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務代理公會全聯會 建議政府運用AI開發及執行航運業務

▲船務代理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啓洋(右)建議政府駐業者運用AI開發及執行航運業務。左爲全國船聯會理事張衍義義。(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船務代理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啓洋指出,AI的開發及未來廣泛的運用,讓以往討論航運業務執行必須科技化、數位化顯得的已經顯得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臺灣是AI中樞晶片製造的中心,又是AI發展得重鎮,政府應運用AI開發執行航運業務,引領風潮,作爲全球航運的指標。

黃啓洋指出,AI發展得方向不僅只有船舶航行運作可以受惠,其他相關項目玲瑯滿目,比如引航作業、港區船舶進出安全監控、碼頭作業、港代申報單證審覈以及相關文件製作,甚至碼頭堆場物流作業配置進行,想像若能結合AI技術,爲航運開啓另一片天地,應該不會僅是夢想。

從高雄第7貨櫃中心開始全面自動化,到航運業務結合AI的成熟運用,漫長的路上,政府的政策協助,學術及研究單位的投入開發,以及AI業者實體制作產品的配合運用,缺一不可,否則這條路將更遙遠。

另過去大家倡議正視環保議題,在國際社會揭櫫2050年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目標下,已經完全無法滿足需求。炭中和的議題讓碳費從概念化爲鈔票,讓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約3%的海運業首當其衝,如何兼顧減碳與維護競爭力,已經是全世界航運業被迫必須面對。航運相關產業諸如港口、碼頭、陸運、物流、倉儲等等看來無法置身事外,除了必須朝向減碳目標外,更需積極規劃是否有可能產生炭權提供航商更大助益並提高競爭力。

反之,若無法讓港區及後線物流作業符合炭中和條件、甚至無法提供低碳、永續能源或有效綠色能源補給船舶,這將是未來發展的隱憂。航運發展需要關愛的眼神

全球海洋覆蓋全球超過70%,國際重要物流運輸的運作直到目前航運是無可取代,被海洋環繞的臺灣更是無可避免的需要航運來連結全世界。但是政府及社會對於航運的發展感覺是理所當然,無需特別的關懷。當港口業務帶動港區開發後,往往是航運必須犧牲以成就都市發展。當航運發展陷入膠着,也難見振興政策突破困境。

航運業雖產業對國家貢獻不若人後,但卻被嚴重忽略。航運人才凋零流失,非只有海員嚴重缺乏,陸地上從業人員需求也難以補足。近年來所謂科技行業當紅一枝獨秀,服務業又以金融當道,年輕人對於航運多數是陌生。

1980、1990年代以前業者可以篩選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投入航運、國際物流,但現在卻難以吸引新血投入。人才是產業發展得根本,產業的興衰,可由年輕人的投入見微知着。航運發展產業推動的能見度目前烏雲蓋頂,急需政府重視鼓勵,若能撥雲見日,必能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