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行怪業甘苦談-2個大男人 迷上飛蛾難自拔

特生蝶蛾專家林旭宏(左)與計劃助理「小胖」施禮正(右)對工作相當投入,且默契十足。(沈揮勝攝)

▲終日與蟲爲伴。特生研究室中,每1個盒子,都裝盛着一分希望或成果。(沈揮勝攝)

小朋友養蠶寶寶,爲什麼不推廣『本土種』?」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研究室中,一隻只的瓶罐,一片片綠葉,飼養着一條條黃白粉綠的毛毛蟲蛾類專家林旭宏說,養蠶記錄生活史,是爲了觀察其完全變態,既爲科普教育,養臺灣蛾,最恰當不過了!

林旭宏年輕時,因常幫臺大森林系的學長採摘鱗翅目昆蟲食草,迷上了飛蛾。在特生主持蛾類專案研究後,找到一名比他更沉迷於蝶蛾的計劃助理施禮正,兩人工作、興趣契合,一頭栽進慕火飛蛾的領域裡。

爲了解蛾類完整生活史,他們將拾獲、捕獲雌蛾所產的卵擺進研究室,孵化爲小毛蟲後,爲牠們找食草,然後二齡、三齡…乃至終齡、化蛹、成蟲

「研究室裡時時保有十多種毛蟲!」廿七歲、目前還是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生的「小胖」施禮正說,養毛蟲記錄研究是「本業」,颳風下雨、找不到正確葉子或須跑遠處找食草是挑戰,看牠們化蛹蛻變則充滿喜悅;兩年來,他已成功養出四十多種「本土蠶寶寶」。

天天與毛蟲爲伍,心裡會不會跟着「毛」起來?施禮正說,會刺人傷人的毛蟲有特定種類,若要推薦給小朋友,喜食光蠟樹枯球籮紋蛾最適合,該蛾即是著名的阿里山神蛾體型紋飾又精緻,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