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蜀錦人家》看非遺生意經,這些訣竅可借鑑|樂言商業
“蜀紅一出萬紅枯”,這是近期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蜀錦人家》中的名臺詞。這部由演員譚鬆韻和鄭業成演繹的作品不僅僅有男女主人公甜美的愛情,更有意義的是該劇傳播了中國非遺文化蜀錦織造的技藝與傳承。
作爲大女主商業傳奇劇,《蜀錦人家》描述了女主角季英英依靠自己的技藝和努力,傳承與研發蜀錦,甚至開闢新商路的故事,非常勵志。結合如今的大消費市場與競爭格局,《蜀錦人家》劇情中的商戰和技巧非常值得企業借鑑。
蜀錦技藝的第一步是染絲技術,女主角季英英就是染戶之一,她和其他小夥伴都掌握着染色技藝,且各個染坊所染的顏色並不一樣,大家都互幫互助。這一劇情可以體現兩個要點,即核心技術與差異化競爭。染戶染絲的調色需要經過千百次試色,並且固色和認證後才能上市售賣,穩定一個色號的絲非常困難,這是核心技術,也是獨家技藝。季英英的父親就是“錦王”,他研發了獨一無二的“蜀紅絲”。
放到如今的企業競爭力來看,即自己需要有核心技術和產品,最好是獨家產品,這是在市場競爭中最基本與核心的能力所在。
由於各個染坊所染的顏色並不一樣,所以劇中女主角和其他同行的相處比較愉快。這就是差異化競爭,大家各自有核心競爭力,但並不直接競爭,而是共同做強市場。
反觀如今的一些快消品領域,產品差異化不大,獨家屬性也不算很強,於是大家普遍採取價格戰的方式,結果會導致“藍海”變“紅海”。因此,做強核心技術,差異化競爭纔是健康發展模式。
《蜀錦人家》中的商家不僅僅保留傳統技藝,在女主角的帶領下,技術也在創新發展。比如女主角季英英在與男主角楊靜瀾的交流中,無意間發現了光影映射在衣服上的水波效果,於是她研發了“禾穗流波錦”,成爲了爆款商品。
這也是如今消費企業發展的重點,即創新,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新品的研發週期越來越短,要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創新是必需的。
有了核心技術與創新之後,與合作伙伴的協同也很重要。比如季英英的染坊單獨規模不大,難以抵抗大商戶的衝擊,於是她聯合其他中小染戶成立了“飛花會”。這是一種協同與合作,既能減輕大企業所帶來的競爭壓力,也能爲合作企業帶來共同的商機,比如劇中一些廢錦的利用,製作一些周邊商品共同售賣等。
在大消費領域,一個賽道上的競爭往往很激烈,其實與其直面競爭,不如找一些合作機會,與同業者或者跨界者合作,一起把“蛋糕”做大,減緩壓力,挖掘一些意想不到的商機。
此外,劇中季英英還將自創新品在“鬥芳菲”大會上展示,並獲得錦官府的官方認可。這就是一種適當的營銷以及獲得資質。
如今在大消費產業中,營銷的舉措不少,但營銷需要恰當,尤其是要獲得官方認證,而不是誇大型自吹自擂,否則容易引發“貨不對板”的糾紛。
劇中,染絲業務獲得成功後,季英英開始與織錦商戶合作,通過入股的方式將織錦和染絲結合運作,這也是爲日後製造更多新品打下基礎,是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做法。
在大消費產業中,從原材料、中間商、製造到銷售等多個環節,部分從業者也開始把上下游產業鏈打通和聯動發展,比如咖啡豆的供應商也開始嘗試做咖啡店、大賣場採取產地直供甚至是自己投資種植、在線旅遊平臺投資線下度假村等,這些都是將上下游產業鏈聯動發展,未來這樣的產業鏈打通舉措會越來越多。
當然,要“下好整盤棋”一定要有資金和人力等支持。劇中女主角通過入股、授權蜀錦花本等模式來進行資本運作,並且秉承着“錦爲首,但人在錦之上”的原則,將工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讓能工巧匠們有所收穫和得到保護。
這幾年大量資本涌入快消行業,但未必所有生意都獲得較高的回報,這裡就需要考慮到投資者對於行業的認知和專業度,劇中女主角原本就是行業內的專家,因此她的投資是有專業眼光的。相比之下,如今部分投資者還是有些盲從,這是投資者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此外就是對於人力管理的重視,其實所有的業務都是靠人做出來的,因此“人在錦之上”的原則就是充分考慮員工的價值,更好地保障員工利益才能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將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最後一點是渠道的拓展。劇中,季英英與楊靜瀾成婚後,遭遇了競爭對手的發難,一度丟失了大量原有客戶,於是夫婦二人開始拓展外邦渠道,將織錦商品賣到番邦,開闢新商路,並獲得了大量新訂單。
此舉與如今的消費企業“出海”異曲同工。當國內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後,可以選擇適合的產品到海外市場發展,開拓新銷路。當然,消費品“出海”也會有一定的風險,就好像季英英與楊靜瀾夫婦在開拓路上也遇到很大困難。因此企業需要評估自身的能力與產品屬性,選擇合適的市場進行發展,並且注意風險評估。
總而言之,一部《蜀錦人家》揭示了核心競爭力、研發、產業鏈打通與合作、資本運作與開闢新渠道等多個商業秘密,放到如今的大消費類企業依然十分適用。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之下,迴歸商業本質,產品爲本、持續創新、協同合作、拓新渠道等都會成爲企業成功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