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歲起,女孩就註定與高薪無緣……

人工智能火出圈後,也成功帶火了多位女性。

比如AI視頻製作軟件Pika背後的哈佛女孩郭文景、因黃仁勳牽連出來的“半導體女王”蘇姿豐.....

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有着 “ AI教母” 之稱的李飛飛。

她身披美國三院院士、斯坦福終身教授、谷歌首席科學家等多項標籤,最近被曝正在創辦一家與空間智能相關的AI初創公司。

(圖|網絡圖,李飛飛)

這些在科技領域做出驚人之舉的女性,成功打破了「女生不擅長理科、數理思維不如男生」的刻板印象。

在男性爲主的STEM領域裡,她們是耀眼的星星。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她們只是少數的星星。

當我們談論起性別刻板印象的時候,往往止步於刻板印象讓女孩變得不自信,對數理化失去了興趣。

實際上,STEM領域的刻板印象讓女性失去的,遠遠不止於此。

01

— Dr小魚 —

因爲性別偏見

錯過了時代紅利期

AI時代,是理工科生收穫的黃金時代。

現在活躍在科技圈的女性,科班出身佔絕大多數。

李飛飛本科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物理學專業,碩士是加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專業,從事神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研究。

蘇姿豐本碩博均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機工程系就讀。

郭文景在哈佛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後,繼續在斯坦福大學讀計算機博士,專攻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形學。

她們都是幸運的個體,逆着刻板印象進入理工科的遊戲世界並且正好趕上時代機遇,一炮而紅。

(圖|網絡圖,郭文景)

如果她們當初相信了「女性數理思維不如男生」的那套說辭,棄理從文結果會怎樣?

或許她們也會成爲優秀的女性,只是很大可能不是在男性主導的理科領域綻放光芒。

女生文科強,理科弱很大程度上已被當成了真理。

經常有人說,男生學習理科後勁大,女生到了高中,學理科就會比男生吃力。

所以不少數理化偏科的女生等到文理分班時,害怕影響總分而選擇了文科。

中學後棄理從文只是結果,導致這個結果的前因比我們想象的要開始得更早。

實際上,早在6歲的時候,女孩對STEM領域的興趣低於男孩的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這是休斯頓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不同種族和社會經濟背景近2500名一至十二年級的學生調查後得出的結論之一。

在這項調查中,各個年級的兒童和青少年都認同在工程方面男孩會更有興致;從三年級開始,他們都認同在計算機科學方面男生更具優勢。

女孩越認同性別興趣刻板印象,她們對計算機科學、工程的興趣就越低。

休斯頓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艾莉森·馬斯特說:'STEM是男生的’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從小學就有了,到了高中許多女孩決定不再選擇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因爲她們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領域。

歸屬感是種非常強大的心理激勵因素,許多學生在選擇某領域學習時,極容易受其他人的影響。

看到同伴對該領域不感興趣,自己就會產生排斥感;如果同伴喜歡,也會從衆選擇某個領域。

在社會原有的強大性別刻板印象影響下,女孩加深了自己不屬於STEM領域的認知,這也阻止了她們對該領域的興趣。

現在的數據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高薪前沿科技職位,基本上都要求有理工科背景。

因爲社會傳遞的偏見,女生早早進入思想牢籠,放棄了對理工科的追求,許多有能力的女性也就錯過了搭上科技紅利期的好機會。

02

— Dr小魚 —

STEM領域女性人數少,

收入也比男性低

STEM領域性別刻板印象不單影響到專業、教育選擇,職業發展上的思想鋼印更強大。

在文理分科時,也有很多如同李飛飛這樣的女生堅定去到了STEM領域。

但畢業後真正能進入該領域、在其中受到重用的女性又有多少?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

截止2018年,女性獲得工程學(22%)和計算機科學(19%)學士學位的人數不到四分之一,獲得這些領域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不超過十分之三,遠遠低於男性。

同時畢業之後,大概半數多的女性在社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工作,但在物理科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領域的佔比直接減半。

尤其是在STEM領域佔據大頭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行業中,女性人數少,增速慢。

工程行業的女性從1970年的3%只增加到2019年的15%;在1990年到2019年間,從事計算機科學行業的女性佔比還在下降。

STEM領域女性人數少之外,收入還比男性更低。

STEM領域往往是高薪的代名詞。

它的平均收入是77,400 美元,其他非 STEM 領域工作者的平均收入爲46,900美元。

從事STEM領域的女性平均收入是66,200 美元,而男性平均收入90,000美元,高出女性近2400美元。

在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的70個STEM 職業中,只有在計算機網絡架構師中,女性收入高於男性,但女性僅佔該職業的8%。

這種STEM領域女性人數少且收入不敵男性的狀況,在全球範圍內均存在。

03

— Dr小魚 —

升職通道里的犧牲品

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到收入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STEM領域的女性會遭遇職場危機。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多年前的一個調查就是冰山下的一角。

調查表明,在實力相當的男性和女性候選人中,美國大學多個科學部門的審委會都會對男性候選人給出比較高的評價,提供比較高的工資。

在晉升通道里,越往上走,女性越少。

儘管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了STEM領域,但該行業仍然由男性定義着,尤其是領導層。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表明,全球女性STEM研究人員平均只有30%多。

亞太地區更低,只佔23.9%,而且隨着職位級別提高,女性佔比會逐步下降。

這不僅僅是STEM領域,其他行業均是如此。

比如美國近80%的醫療保健人員是女性,但僅約21%的衛生高管和董事會成員是女性。

智聯招聘發佈《2022 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女性董事長在董事會所佔比普遍都偏低,部分東亞國家通常佔比不足20%。

爲何女性會成爲升職通道的犧牲品?

除了性別偏見,還因爲在預設的未來,女性必然會爲了家庭和孩子中斷職業。

智聯招聘的調查稱,求職時超過60%女性會被問及她們的婚姻狀況和計劃,和職場男性相比,婚育、性別問題爲女性的職場發展帶來了很大困擾。

就算生育結束後重返職場,還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調整適應,所以被取代、忽視、孤立是常有的事。

這都是爲何很多女性在進入STEM行業一段時間後會最終選擇轉行的原因之一。

爲此還有一個專用名詞“泄漏管道(leaky pipeline)”來形容該現象。

(泄漏管道:女性在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學科的人數呈現上升趨勢,但在職場發展、生育成本和家庭責任承擔過程中,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不斷流失。)

STEM領域性別刻板印象不會在學校中斷,而是持續在職場裡生根發芽。

04

— Dr小魚 —

性別不是枷鎖

討論STEM領域的性別刻板印象並非製造對立,而是希望性別不再是枷鎖。

性別刻板印象不僅是對女性的不公,也是對男性的損害。

正如「女生學不好理科」的刻板印象會讓女性在理科領域表現顯著低於男性,「男生不適合文科」同樣也會讓男性在文科領域產生自我否定,影響職業選擇和表現。

男性和女性在數理方面並沒有生物學差異,所有的刻板印象均是後天文化建構起來的。

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擁有的特點也是因人而異的。

當不再將歧視視爲合理化的手段、不再帶着有色眼鏡看待性別表現,真正的平等纔會到來。

願女孩的父母們能看到這篇文章,從小到大拼命地誇自己女兒,讓她們相信自己絕不比男孩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