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小飛蛾 守望四面山
在蛾類昆蟲中,有兩種以90後青年張芯語的名字命名,分別爲“芯語紅鷹天蛾”和“芯語咖苔蛾”,這背後有着一段浪漫且執着的故事。
張芯語現爲重慶市江津區森林病蟲防治站一名林業工程師。2018年1月,從東北林業大學森林保護學碩士專業畢業後,她入職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科,成爲一名森林資源保護和珍稀瀕危植物調查工作者。
在讀研期間,張芯語和愛人張超因“昆蟲”結緣、相愛,如今走到一起,並同在四面山工作。
四面山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豐富。工作之餘,兩人經常會一起前往四面山開展蛾類昆蟲調查。他們會在山間選一處僻靜處,支起燈架、搭起小帳篷,蹲在白紗幕布旁靜靜地等待着各種蛾類昆蟲前來“做客”,仔細辨別、觀察着每種飛蛾的特徵。
張芯語說,他們一蹲守就是數個小時,直至午夜、凌晨,“在別人眼中我們是‘瘋子’,在我心中卻是浪漫的守候。”
一般而言,夏天是飛蛾種類最繁盛的季節,蛾類昆蟲調查往往在夏季開展。“我們決定逆向思維,2019年時選擇3月去嘗試突破。”張芯語說。
正是這次不走尋常路,給他們帶來了驚喜,一種從未見過的飛蛾闖入視線。
經細緻比較發現,他們發現它近似紅鷹天蛾。後經過一系列標本補充採集和鑑定,該類飛蛾本種的翅面斑紋、雄性生殖器以及DNA條形碼序列與近似物種“大衛紅鷹天蛾”“凱氏紅鷹天蛾”存在明顯差異,確定爲新物種。
2022年,張超將新物種論文發表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權威期刊《Zootaxa》上,並“悄悄”將其以張芯語名字命名,以感謝妻子多年的陪伴和支持,表達着一名科研人獨有的浪漫。
如今,夫妻二人已累計採集蛾類標本1000餘件,爲260餘種蛾類昆蟲查明“身份”,先後在四面山發現“芯語紅鷹天蛾”“芯語咖苔蛾”“四面山緞斑蛾”“四面山狄苔蛾”“四面山條刺蛾”等5個新物種。
2023年10月,張芯語編制調整至森林病蟲防治站,翻山越嶺在江津30個鎮街、林場,守護着森林的健康。
秋季是驗收一年來松材線蟲病防治成效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張芯語奔波在夏壩鎮、支坪鎮等林區,觀察誘捕器捕蟲情況、拍照取樣等。
松材線蟲是我國重大外來入侵物種,其引起的松材線蟲病是極具危險性的森林病害、重大植物疫情,該病依靠天牛傳播,主要危害松科植物,適生範圍廣、發病速度快,且防治困難、無法根除。
張芯語和同事會定期巡查各林區,一旦發現松樹感染,無論山高路遠,他們都會前往取樣、察看。一次趕上雨天,山路泥濘不堪,他們手腳並用爬上山,全身被泥水“包漿”。
在張芯語和同事的堅守下,近年來,江津區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連續下降,未發生林業有害生物大規模暴發的情況。
今年6月,張芯語接到支坪鎮護林員報告,兩株樟樹出現側枝幹枯死亡。張芯語和同事趕過去檢測、取樣,發現枝幹有面條狀木屑擠出,並在剖開的枝幹內發現有蟲子蛀蝕的坑道。
因爲缺乏資料佐證,一時無法準確辨認害蟲種類,張芯語第一時間向上級有關單位報告,並聯系相關專家檢測。得到鑑定結果後,張芯語和同事立即對樟樹側枝砍伐進行無害化處理。她說,由於昆蟲種類數量龐雜,每種的求證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起來較爲複雜。
工作以來,張芯語大部分時間都奔波在各個林區,在高山密林中守護着一方的蒼翠與繁茂,爲維護生物多樣性貢獻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