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跨越3萬億,勝負手在哪裡?
肇始於2004年的企業年金制度,於2024年迎來了發展20週年。20年間,企業年金制度實現了從初期探索到成熟運行轉型發展,企業年金積累基金更是實現了從零到3萬億元的跨越性大發展,絕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企業年金20年蓬勃發展,不僅實現了年金資產保值目標,還完善了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同時也爲我國資本市場輸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基金管理人。
在債券利率長期趨於下行的背景下,權益資產在未來年金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有望不斷提升。從截至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基金公司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投資業績,均呈現出了顯著的“頭部”效應。尤其是工銀瑞信基金等公募,在單一計劃含權類組合與集合計劃含權類組合一季度業績排名均列第一。在年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趨勢下,對基金公司而言,能否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資能力、發揮平臺支撐以及人才梯隊建設,將成爲企業年金業務競爭中的關鍵“勝負手”。
20年蓬勃發展歷經三個階段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的政策法規框架,源於2004年5月頒佈實施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以此爲標誌,企業年金制度開始全面推行,20年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發展壯大。
根據人社部公佈的全國企業年金業務數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達到了3.29萬億元,參加職工3193.36萬人。人社部基金監管局原局長唐霽鬆近日在公開場合指出,2012至2023年間,我國企業年金的參保企業總戶數從5.47萬戶增長至14.17萬戶,積累基金從不到5000億元增長至近3.2萬億元,領取人數超300萬人,累計領取了超5000億元的年金待遇。
投資業績方面,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資產淨值約爲3.25萬億元,建立組合數爲5677個。今年一季度,企業年金的投資收益爲294.35億元,加權平均收益率爲0.96%。從完整年度看,2007年至2023年全國企業年金基金年均收益達到6.26%,除極個別年份出現虧損外,絕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
數據顯示,2007年至2023年,全國企業年金基金年均收益達到6.26%,體現了年金資產保值增值的初心和使命。企業年金基金年均收益不僅跑贏了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均漲幅2.43%,大幅戰勝通貨膨脹水平,還戰勝了同期三年定期存款平均約4.2%的收益,實現了年金資產爭取保值的目標。
企業年金20年間的蓬勃發展,其中存在着三個發展階段。根據工銀瑞信分析,這三個階段分別對應着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的初期探索、專業化管理的快速發展、市場化發展的成熟運行。
具體看,2004年—2010年是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規範發展的奠基階段,運作水平逐步規範、提升。2011年—2018年,企業年金進入了專業化管理的快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監管環境進一步規範,投資政策密集出臺。其中經歷2008年、2011年行業負收益後,年金投資更加強調“以絕對收益爲導向”,同時在管理人考覈機制上的優化調整,推動企業年金管理機構走向了更加專業化、多元化的管理道路,激勵各管理機構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實現專業化分工,提升年金基金投資運作效率。
而從2019年至今的第三階段,企業年金的監管體系、制度建設趨於成熟。市場在經歷了多輪牛熊轉換後,投資者更加理性客觀,委託人和受託人對年金的認知和專業能力也在逐漸提升。隨着經驗積累以及持續加劇的市場競爭,業績持續優秀的投管人實現市場份額的快速增加,業績不佳導致更換管理人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企業年金優勝劣汰的生態格局逐漸形成。
穩健可持續的業績是行業不斷髮展的關鍵
對全社會來說,企業年金的發展完善了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對於強化社會保障功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對資管行業而言,企業年金20年的蓬勃發展,輸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基金管理人。
2005年8月,第一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名單出爐,南方、華夏、嘉實、博時、易方達、海富通、招商和富國基金拿到資質。包括工銀瑞信在內的多家公司,隨後在2007年成爲第二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組合資產金額超過2000億元,分別爲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南方基金,並且在年金投資中,基金公司同樣呈現出了顯著的投資優勢。
以工銀瑞信爲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管理的企業年金組合數爲267個,組合資產金額爲2439.2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工銀瑞信管理的單一計劃與集合計劃旗下的含權類組合,一季度的加權平均收益率分別達到了2.73%和2.52%,在全市場20多家年金管理機構中均位居第一。這兩個指標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0.94%和0.72%。
據悉,工銀瑞信在長期的年金管理經驗中,打造了自身“重視權益、高等信用”的投資風格,堅持配置高等級信用資產,堅守信用安全底線,通過權益資產追求獲取超額收益。自2008年管理企業年金以來,工銀瑞信基金取得了有競爭力的長期收益和良好的短期收益。人社部公佈的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顯示,工銀瑞信基金在2022年、2023年企業年金單一含權組合業績中,均排名同業前1/3分位數,獲得了企業年金客戶的廣泛認可。
在投資策略方面,工銀瑞信表示,基於年金的長期投資屬性及股票長期收益高於債券的規律,債券利率長期趨於下行,權益資產在未來年金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同一計劃下不同組合的風格搭配和差異化管理也更爲重要。
和穩健業績相對應的是,專業、穩定的人才隊伍是實現年金穩健可持續收益的又一關鍵因素。截至目前,工銀瑞信基金的年金投資團隊人員,平均金融從業年限在13年以上、平均司齡9年,依託公司超200人投研團隊及研究平臺的支持,開展年金組合的投資管理。
持續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資能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佔總人口比重達21.1%,我國企業年金對於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作用愈加凸顯。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量達到14.17萬,較2007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3.2萬家,增長幅度達342%,體現了企業對於年金制度的廣泛認可。
在工銀瑞信基金看來,隨着企業年金的深入與職業年金的全面展開,更多的年金計劃將建立起來,年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企業將得到更好地成長與壯大,員工也將共享經濟與企業發展的紅利,體現在年金上,是繳費基數的上漲和繳費比例的提升。
談及未來發展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企業年金應最大限度淡化“體制”因素,如取消建立企業年金的三個門檻、取消企業繳費子賬戶和企業賬戶、取消企業繳費歸屬期和歸屬額限制、提高支取靈活性、引入“準自動加入”機制、有序逐漸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建立“合格默認投資工具”機制、平行引入TEE型稅優政策等,提高企業和職工建立企業年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企業年金的發展還要充分結合市場行情變化。一個需要提及的背景是,近年來債券收益率中樞不斷下行,固收資產能爲年金組合提供的穩定收益不斷降低。同時,市場對年金信用風險的容忍度較低,不接受通過信用下沉的方式獲取更高的固收收益。那麼,基金公司年金業務未來該如何保持競爭力?基於研究和實踐,工銀瑞信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資能力,追求穩健可持續的投資業績。從年金整體業績穩健可持續的角度出發,通過多元化投資、偏離度控制和動態再平衡等機制的應用和升級,強化年金投資對於不同市場環境的適應性,在避免極端情況和全面承壓的基礎上,在有利時點爭取超額受益,提升企業年金客戶獲得感。
二是發揮平臺支撐,提升投資過程管理效能。完善年金資產配置體系框架,提升決策科學性與市場適應性;強化投資過程管理,做好事前論證、事中監督及事後覆盤;明晰投資經理風格定位並與管理賬戶匹配,提升長期收益獲取能力。
三是強化投研團隊建設,持續充實年金投研能力。投管人應持續從投研部門引入投資經理加入年金管理,推進風格多元化,降低業績系統性風險;做好人才梯隊建設,逐步擴充年輕投資經理的管理能力,進一步優化賬戶及人員搭配。
數據說明:
1.“工銀瑞信管理的單一計劃與集合計劃旗下的含權類組合,一季度的加權平均收益率分別達到了2.73%和2.52%,在全市場20多家年金管理機構中均位居第一”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2024年1季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
風險提示:市場存在風險,投資須謹慎,投資管理人不保證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管理過程中本金不受損失,亦不保證一定盈利。投資管理人聲明在合同、有關報告或文件中向投資者介紹的投資收益預期、業績比較基準等僅供投資者參考。年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管理人管理的其他產品的業績並不構成年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編輯: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