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也有的低頭族街景!看的卻不是手機而是「這個」

街頭市民生活樣貌,小孩們齊聚書店門口看書景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07/20 朱立熙攝影)

許多人感嘆社會閱讀風氣愈漸低落,書商也抱怨出版生意愈來愈難作,人們被手機網絡、3C環繞,總是隨時隨地低頭滑,專注在網路世界,然而,40年前的人們則傾心於紙本世界,在書店裡站或坐着看書,只看不買,日子久了,彷彿練出了一種特殊的「低頭功」。

書店看閒書,其實是看白書,一站兩小時,好像釘在地上一樣,香港人叫「打書釘」。早年學生若家境較困頓,參考書又多又貴,不得已常到書店看書,往往一站數個小時,將書中重點、先賢智慧全錄進腦袋。看白書不但省下買書錢,還幫助學生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

往昔更有許多孩子們,坐下來看起漫畫,陶醉在四郎、真平、大嬸婆、老夫子的世界,渾然不知天色已暗,猛一擡頭,媽媽正提着棍子前來尋人,把書一丟,嚇得沒命狂奔。而書店店員的工作除了幫忙收錢、整理書,順便提防有人順手牽羊、看白書,愛書族在書局站着看書,看愈久,愈是遭店員或書局老闆的白眼。

但有些店員並不排斥客人看白書,讓客人有愉快的經驗,在以前也是一種人情味 。如今,業者都有「不看書怎會買書」的共識,書局認爲只要不妨礙人潮流動的路線,你要看多久就看多久,甚至在有些書局內,還會設置小桌子及小椅子,供家長與小孩坐着看書。現在的你,一年讀幾本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