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土布,如何煥發新生?

雙腳踏起綜頭拉開經紗,雙手推起機杼,將穿引緯紗的梭子投向另一邊,然後鬆掉雙手讓回退的機杼把緯紗打緊……在中興鎮椿庭樸門農場的土布紡織體驗區,62歲的崇明土布傳承人楊賽萍坐在織布機前,手腳並用,動作行雲流水,“唧唧復唧唧”的機杼聲環繞耳邊,引得一旁遊客駐足觀看。

楊賽萍(中)

土布曾是崇明的支柱產業,產品遍佈華東地區,遠銷東南亞國家,享有“衣被天下”的美譽,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崇明土布,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應,而且有着冬天保暖、夏天吸汗的特點,看似粗糙,實則穿着舒適。在崇明,姑娘出嫁時,母親都會拿土布給女兒做嫁衣。這種傳承了數百年的土布文化,見證着一代又一代女子一生中的重要時刻。

楊賽萍對崇明土布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們小時候都是穿着土布長大的。”楊賽萍告訴記者,以前,崇明家家戶戶都有織布機,農家自織的土布讓不少孩子穿得上新衣。看長輩紡紗、織布,讓年少的楊賽萍癡迷其中,有時還會偷偷地坐上織布機,試着學織布。

改革開放以後,現代紡織業蓬勃發展,各種輕薄耐穿、色彩鮮豔的化纖布料面市。崇明土布因其製作工序複雜、費時費力,逐漸被機器所織的布取代,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在很多年輕人別說織布了,可能有的連土布都沒見過,如果不傳承下去,到再往後一代,土布紡織技藝肯定就斷掉了。”楊賽萍坦言。

楊賽萍(左二)和遊客們

2015年,崇明土布傳統紡織技藝被上海市政府公佈爲第五批非遺項目,在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土布搶救工作開展,土布漸漸煥發新生。作爲崇明土布紡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楊賽萍,不僅在自家農場向遊客展示織布技藝,邀請遊客參與體驗,還嘗試用土布製作靠枕、杯墊、錢包等產品,來拓寬土布的用途。

舉辦土布紡織大賽,推出文旅扶持政策,組織行業探討……多年來,崇明深入實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用崇明土布製作而成的產品,在各類文化展覽、民俗活動等平臺上的“露臉”頻率越來越高,而土布文化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傳承保護的隊伍中來。

“布布瀛”非遺生活館和木棉花開創意工坊,是崇明島上知名度較高的土布文化傳承基地,兩家基地的負責人決定做這份事業的理由很相似:很喜歡,值得做。“從小就看老一輩人織布,家裡也有媽媽傳給我們的不少土布,想到這麼美的土布以後會失傳,就想讓它‘活’起來。”“布布瀛”非遺生活館負責人周勤說。

“布布瀛”非遺生活館

木棉花開創意工坊內正在開展“線帶編織”課程

而如何讓大家眼中有些“土氣”的土布跟上時代的步伐,是這些“傳承人”努力的方向。“雖然土布本身就有其傳統的魅力,但如果能製作成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物品,就能讓傳統手藝獲得更多人的關注。”木棉花開創意工坊負責人宋榮耀表示。

這幾年隨着國風的興起,文創類產品廣受關注,再加上國家對非遺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傳承人”們幹勁十足,越來越多富有創意的土布文創產品誕生了。木棉花開創意工坊的土布產品在網上發佈後,受到不少大品牌的關注,今年和“野獸派”合作,推出的香囊產品成爲熱銷款。“布布瀛”非遺生活館設計出精緻又時尚的手袋、玩偶、掛飾等土布產品,令人耳目一新,常接到來自世界各國客戶的訂單。

木棉花開創意工坊與“野獸派”聯名款土布產品

周勤的女兒周雨昕是一名90後,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也對崇明土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今,她從國外留學歸來後,選擇回到崇明,和母親一起爲土布傳承貢獻力量。最近,周勤和女兒遠赴泰國和越南,參加了2024年上海之帆“一帶一路”經貿(人文)巡展,他們攜帶的土布產品在展會上驚豔亮相。

周勤(右)與女兒周雨昕一起挑選土布

看到不同國家的參展商對崇明土布感興趣,周勤感到特別驕傲。“希望崇明土布文化能夠代代傳下去,也希望能把崇明的非遺之美帶到更多國家。”周勤說。

記者:郭楊如熠;部分攝影:施建峰

編輯:朱怡婷

責編:李琳、陳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