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老人,瘋狂涌入小城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曾思怡
和大城市相比自然康養環境更好,和三亞、昆明等傳統旅遊名城相比生活成本更低,一批小城正在憑藉更具性價比的異地養老方式出圈。
今年5月,年過6旬的老鍾決定去個山好、水好的地方旅居,一番打聽後,他從廣東家中出發,輾轉兩趟動車和一趟大巴,抵達廣西河池三門海景區。
在當地,像老鍾一樣外來旅居、養老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數。韋欣(化名)是老鐘的房東,經營着一棟長租公寓,她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長壽”的屬性疊加養老基建日益豐富、養老成本更低,當地成爲一大批外地老人的養老選擇,“當地公寓的租客超九成都是外來老人,東南西北過來的都有”。
河池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在老齡化背景下,像老鍾這樣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像河池一樣被外來老人帶熱的小城也陸續涌現。
這些小城有的像河池一樣生態優勢顯著,有的則坐落於大城市周邊,憑藉更高的性價比吸引大城市老年羣體。如香港老人到深圳、深圳老人到惠州、上海老人到嘉興、杭州老人到黃山......這種養老方式也被網友形象地稱之爲“降維養老”,不過養老成本和城市能級降下去了,養老環境和體驗則是升起來了。
而伴隨着一大批外地老人涌入,這些小城也迎來一波產業機會。
“老鍾們”涌入河池
韋欣說,山好、水好、空氣好、當地長壽老人多,是老人們選擇這裡的原因。更書面的表達則是,三門海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且坐擁規模大、景觀奇特的天窗羣,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稱爲“世界之窗”,旅遊觀賞價值頗高。從宜居和康養屬性看,這裡氣候宜人,年均溫度19度,負氧離子含量頗高,有天然氧吧之稱。
旅遊康養優勢之外,這裡的旅居成本同樣吸引人。韋欣介紹,當地房租多是600元-1500元的範圍,傢俱電器齊全,拎包即可入住,假設每位老人每月房租、水電花費爲1000元,租住在這裡的老人大都自己買菜做飯,“身體健康不需要長期用藥或請陪護的話,來這裡旅居或養老的老人月生活成本3000元就能搞定,5000元算開銷大的了”。
社媒上,三門海也被稱爲廣西“仙本那” 受訪者供圖
距離三門海40公里之外,河池巴馬縣名氣更高,憑藉頗高的長壽老人數量,巴馬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爲長壽之鄉,近年來康養投資項目接連落地,每年都有一大批“候鳥”人羣前來旅遊和養生,生態旅遊康養也成爲當地主導產業。
在全市層面,河池於2016年被評爲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稱號,宜居、長壽屬性顯著賦能旅遊業,地方旅遊和康養業動作頻頻。
2022年,當地文旅部門提出要將河池打造爲全國康養旅遊首選地。2023年,河池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0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527.7億元,當年河池GDP爲1163.43億元。
在老齡化背景下,像老鍾這樣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像河池一樣被外來老人帶熱的小城也陸續涌現。
今年初,《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3)》發佈中國康養可持續發展20強市和百強縣名單,位列其中的市縣都是既有先天生態優勢也有後天康養產業佈局。
以位於20強市榜首的黃山爲例,近年安徽聚力打造“大黃山”,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發展康養產業,憑藉自然環境和後天康養建設吸引各地中老年人,尤其是相距不遠且消費水平更高的長三角遊客羣。
上述康養強市、強縣的形成,一個重要背景是老齡化趨勢愈顯,異地養老、降維養老愈熱,而中老年人正是康養產業的主力消費羣之一。
康養帶熱一批小城
不妨來看一組數據,當前我國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近3億、銀髮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專家預測這一數字在2035年將破4億,彼時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將有望達到30萬億左右。
銀髮經濟規模空前的另一面,是頗高的養老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異地養老也被視爲緩解區域養老壓力,提高中老年人養老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舉個例子,在北京入住普通養老院,月支出動輒七八千元起步,臥室合住、共用衛浴是常態;拿這個錢到不遠處的河北燕郊,同樣的價格可以住進更好養老院。
京津翼地區,越來越多老人將養老方式從前者轉向後者。從數據來看,河北省正在着力構建環京24縣市區養老核心區,目前京津兩地到河北康養的老年人超過12萬人,其中北京9.6萬人、天津2.6萬人。
老年人涌入小城,用更低價格入住高端養老院 圖源:圖蟲創意
這樣的趨勢不僅發生在京津翼,還有香港老人到深圳、深圳老人到惠州、上海老人到嘉興、杭州老人到黃山......這種養老方式也被網友形象地稱之爲“降維養老”,當然,降的是養老成本和城市能級,養老環境和體驗多是升的。
值得注意的是,降維養老其實是異地養老的一種,異地養老包括旅遊養老、度假養老、回原籍養老等,而降維養老傾向於指向上述異地養老類型中降成本的類型。
梳理髮現,當前選擇降維養老羣體可分爲以下兩大類,一種是大城市活力老人(多指60歲及以上,且身體健康、活動自如的老人)四處旅居養老,如上文到河池旅居的老鍾,這類羣體帶旺的多是具備生態優勢和特色的小城,如森林、氣溫、空氣、氣候;另一種是城市老人面對高額養老成本,轉向附近小城,花更低的價格住進更好的養老院。
上述兩類老年羣體,前者規模顯著高於後者。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社區居家養老分會副會長鄭志剛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有社會觀念下,活力老人如果不是出去旅居,大都選擇在同城幫兒輩操持家務,同城也有他們的社交圈子,很少會選擇住進養老院,“選擇從大城前往小城住進更好養老院的老人往往年齡更高,自理能力較弱,這部分老人本身佔比就小”。
降維養老成必然趨勢
早些年,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被高房價勸退,將目光投向周邊城市,這些城市往往房價較低、1小時左右通勤即可抵達位於大都市的辦公樓,也因此得名“睡城”,地方房地產由此迎來一波熱潮。如上海旁邊的崑山、北京旁邊的燕郊、廣州旁邊的佛山。
鄭志剛認爲,和“睡城”類似,伴隨着降維養老趨勢愈顯,大城市旁邊的小城也迎來一波養老產業機遇,甚至有可能成爲“養老之城”。
不同的是,降維養老的中老年人不必每日跨城通勤,對距離的要求更寬容,對自然生態的要求則相對更高,有潛力成爲大城市周邊“養老之城”的,往往要距離、生態、康養基建兼具。而地方生態優勢具備足夠特色的,甚至可以不用在乎距離,如上文提到的河池。
老齡化到來,旅居愈熱 圖源:圖蟲創意
這對小城們是考驗也是機遇,當異地養老、降維養老流行,外地老人涌入,小城們如何接住機遇?
鄭志剛認爲,具備吸引旅居老人潛力的小城們,不僅要成立養老方面的專業服務機構,面向長期居住、短期旅居等不同老年羣體提供對應的旅遊療養產品,注重適老化建設,有條件的養老院、康養基地還應設置專門的醫療機構,及時因對老年人突發疾病。
與此同時,老年羣體的社交需求和感情需求也應該被重視。鄭志剛建議,熱門養老地也要在當地社會打造歡迎外來老人的氛圍,幫助外來老人獲得歸屬感;另一方面,養老機構可通過加強線上線下親屬溝通渠道,鼓勵老人子女常來探訪,讓老人身在異地也能較高頻率和親屬互動。
政策方面的推進同樣重要。事實上,城裡老人出城享受自然條件更好且更低價的養老服務,同時緩解城市養老壓力,異地養老也被視爲一種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在政策層面得到諸多支持。
時代週報記者整理髮現,近年來,京津翼、長三角、珠三角等都在推進異地養老無障礙化,有城市還爲本市區遷往外地養老的老年羣體給予真金白銀的補貼。
到燕郊養老,成爲不少北京老人的選擇 圖源:圖蟲創意
以京津翼爲例,早在2016年,京津冀民政部門簽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合力破解跨區域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方面的身份、戶籍壁壘,形成"一省兩市"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2020年,北京西城區又做出了一項新的創舉,規定只要是入住津冀蒙協同發展區域養老機構的西城戶籍老人(60歲及以上),每人每月可享600元補貼。
鄭志剛認爲,雖然當前異地養老、降維養老還面臨小城醫療條件不及大城、傳統觀念對入住養老院有誤解、相關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異地辦理不暢通等問題,但一個必然的趨勢是,異地養老、降維養老的老年人將越來越多,政策層面也會給異地養老以更多支持。
對此他建議,當前政策層面對異地養老的推進,多侷限在一定區域,跨區域、長距離的異地養老多爲老年人自發,“未來的話,可能全國統一大市場,比如北京老人不僅去河北可以享受政策支持,去雲南、廣西同樣可以享受,那老年人自由出行更方便了,他們養老幸福感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