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貸傳聞引爆地產股,住建部釋疑房屋養老金丨一週熱點回顧
工業利潤增速連續兩月加快
國家統計局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6%,比1~6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延續穩定恢復態勢。7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1%,增速比6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於衛寧表示,隨着市場需求穩定恢復,產銷銜接水平有所改善,工業企業營收平穩增長,爲利潤持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1~7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增速與1~6月份持平。
分行業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1個行業利潤增速比上月累計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超過五成。
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引領利潤增長。1~7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2.8%,大幅高於規上工業平均水平9.2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2.1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六成,引領作用明顯。
【點評】分析認爲,規上工業企業效益延續平穩恢復態勢,主要得益於穩增長政策密集落地見效,新動能持續培育壯大、工業生產保持穩定。今年以來,工業生產保持了較快增速,成爲支撐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力量。下一階段工業利潤有望持續向好,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兩新”,以及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與專項債資金到位,都將對提振工業企業信心、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基礎起到積極作用。
前七月財政收入低迷
財政部2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63億元,同比下降2.6%,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基數、去年年中出臺的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後,可比增長1.2%左右。
數據顯示,1~7月,全國稅收收入111240億元,同比下降5.4%;非稅收入24423億元,同比增長12%。從具體稅種來看,國內增值稅(4.1萬億元)同比下降5.2%,這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政策翹尾減收等因素影響;企業所得稅(3萬億元)同比下降5.4%,這與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減免稅金額增長和企業彌補新冠疫情期間虧損金額大幅增加有關。
賣地收入方面,1~7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7763億元,同比下降22.3%。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受2022年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2023年基數、2023年年中出臺減稅降費政策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財政收入低位運行;後幾個月,隨着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響逐步消退,將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支撐。
【點評】專家認爲,今年以來稅收收入增速放緩,除了上述特殊因素影響外,還跟經濟增速放緩有關。爲了彌補稅收減收,地方盤活存量資產資源,非稅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房地產行業低迷拖累相關稅收表現,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也持續下滑。收入制約導致支出增速低於預算數,若要完成財政全年支出任務,需要廣義財政工具提供增量資金。三季度廣義財政支出有望持續提速,對穩增長形成持續支撐。
住建部釋疑房屋養老金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在發佈會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週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對於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隨後,房屋養老金引起熱議,有自媒體解讀稱房屋養老金是“變相”的房產稅。
2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接受新華社採訪進一步解釋,房屋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就是業主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交存按現行規定執行。公共賬戶按照“取之於房、用之於房”“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政府負責建立,從試點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該負責人說,個人賬戶資金按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規定,專項用於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的維修和更新、改造。公共賬戶資金主要用於房屋體檢和保險等支出。
【點評】一直以來,房屋體檢、維修等工作的資金都是通過業主繳納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來滿足,但隨着存量房時代的來臨,老舊房屋佔比不斷上升,房屋的維修基金面臨的缺口不斷增多。研究房屋養老金制度十分緊迫,也很有必要。按照官方解釋,房屋養老金制度,主要是使用公共資金、建立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不會增加個人負擔。專家認爲,房屋養老金作爲一項有中國特色的新制度,其中的政府公共賬戶的資金來源、管理模式等,都有待進一步摸索和明確。
居民醫保個人繳費增至400元
根據國家醫保局等部門26日公佈的《關於做好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分別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670元和400元。
這是自2016年以來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新增首超個人繳費新增,居民個人繳費增幅也適當降低。
近年來我國居民醫保基金呈現出一種“緊平衡”狀態。數據顯示,2023年,居民醫保基金收入10569.71億元,支出10457.65億元,當期結存112.06億元,累計結存7663.7億元。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醫療消費水平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合理提高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標準是鞏固提升待遇水平、確保制度平穩運行的客觀需要。
【點評】專家認爲,居民醫保費用每年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二是居民醫保待遇提高較快,這兩方面造成近年來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壓力不斷加大。合理提高醫保繳費是確保居民醫保制度平穩運行的需要。不過對於一小部分參保人來說,每年數百元的保費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以分類施策來確保基本醫保的參保問題解決,比如進一步增加參保人的獲得感,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範圍擴大到近親屬等。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傳聞引爆地產股
30日午後,A股房地產板塊狂飆,多隻股票一度漲停。截至收盤,特發服務、金地集團、天地源漲停,萬科A股價漲8.33%,濱江集團漲8.09%,中交地產漲7.69%,新城控股漲7.32%。
消息面上,有市場傳聞稱,有關方面正在考慮進一步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允許規模高達38萬億元人民幣的存量房貸轉按揭,以降低居民債務負擔、提振消費。存量按揭客戶可以與銀行重新協商房貸利率,而不用等到每年1月,居民也可以將現有按揭貸款直接轉入其他銀行,並按照最新利率簽訂合同。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2023年有超過23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約1700億元。
【點評】分析認爲,8月初,六大國有銀行再次下調存款掛牌利率,爲接下來進一步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創造了空間。例如去年9月至10月銀行曾普遍調低存款利率,央行就對部分存量房貸利率進行過一輪普調。目前新發放房貸利率和存量房貸利率的差距拉大,仍有調降的空間。近期多地陸續開通或重啓“商轉公”貸款業務引發熱議,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呼聲相呼應。從金融市場情緒來看,傳聞對房地產股產生了明顯的提振作用。一系列支持仍在繼續,預計積極效應將逐步體現在市場層面。
管理層釋放“悲觀”信號,拼多多股價暴跌
北京時間8月27日,美股週一收盤,拼多多股價大跌28.51%,報100美元/股,一夜之間市值跌去553.7億美元。
消息面上,拼多多26日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不及預期。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公司營收970.6億元,同比增長86%;調整後營運利潤349.87億元,同比增長139%;調整後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344.32億元,同比增長125%。此前,市場對拼多多營收預期爲999.85億元。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拼多多管理層多次提到公司利潤將進入下降趨勢。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表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拼多多的營收增長可能會放緩,拼多多二季度收入增速的顯著下滑也說明高收入的增長其實是不可持續的。拼多多董事長、聯席CEO陳磊說,拼多多利潤逐漸下降的大方向是不可避免的。
【點評】真正導致拼多多股價大跌的,不是不及預期的財報數據,而是拼多多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釋放的“悲觀”信號。事實上和電商同行相比,拼多多的營收、利潤依然處於領先地位。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拼多多領先優勢也在逐漸減小、不確定性在增加。管理層傳達出的“悲觀”情緒,讓投資者對拼多多增長前景產生了擔憂。分析認爲,未來拼多多變現率的長期擴張空間應來源於商戶毛利率的改善,有效降低商戶經營成本是拼多多爲商戶騰挪利潤空間、加大投入與低價競爭的唯一途徑。
鼎泰豐宣佈關閉14家門店
8月26日,臺灣餐飲品牌鼎泰豐宣佈,由於北京恆泰豐餐飲有限公司營業執照二十年期限已滿且董事會未能就續展達成一致意見,公司決定於2024年10月31日前陸續結束北京、天津、青島、廈門、西安等城市14家門店的營業。
鼎泰豐品牌的中國大陸地區運營方分別爲北京恆泰豐和上海廣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此次關店涉及的是北京恆泰豐,不涉及上海廣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因此由後者負責經營管理的華東、華南地區鼎泰豐門店不受影響,正常營業。
鼎泰豐以小籠包聞名,創立於1972年,曾被紐約時報評爲全世界十大餐廳,也被米其林評爲星級餐廳。鼎泰豐在全球有超過182家店鋪,位於中國香港、上海、廣州、深圳、無錫等10多個城市,以及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
【點評】作爲一家知名中高端餐飲品牌,鼎泰豐突然大規模關店令人唏噓。關店的官方原因是營業執照到期,但恐怕與當前餐飲行業低迷,尤其是中高端餐飲式微不無關係。除了鼎泰豐,今年已經有不少高端餐廳面臨關門或自救。分析認爲,隨着消費者偏好的變化,高端餐飲的盈利邏輯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端餐廳的淨利率並不一定高,反而可能因爲營業額的天花板而陷入困境。面對市場的變化,高端餐飲行業正經歷一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