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甘露水」到草間彌生 北師美術館創辦人林曼麗如何一再創造藝術熱潮?
圖/VERSE提供,JESSY TASI攝影
「美術館在做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蘊含了對藝術、文化與社會的深層思索。對於曾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及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更是北師美術館創辦人的林曼麗而言,美術館的角色不僅僅是展示藝術作品,更是一座橋樑連結起歷史與現代,激盪文化思潮,併爲觀衆提供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讓藝術與社會產生更深刻的對話與共鳴。
不論是2020年的展覽「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或者堪稱今年現象級的展覽「戰鬥之城.終」,北師美術館門外都大排長龍。這個大學中的小型美術館,儼然是臺灣這幾年策展能量最強大與精準的美術館。
在臺灣藝術界深具份量的林曼麗創辦北師美術館,源自於她對臺灣美術史的深刻認知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感,特別是北師美術館位於臺北教育大學,曾孕育出許多臺灣美術的先驅人物,如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李石樵等。因此希望透過建立美術館,讓更多人理解臺灣文化藝術的深厚底蘊,並孕育藝術的先鋒能量。她也期望打造北師美術館成爲一座會呼吸的美術館,突破現代主義美術館「白盒子」的框架,能夠更靈活地與社會產生共鳴。她認爲,美術館應該是開放的、有機的,與城市、街道和觀衆有着密切連結的。
北師美術館外觀。 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正如她所說:「北師美術館就像是城市的細胞,它不是一座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能夠與人們日常生活自然融合的一個有機體。」
從無到有打造國際化美術館
憑藉着豐富的策展經驗和深厚的藝術管理背景,林曼麗將這個大學中的美術館,一步步建立爲臺灣當代重要的美術館。然而,這個過程並非易事。美術館一開始面對的是資金和資源短缺的挑戰,年度業務預算僅僅九十多萬臺幣,相較於故宮或其他國立美術館的數億元預算,這樣的限制讓許多人不看好北師美術館的發展。然而,林曼麗看到了大學美術館的潛力,認爲大學的學術資源正是其優勢所在。她憑藉着個人的經驗、人脈和資源整合能力,硬是在這樣的困境中推動美術館的發展。
她坦言:「當初創辦北師美術館,很多人都質疑我的決定,認爲從故宮那樣資源豐富的大館長職位,來到這樣一個小小的大學美術館,似乎是不明智的。但我很清楚,正因爲我有過去累積的經驗和資源,我纔有能力把這個美術館辦好。」她的堅持與信心最終讓北師美術館逐步走向穩定,併成爲國內外藝術界的一顆亮眼新星。
圖/VERSE提供,JESSY TASI攝影
美術館不是回到過去 而是創造未來
「美術館不是回到過去,而是創造新的未來。」對林曼麗而言,美術館不僅僅是保存與展示過去藝術作品的場所,更是一個能夠推動未來文化發展的平臺。她認爲美術館的展覽,不應只是靜靜地等待觀衆來欣賞,而應該透過策展,讓每一位進入美術館的觀衆都能與展品產生個人的聯繫,讓每一件作品都能「活」起來。
2020年的重要展覽「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就是這種理念的完美體現。該展覽展示了臺灣美術史上的經典作品,讓社會產生對臺灣美術史的強烈興趣與討論。展覽圖錄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賣出了8000本,這在藝術展覽中是極爲罕見的數字。
接着,2021年林曼麗策劃的「光──臺灣文化的啓蒙與自覺」展覽,特別展示了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讓許多觀衆感動不已,尤其吸引許多年輕人進場。林曼麗明白,現代年輕觀衆對於藝術的需求已不僅限於靜態的展示。他們渴望更具互動性、情感連結及數位化的藝術體驗。因此,在場展覽中,她打破了美術館的傳統框架,將這樣的藝術品結合數位技術與影片的呈現,讓觀衆在沉浸式的環境中,深刻體驗到藝術所傳遞的思想與文化價值。
「光──臺灣文化的啓蒙與自覺」展場。 圖/VERSE提供,張國耀攝影
此外,她還特別關注到年輕人對社交媒體與數位內容的高度依賴,因此在策展時會考慮如何讓內容能夠在數位平臺上引起共鳴。透過精心設計的展覽空間和數位互動裝置,年輕人能透過社交媒體與展覽互動,分享他們的體驗,進一步擴大了展覽的影響力。林曼麗說:「我們要讓藝術能夠觸動每一個世代,尤其是年輕人。透過創新策展方式,我們不僅是在展示藝術,更是在與觀衆建立對話,讓他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激發對文化與歷史的深層思考。」
近日,林曼麗接受日本《每日新聞》的專訪登上了頭版,主要聚焦於她在推動臺灣藝術文化上的貢獻,特別是她創辦北師美術館,並重新發現及修復臺灣雕塑家黃土水的經典作品〈甘露水〉。這件失蹤多年的藝術品,經過林曼麗的多年努力,終於重現於世。新聞露出時,正值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展出,成爲轟動話題,爲臺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更高的關注與榮譽。
圖/VERSE提供,JESSY TASI攝影
只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我這輩子一直在做的事,常常是別人沒做過的事。」這種勇於挑戰的精神,讓她在藝術界中獨樹一幟。她提到自己在策劃每個展覽時,腦中彷彿有個雷達,總會給她靈感提示,這些靈感來自她多年的學術積累和對藝術的敏銳感知。正如同當年她決定以黃土水的〈甘露水〉作爲「光──臺灣文化的啓蒙與自覺」展覽主題時,作品仍下落不明。然而,林曼麗憑藉着對藝術的敏銳直覺,爲〈甘露水〉預留了展覽中的位置。她尋找〈甘露水〉的過程充滿艱辛與堅持,聽說這件失蹤多年的作品可能藏在一位外科醫師張鴻標的家中,但多次嘗試聯繫未果。直到2021年,〈甘露水〉正值入選帝展滿100年之際,經過總統府的協助,林曼麗終於與張鴻標的家人取得了聯繫。當木箱打開的那一刻,這尊雕像雖覆滿灰塵,但依然完好無損,這讓林曼麗感動不已,形容這是奇蹟。「這是黃土水自己選擇的時間,是這個時代召喚了〈甘露水〉。」最終〈甘露水〉成爲這個展覽的主角,並捲起觀展熱潮。
林曼麗談到自己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每一次展覽的成功,每一次觀衆的感動。「藝術是有靈魂的,好的作品不僅能跨越時間和空間,還能在不同世代之間產生共鳴。」她用這種信念,推動着每一次的策展。「『美術館』就是我的創作!」林曼麗堅定地說。
圖/VERSE提供,JESSY TASI攝影
積極推動臺灣與國際的對話
除了關注臺灣藝術發展,她也積極推動臺灣與國際藝術界的對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合作之一便是她與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合作。早在1998年,林曼麗便將草間彌生的作品引進臺灣,讓觀衆首次近距離接觸這位藝術大師的創作。2024年底,林曼麗再次於北師美術館策劃草間彌生的展覽。「我認爲草間彌生的人生是個奇蹟,雖然她患有精神疾病,但是對於藝術有一種執念,直到現在九十幾歲依然創作欲旺盛。」希望透過展覽重新思考和詮釋草間彌生作品的現代意義。
而目前林曼麗也正在進行一個跨國的研究計劃,尋找遺落在日本的臺灣藝術,她形容這是她對於臺灣美術史的最後一塊拼圖,如此的使命感令人動容。
圖/VERSE提供,JESSY TASI攝影
未來北師美術館將繼續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並持續推動臺灣與國際藝術界的對話。林曼麗也對臺灣藝術界的未來抱有極大的希望,她認爲臺灣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創新精神,這些都是推動臺灣藝術走向國際的重要資源。她強調,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應該更加自信,勇於挑戰既有的框架,並積極參與國際藝術對話。「臺灣的藝術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臺灣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
林曼麗透過北師美術館不斷創新,讓美術館能做的事情超越傳統想像,更讓美術館能夠持續在不同時代中,持續發揮動人的影響力。
※本文由《VERSE》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