手的末路故事。
但主角除三害的過程,並不是簡單的“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
而是結構上的婉轉迂迴,帶觀衆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體驗。
除第一害,是典型的香港黑幫片。
主角先是順藤摸瓜找到了香港仔,在隔壁酒店暗中觀察;
隨後前往理髮店赴險、雙方相互試探;
就在劍拔弩張時,警察闖入攪局,最後雙方撕破臉,相互追逐廝殺。
最後主角手刃惡棍,順帶還營救了純情少女,這是典型老式港片的套路。
盡皆過火,盡皆癲狂。
但除第二害,立刻變成了邪典片。
上一幕還是狹小空間的生死相搏,這一幕就變成了神秘聖潔的教堂。
一位尊者以笑容可掬的形象出現,如救世主般拯救一個個迷途的羔羊。
悠揚的歌聲下,主角在衆人的簇擁下,也被尊者感化。
觀衆在侷促不安後,內心稍稍得到寬慰。
殊不知,這是導演設下的騙局。
當觀衆剛剛找到安全感,導演立刻撕掉了純白背後的僞裝,露出惡魔猙獰的面容——
原來教堂底下藏着恐怖的暗室,原來虔誠的教徒個個面如死灰,原來尊者笑容背後暗藏玄機。
當主角掘開墳墓,殘酷的真相也被揭開——
衆人敬仰的尊者就是榜一的大壞蛋,這座教堂是披着聖潔外衣的人間煉獄。
主角開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殺戮。
他衝進教堂,揭穿真相,並且玩了一次殺人秀。
這一段堪稱全片最邪典的部分,浪漫到讓人想到吳宇森的教堂白鴿,詭異到讓人分不清誰是正義誰是邪惡。
槍聲在歌聲的伴奏下,奏響了殘酷的樂章,一出光怪陸離的暴力美學就此誕生。
但到了除第三害環節,影片又變成一部懸疑片。
主角除完兩害後,他的家庭醫生說出真相。
真正得癌症的不是他,而是醫生自己。
醫生用這個謊言騙主角改過自新,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主角的救贖之路,開始於一個善意的謊言,結束於一場殺人的表演。
這個反轉談不上多麼高明,但卻讓影片變得層層疊疊,搖曳生姿,爲觀衆提供了多義性的解讀。
02、第一次用“僞裝”的方式,巧妙打通了尺度綠燈
爲什麼同樣是大尺度,同樣揭露人性之惡,其他臺灣犯罪片只能寄生網絡,它卻能高調登陸內地院線?
原因在於這部電影善於僞裝。
它的故事結構套了一個歷史典故,影片的故事一下子變得人畜無害,甚至還滿滿正能量。
在具體講故事時,導演將黑幫片、邪典片、懸疑片三種類型片元素熔於一爐,烹製出一道味道奇特的菜餚,整部影片既血腥又好笑,既瘋狂又深刻。
重口味元素和大尺度鏡頭被這種混搭無限消解掉,紅燈也就變綠燈了。
那我們最終看到的這一版,是否遭遇了剪刀手處理?
有是有,但影響不大。
比如最後的殺戮鏡頭進行了抽幀,將幾幀爆頭特寫進行了畫面替換,還有一些字幕進行了處理,一些畫面進行了虛化。
整體幾乎沒變化,大家可以放心觀影。
03、第一次把犯罪片拍出這麼多現實隱喻
本片講故事方式很花哨,但內核卻很硬,給人的後勁兒衝擊十分大。
它其實探討的是現代人在精神焦慮下的自毀與救贖。
主角在瘋癲的行爲中,常常能溢出現實主義的影射,一個人重生之後只爲有尊嚴地死去,這種矛盾感能讓人狠狠產生共情。
而在男性視角的傳統敘事框架下,導演將各種類型雜糅,並完成了當下議題的迭代。
動作場面笨拙而認真,尺度畫面大膽卻又剋制,禮堂殺戮戲則直接將一部爽片變成了一部內涵片。
影片的英文名叫“豬、蛇、鴿子”,代表人性中的貪嗔癡。
三種動物剛好對應三害。
榜三的陳桂林代表豬,好逸惡勞,但本心並不壞;
榜二的香港仔代表蛇,蛇蠍心腸,玩弄一對母女,實在可惡;
榜一的尊者代表鴿子,表面普度衆生,實則是洗腦邪教,讓人不寒而慄。
影片中對於善與惡的探討也層層遞進,入木三分。
榜二香港仔是純粹的惡;
被香港仔欺負的程小美是純粹的善。
這是第一層。
榜一尊者是外表善,內心惡;
心理醫生張貴卿,用謊言除了三害,表面惡,內心善。
這是第二層。
榜三陳桂林,一開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惡人,妥妥的惡;
得知患癌後,他良心發現跑去自首,從惡轉變爲善;
得知榜上三害自己排在末尾,欲殺之而後快,這是善惡交織;
除香港仔時,拯救少女,愛心氾濫,這是善戰勝了惡;
和尊者鬥法時,差點被洗腦,這是善惡不分;
揭穿真相後,善重新戰勝了惡;
他最後的殺人秀,已經和最初的動機背道而馳,這又是惡魔附身。
這是第三層。
整部影片,善惡不停轉換,瘋批劇情背後,是“性本善”與“性本惡”的激烈對峙。
04、第一次拍出了成年男人的“五種投射”
阮經天是偶像出身,演藝生涯並沒有太多硬核作品,一度被認爲過氣了。
但是這部戲裡,他卻綻放了第二春,展現了影帝級別的演技,塑造了一個在華語影史上都排得上號的魅力連環殺人犯。
細品阮經天飾演的陳桂林,他並不是瘋子,反而代表了普通男性的精神狀態。
比如奶奶去世,他表現得很傷心,還把奶奶留下的粉色手錶戴在身上表示愧疚。
可奶奶在世的時候,他並未盡孝心。
這是男性僞善的投射。
他的做事動機很奇妙。
雖然我是個壞人,但我死前要發光發熱,揚名立萬。
這是男性渴望成爲英雄的中二時刻。
他前面把警察眼睛弄瞎了一隻,結尾處,兩人卻像是一笑泯恩仇。
這又是男性對於友情的理解投射,打打殺殺才是好兄弟。
他救助被困少女,這個少女立刻對他死心塌地,死之前還爲他惋惜。
這是男人對於愛情的投射。
一定會有一個純情少女等着我去拯救,然後對我至死不渝,成爲我這場戲的忠實觀衆。
他千辛萬苦除了二害,輕而易舉被醫生欺騙,慷慨地原諒一切,最後從容赴死。
明明是罪犯自首,愣是被他演成了英雄就義。
這就是男性自戀的一種投射。
總是用一種犧牲感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最後往往是感動自己,噁心別人。
阮經天的表演鬆弛自然,把男性內心中的狡猾與真誠、虛僞與撕裂演繹得淋漓盡致,相信很多男性觀衆都被狠狠共情到了。
憑藉這個符號式的人物,42歲的阮經天很可能提名金馬獎,甚至拿下影帝,又是一個偶像轉型成功的範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Netflix已宣佈買入流媒體版權,將在全球範圍內,上線這部口碑佳片。
中國電影也將再次“出海”,從國內火向國外,進一步帶動中國電影文化輸出。
最後皮哥想說,《周處除三害》不僅是一部佳作,還給轟下80億票房、看似繁華的春節檔,注入了一針清醒劑。
相比於那些小品電影、翻拍電影、閤家歡電影,這樣辛辣、生猛、後勁兒十足的猛片,纔是當今電影市場最缺少的良心作品。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