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縮表’到‘擴能’:網商銀行如何續寫馬雲銀行變革新篇章

衆所周知,在2008年的時候,馬雲放出豪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時至今日,審視螞蟻金服在直接推動銀行業變革上的步伐,或許未如預期般顯著。那麼,阿里集團旗下的網商銀行,是否已接過這一旗幟,成功撼動了傳統銀行業的格局?

要評判這一點,業績數據無疑是直觀且有力的證明。

步入2023年,網商銀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均實現了穩健增長,分別同比增長了19.49%和18.8%。在銀行業普遍面臨增長挑戰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增速無疑成爲了行業的佼佼者,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網商銀行不僅規模上穩居第二,其總資產更是高達4521億元人民幣。這一龐大的體量與持續高速的增長率相結合,無疑爲網商銀行注入了強大的增長動力,預示着其在未來有望繼續引領行業變革,兌現馬雲當年"改變銀行"的豪言壯語。

在探討網商銀行的增長軌跡時,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這種增長背後的真正代價是什麼?

觀察2023年三季度末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這兩個季度,網商銀行的資產規模經歷了顯著的縮減,縮水幅度接近52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高點相比,降幅更是突破了10%的門檻。這明確顯示出,在這段時間內,網商銀行的資產規模經歷了大幅度的收縮。

然而,"縮表"現象並不必然等同於銀行發展的衰退信號。儘管2023年網商銀行的整體表現較往年有所放緩,但其貸款業務卻依然保持着增長態勢。這表明,網商銀行並未放棄前進的步伐,只是由於當前面臨的一系列挑戰,不得不採取更爲穩健的策略,適當放慢了擴張的腳步。

深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網商銀行在不良貸款率方面的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從2021年至2023年,其不良貸款率逐年攀升,分別達到1.53%、1.94%和2.28%,這一水平不僅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也顯著超過了微衆銀行、蘇商銀行和衆邦銀行等競爭對手。這表明,在高增長的背後,網商銀行也承受着不良貸款率同步上升的沉重壓力。

不良貸款率的上升,直接導致了信用減值損失的增加。據財報顯示,從2022年到2023年,網商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激增了27.24億元。而與此同時,其2023年的營收增長僅爲30.5億元。這意味着,信用減值損失幾乎消耗了全年營收的大部分增量,對網商銀行的盈利能力構成了嚴峻挑戰。

因此,儘管網商銀行在淨利潤上實現了雙位數的同比增長,但其高增長的背後卻隱藏着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巨大挑戰。如何在保持業務增長的同時,有效控制不良貸款率並減少信用減值損失,成爲了網商銀行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未來,如何精準施策、有效應對這些風險挑戰,將直接關係到網商銀行的持續穩健發展。

增長的陰影:網商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隱憂

在業績增長的光環下,網商銀行無疑成爲了業界矚目的焦點。其淨利息收入的顯著增長,特別是在銀行業整體信貸增速疲軟的大環境中,實現了35.58%的同比增幅,這一數字令人矚目。然而,高增長的背後,卻隱藏着業務結構與資產質量之間的微妙關係。

網商銀行之所以能在淨息差上取得優勢,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獨特的業務定位——專注於服務個人和小微企業。這一羣體在貸款市場中議價能力較弱,往往需要承擔較高的貸款利率,從而爲銀行帶來了更爲豐厚的淨息差。因此,即便在行業整體息差下行的趨勢下,網商銀行仍能通過這一策略維持並提升淨息收入。

然而,高增長並非沒有代價。網商銀行資產規模的微增(2.50%)與同行相比顯得乏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淨息收入增長並非完全依賴於資產規模的擴張。相反,貸款業務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小微企業貸款佔比的顯著增加(71.42%),成爲了拉動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小微企業貸款的高比例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資產質量問題。小微企業經營風險較大,一旦經營不善,貸款便可能轉化爲銀行的不良資產。近年來,網商銀行不良貸款的攀升便是這一風險的直接體現。爲了應對這一問題,網商銀行不得不頻繁進行不良資產的處置,甚至不惜以"一折"的價格進行大甩賣,這不僅反映了其不良資產的壓力,也暴露了其風險管理面臨的挑戰。

更爲嚴峻的是,網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在2023年出現了明顯下降(199.14%),這意味着其應對未來風險的能力有所削弱。在銀行業普遍加強風險控制、降低不良貸款率的背景下,網商銀行卻選擇了相反的路徑,這無疑增加了其未來的不確定性。

儘管背靠阿里巴巴強大的數據風控能力,網商銀行在解決小微羣體金融需求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但面對高不良率的現實,風控收緊已成爲大勢所趨。如何在保持業務增長的同時,有效控制不良貸款率並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將是網商銀行未來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改變銀行"的願景固然美好,但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確保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將是網商銀行及其管理層需要深思的問題。

副行長高嵩的戰略抉擇:交易銀行轉型,能否成爲網商銀行的第二增長曲線?

面對高息差與高增長利潤的不可持續性,網商銀行已站在了降低不良風險與加速轉型的十字路口。轉型,對於網商銀行而言,不僅是生存的必然選擇,更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路徑。

然而,轉型之路並非坦途,尤其是當民營銀行缺乏傳統大型銀行那樣的深厚底蘊與政策支持時,每一步都需自行探索,風險亦需自行承擔。從財報數據中不難看出,網商銀行昔日的高速增長已顯疲態,淨利潤的增長受到退稅等外部因素的顯著影響,而資產結構的調整亦面臨瓶頸,難以持續釋放增長潛力。

在此背景下,交易銀行轉型成爲了高嵩副行長領導下的新戰略方向。依託阿里巴巴的生態優勢,網商銀行擁有龐大的小微客戶羣體,這爲交易銀行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轉型並非一蹴而就,特別是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下滑的當下,如何突破中間業務的瓶頸,成爲網商銀行亟需解決的問題。

長期來看,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傳統的存貸業務息差模式難以爲繼。因此,發展中間業務,提升非利息收入比重,成爲了交易銀行轉型的核心。但這也對網商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產品創新能力以及業務合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合規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控制不良資產的同時釋放中間業務的盈利潛力,將是網商銀行未來面臨的重要挑戰。

高嵩副行長的上任,無疑爲網商銀行的戰略調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他豐富的金融科技背景與實戰經驗,將爲網商銀行的轉型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與指導。然而,轉型之路註定不會平坦,網商銀行需要在負重前行的同時,不斷尋找輕裝上陣的機會與策略。

"一折大甩賣"式的不良資產處置,是網商銀行主動控制風險、優化資產質量的積極舉措。這一操作能否爲交易銀行轉型釋放出更多的動能與空間?我們拭目以待。在未來的日子裡,網商銀行將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實現轉型的成功?這一切都將由時間來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