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三個真實原型的瘋狂行徑,我才知B級片的尺度,只是個開胃菜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熱度,還在不停升溫。

豆瓣上一條獲得高讚的評論說:

“跟這比起來,春節檔全像小學生的作業。”

近年來好萊塢大片、香港片,來到內地都賣不動,憑什麼一部臺灣電影能夠實現口碑+票房逆襲?

皮哥認爲:因爲它作爲“臺灣影史極惡電影”,呈現出來的思想狂野、氣質奔放,剛好戳中我們內地觀衆對於此類“生猛”電影的渴望。

與春節檔電影氣質上的不同之處,正是它的“燃”、“硬”、“野”。

01、

皮哥所說的“燃”,就是電影的主題,其實迎合了我們從古流傳至今的“俠”文化,讓我們體驗到那種“熟悉的味道”。

先說《周處除三害》的典故,源自《世說新語》和《晉書·周處傳》。

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們,對這個故事想必不會陌生:

天生神力,武力值爆表卻橫行鄉里的少年周處,突然有一天“頓悟”,他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終改邪歸正,爲世間除去“三害”。

這個原文200多字的故事,之所以流傳至今,在民間口口相傳,爲大衆所喜愛,正是因爲蘊含其中的“俠”文化。

周處是個典型的草莽英雄,行事大膽、一意孤行,卻又有勇有謀,願意鋌而走險,敢於承受代價,其行爲動機可以只爲自己,但必須帶着捨生取義的執念。

電影中的黑道殺手陳桂林(阮經天飾演),就是以“周處”自居的人物。

作爲黑幫中的狠角色,陳桂林崇尚“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暴力美學,行事作風往往出人意表,突出一個膽大妄爲,且行蹤隱秘,雖上了通緝令,黑白兩道卻都拿他沒辦法。

由於被醫生張貴卿(謝瓊煖飾演)忽悠,陳桂林以爲自己得了肺癌,只剩下半年的壽命。

良心發現的陳桂林原本決定到警局自首,卻在警局發現警方的通緝令上,他只排在No.3的位置。排在他前面的是No.1綽號“牛頭”的林祿和,和No.2綽號“香港仔”的許偉強。

因爲虛榮心作祟,陳桂林決定效仿周處,在臨死前“幹一票大的”,找到榜一和榜二大哥並把他們幹掉,“讓道上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誰”。

於是他開啓殺戮模式,手持一把槍,腰間別一個裝滿子彈的腰包,踏上了“除害”之路。

作爲一部糅合了懸疑和動作元素的黑幫犯罪片,犀利的打戲的令人瞠目結舌的鏡頭呈現無疑是《周處除三害》的最大賣點。

但電影的主題,其實與《晉書·周處傳》原文的思想內核是一脈相承的,而這也正是我們中國電影中久違的“俠”文化。

金庸說:“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像金庸筆下的郭靖,爲了保住大宋江山死守襄陽城,那是“大俠”之所爲;而像令狐沖路見不平,便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拔刀相助,那是“小俠”,雖起點不同,卻都落於一個“俠”字。

這就是《周處除三害》能引爆網絡話題的原因,它讓我們看到了“俠義”的迴歸。

一個以爲自己時日無多的法外狂徒,決定把排在自己前面的“兩害”拿下,不僅是爲了“服務社會”,也是爲了青史留名,實現自我的價值。

如果捨生取義者稱爲“英雄”,那爲了實現理想奮不顧身者亦可稱爲“好漢”。

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匹夫之勇”,背離了“大仁大義”的英雄敘事,卻更貼近大衆追求本我的平民思維,也顯得有血有肉,更加真實和親切。

我們總說現在的港式黑幫片不好看了,像去年的《風再起時》,和剛剛過去的《臨時劫案》,不管開頭有多“作”,到最後不是全員伏法,就是壞蛋自首,令人頓感乏味。

有人說這是因爲自從香港迴歸之後,社會治安好了,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以往那些“黑社會”都從良了,連帶以前“囂張跋扈”的港式黑幫片也變得“老實”,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港式黑幫片式微的原因,是以往那種“俠義”精神的缺失。

像《我在黑社會的日子》、《江湖情》、《衝擊天子門生》這些片,都是圍繞“忠肝義膽”做文章,這些才能引起觀衆的共鳴。你動不動就“全殲”、“自首”,只會讓人感到泄氣。

《周處除三害》的出現,也給香港電影人好好上了一課。拍“極惡黑道”,不是簡單的“貓捉耗子”過家家,你要牢牢記住“俠義”的主題,拍出我們的文化底蘊。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海峽兩岸一衣帶水,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一塊仍然是相通的。

02、

再說電影呈現的“硬”,皮哥指的是人物塑造上的寫實。

《周處除三害》最爲突出的亮點,就是人物的塑造。

圍繞“除三害”的故事線,電影以鴿、蛇、豬三種動物,對應佛教“三毒”貪、嗔、癡,分別代表林祿和、許偉強和陳桂林這“三害”。

最“硬核”的是,“三害”的形象雖然是電影虛構的,卻能在現實中找到真實的人物與之對應。

從行事作風,個人經歷及“顯赫事蹟”,到人物形象,甚至片中出現的某句臺詞,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對照,擺明了就是要“內涵”那個人,這是電影最爲大膽之處。

No.1“牛頭”林祿和(對應“貪”,形象爲鴿子,由陳以文飾演)

林祿和原是曾犯下50起槍殺重案,並殺害6名刑警的重犯,但他匿跡藏蹤到了澎湖列島的深山老林中,搖身一變成了靈脩堂上隱世清修的尊者。

島信衆皆布衣素食、排除雜念、潛心修行,過着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清靜生活。

而來到島上的客人,都會在得到尊者“點撥”後口吐黑水,似乎將身上的“不乾淨的東西”排出體外,身心都因此得到淨化。

而想要加入靈脩堂成爲尊者的信徒,則需要將身上所有錢財及貴重物品都投入焚化爐,以示了無牽掛。

林祿和的忽悠能力極強,一套邏輯自洽的理論繞來繞去總能自圓其說,即使身經百戰的陳桂林,在吐了幾次黑水之後,也差點着了他的道。

而實際上之所以會吐黑水,都是因爲林祿和的手下偷偷在飯菜裡下藥,而投入焚化爐的錢財,也都是流進了林祿和的腰包。

表面上收心養性,不食人間煙火的林祿和,其實組織了一支騙子團隊,靠誆騙信衆來斂財。

而他正是靠騙取信徒的錢財,來滿足自己的私慾,過上奢侈的生活,就像鴿子,表面上聖潔無瑕,實際上每天都需要大量進食,貪慾極重。

老戲骨陳以文以返璞歸真的演技,將這個人物的冷漠、狡詐、兇狠都演繹得入木三分,令人不禁相信現實中真有這種人的存在。

而這個尊者的形象也確實是有原型的,就是臺灣異教如來宗的“妙禪”劉錦隆,人稱“紫衣大將軍”,又叫妙禪大成就明師。

這位如來宗網紅於2004年與其師妙天劃清界限,自行創立如來宗,在短短兩年間就發展出超過70000名信徒。

且通過與當地銀行合作發行“如來卡”繳會費的形式瘋狂斂財,在短短几年就發展成一個積聚10億新臺幣(摺合人民幣2.2億元)資產的宗教大帝國。

與此同時,圍繞如來宗和妙禪明師的爭議事件也從來沒有斷過。

比如有信徒爆料稱妙禪名下擁有多輛名車,價格從600多萬元到1000多萬元不等。

也有女信徒爆料稱妙禪曾主張“子宮頸雙修”,謂之“開悟”,意欲對其騙財騙色。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像這樣一個明顯帶着邪類色彩的大型組織,臺灣方面不僅對其聽之任之,一些官員還反而成了他的信徒,令臺灣市民亦爲之憤慨。

因此黃精甫導演在電影中將其好好諷刺了一番,也給臺灣人出了一口氣。

No.2“香港仔”許偉強(對應“嗔”,形象爲蛇,由袁富華飾演)

“嗔”就是兇狠、易怒,片中的許偉強由內到外都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和佔有慾。

即使身邊小弟一個不合時宜的傻笑令他感到冒犯,他都能往小弟的腦門上砸7個酒瓶。

而情人替他頂罪坐牢,他卻能將情人的女兒程小美(王淨飾演)佔爲己有,盡顯壞人本色。

因此陳桂林找上門要滅掉許偉強,就是典型的“黑吃黑”,一場黑道殺手與黑老大之間的巔峰對決,其過程曲折,結局令人舒適。

至於陳桂林隨便解救了遭受許偉強長期虐待的程小美,則是如武松在蜈蚣嶺上解救被虜婦人一般的俠義之舉。

片中交代許偉強曾在吳興街槍戰事件中僥倖逃脫,這場著名槍戰是真實發生過的,而許偉強的原型就是綽號“宜蘭龍”的悍匪陳新發。

他曾犯下多達54起綁架殺人案,殺害2名刑警,被臺灣警方列爲“十大槍擊要犯”之一。

因警方特別成立一個“獵龍專案”,陳新發成爲被鎖定的首個目標。

在臺北吳興街八德路的一棟大樓裡,陳新發與兩名手下以手榴彈和M16衝鋒槍,與轄區信義警分局的警察對峙,引發一場臺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槍戰。

這場激烈槍戰持續了1個多小時,連附近的學校都要被迫停課,警方總共擊發了2000多發子彈,把信義警分局的庫存清零。

最後警方向樓內投擲震撼彈想逼迫陳新發投降,結果引發瓦斯爆炸,陳新發和他的兩名手下都葬身火海。

No.3“桂林仔”陳桂林(對應“癡”,形象爲豬)

陳桂林的“癡”,表現在他的我行我素和不計後果。

作爲黑道中人,他其實打從心底厭惡那些“同道中人”,因此下手從來就不留餘地,這是他能夠在開頭葬禮上槍殺黑道大哥並全身而退,以及純用武力幹掉許偉強的原因。

但陳桂林明顯是一個“善”與“惡”兩面都同時存在的矛盾體。

擊殺許偉強的同時解救程小美;澎湖島上試圖解救被騙的母子;以及靈脩堂上大開殺戒時,仍對露出怯意的信徒網開一面,這些都能看出陳桂林骨子裡的俠義和善良的一面。

雖然入了黑道,但陳桂林的內心世界仍然是單純的,他的“除害”之路,亦是靈魂得到淨化的過程。

因此當他走上刑場的那一刻,我們才從他的眼裡看到向死而生的堅定,還有聖潔的人性之光。

現年42歲的阮經天入行20年,來到演藝生涯的這個階段,演技也早已爐火純青。

是他的出色演繹賦予角色鮮明的性格特徵和層次感,但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與其角色原型的複雜性也有很大的關係。

陳桂林的角色設定,參考了曾名列“十大槍擊要犯”之首的“大佬殺手”劉煥榮。

1957年出生於臺中市陸光八村的劉煥榮,從小家境貧寒,靠擺水果攤維持生計。也由於家裡的水果攤經常遭受當地流氓肆擾,身爲眷村子弟的劉煥榮讀高中時就加入了一些小幫派。

一次因參與眷村械鬥,陳桂林被判處十個月監禁,出獄後他本想痛改前非,並滿腔熱血想要報仇軍校,卻因爲身上有前科而被拒之門外。

既然不被社會諒解,那就一條路走到黑。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陳桂林決定加入竹聯幫,從此開啓了刀口舔血的曲折人生。

重入幫派的劉煥榮顯得異常兇猛,在80年代他曾經接連犯案,先後擊殺4名黑幫大哥,令整個臺灣的江湖人聞風喪膽。

這其中就包括了在某幫派元老的葬禮上槍殺大樹林幫的幫主楊伯峰,電影中開頭陳桂林在洪爺的葬禮上槍殺鐵頭哥的那一幕,就是對這宗大案的還原。

1984年,臺灣方面開啓“一清專案”,首次大規模肅清黑道,楊伯峰和幾名竹聯幫骨幹都逃亡到菲律賓,又因涉嫌陳氏滅門血案,輾轉逃到了日本。

身背數案的劉煥榮來到島國,也並沒有消停下來,而是變本加厲繼續經營非法營生,最終被日本警方逮捕並遣送回臺。

根據臺灣媒體的爆料,劉煥榮其實是個極重義氣且一直心存善念的人。

在逃亡期間,他曾在臺中縣用搶劫賭場搶來的錢資助一家孤兒院重建;也曾在在海山煤礦事件後捐出自己的逃命錢;在獄中又曾以“無名氏”的名義,拿自己做工賺到的錢發起對窮人的募捐。

入獄後的劉煥榮,也放下那些江湖恩怨,積極接受改造。

爲了洗滌身上的罪惡,他還拿起畫筆,開始臨帖作畫,以修養身心。因此當劉煥榮於1993年3月被判處死刑後,曾有多名律師和民意代表聯名上書檯灣方面爲其求情,希望法院能夠網開一面,特赦劉煥榮。

但臺灣相關部門認定劉煥榮接連殺害五人,情節極其惡劣,最終還是批准了他的死刑執行令。

臨刑前的劉煥榮卻表現出超凡的魄力,他喝了2杯啤酒和1杯高粱酒,向等候的記者高喊:“我對不起社會,對不起養育我的父母。”

之後從容淡定地走進刑場。

而在劉煥榮死後,他還將自己的器官都捐獻出來,他的腎臟和眼角膜都被用於需要的病人的身上。

我們看到電影中的陳桂林,包括他臨刑前吃的那一餐,和他面對牧師說的那些話,也都是很好的還原了現實中的這一幕。

“除三害”的故事雖然癲狂荒誕,其創作靈感卻都是來源於生活,“三害”都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物。

這些都使整個故事呈現出一種冷峻而殘酷的真實之感,讓觀衆從電影中體驗到一種現實的悲涼,引發對於人生選擇的思考,這也是其“硬核”之處。

03、

最後再說電影呈現出來的“野”,就是其帶着濃厚地域風格的臺式動作戲的打造。

90後動作指導洪昰顥以替身演員的身份入行,經成龍新晉電影人實戰特訓營打造而成爲一名動作指導。

他爲電影設計了開頭的街道追逐戰和小巷中的近身肉搏戲,並且突破了空間的限制,令觀衆眼前一亮。

陳桂林刺殺許偉強的那場戲又突出兩名黑幫人物的好勇鬥狠,一拳一腳都透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狠勁,其肅殺的氛圍令人透不過氣。

都說《周處除三害》的尺度極大,其實它的鏡頭表情依然十分克制,不像那些限制級歐美電影那樣非要做到滿屏的“血肉橫飛”。

它的“大尺度”其實更多的表現在情節上,比如那場被網友津津樂道的“靈脩堂大屠殺”。

當看到“尊者”被槍殺後,靈脩堂上那些信徒仍然執迷不悟,竟還留下來唱着那首“提神醒腦”的頌歌。

陳桂林突然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他返回靈脩堂上,命信徒們在1分鐘內離開,否則他將要開啓無差別“大清洗”。

原版中“清洗”的過程長達2分鐘之久,還用了幾個廣角鏡頭來呈現,直到陳桂林打光了腰包裡所有的子彈。

內地公映版雖然一些鏡頭做了替換處理,但“大屠殺”的情節卻得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如此大膽的情節能夠在銀幕上看到,這就是一種令人驚喜的突破。

因此《周處除三害》無論與春節檔的那些電影比較,還是與這些年的港產電影比較,都顯得特立獨行、桀驁不馴。

正是這種特別張揚的氣質征服了內地觀衆,並在網上形成了討論電影情節及解構電影的熱潮。

04、

綜上所述,《周處除三害》就是3月份內地電影市場上一匹潛力巨大的黑馬。

它的人物塑造、演員表現、場面調度和尺度把握都在力求突破。本片也被認爲是臺灣電影這5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Netflix已在全球範圍內,上線這部口碑佳片。

又一部中國電影從國內火向國外,進一步帶動中國電影文化輸出。

最後皮哥想說,《周處除三害》不僅是一部佳作,還給轟下80億票房的春節檔,注入了一針清醒劑。

經歷過《江湖》、《阿嫂》、《復仇者之死》這些黑幫片之後,黃精甫的編導水平明顯成熟了很多,影像表現上也有了質的飛躍。

目前電影的口碑非常穩定,媒體預測其票房最終能突破5億,市場反饋如何,還要看我們內地觀衆是否給力。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