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 辦宗教祭祀禮儀文物特展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舉辦 「宗教祭祀禮儀文物特展」,由該亭宮副董事長侯明福、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等人共同剪綵。(圖/廟方提供)
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22日上午舉辦 「宗教祭祀禮儀文物特展」,由該亭宮副董事長侯明福、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等人共同剪綵,展場中有多樣悠久歷史之宗教文物,包括近百年曆史「茄苳入石榴」工法制成之神轎、祭祀文物和法器等,吸引與會學者和民衆的眼光,對該亭宮維護宗教文物之用心留下深刻印象。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中壇元帥出巡所用之神轎,特別陳列出來供大衆參觀。(圖/記者林悅攝)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成功大學合辦「寺廟文資保存與社會貢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2、23日一連二天在該亭宮舉行,亭宮特別規劃一場「宗教祭祀禮儀文物特展」,由亭宮副董事長侯明福,還有成大校長蘇慧貞、文化部主任秘書陳濟民、臺灣歷史博物館長王長華、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戴華、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和臺南市北區公所區長李皇興等人共同剪綵。
2年前,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文物,配合成功大學博物館,遠赴歐洲捷克展出,成大校長蘇慧貞特別就此事指出,藉由宗教文物至歐洲,成大成功的讓歐洲民衆認識到臺灣、臺南,是古蹟寺廟和大學合作的最佳典範。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近年來除了發展本身祭祀的功用,更負起教化的工作,因此特別在成大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將亭宮的文物陳列出來, 顯示寺廟重視文物資產的保護成果。爲了這次特展,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將1925年(大正乙丑年),由北勢街(今神農街)陳江漢制, 目前還是興濟宮中壇元帥出巡所用之神轎,陳列出來供大衆參觀。這頂神轎轎體爲著名之「茄苳入石榴」工法所製成,歷經90多年和歷史的薰陶,至今仍可窺得技藝之精美。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展出珍貴的「藥籤」筒。(圖/記者林悅攝)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指出,「茄苳入石榴」是明清傳統技藝,爲一種異木材質鑲嵌技術,利用色彩對比製造特殊的視覺效果,木頭大多選用「茄苳」與「石榴」,用黑色的茄苳當底,鑲進白色的石榴加上雕刻,作爲襯托家飾花紋,多用於富有人家的桌椅、牀頭及廟宇神明桌,目前會此工法之匠師越來越少。
另一個「茄苳入石榴」工法制成之文物爲神桌頂下桌,爲1929年(昭和己巳年)所作,桌面戲文爲封神榜之「殷郊岐山受犁耕」圖,雖然右頂角邊有缺損,但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仍希望展出近90年曆史之文物,讓大家欣賞到早期匠師精巧之工藝。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展出珍貴的「神禡版」。(圖/記者林悅攝)
其他展出的文物還包括藥籤版、運籤版、運籤筒、祭祀錫器、頭旗和字彩等多項歷史文物;另外,道長吳明府特別出借其個人法器,包括長達108尺之法索、雙頭蛇型法索、桃花劍和制煞犁頭等道教科儀器物。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展出珍貴的大型保生大帝神禡符版復刻版。(圖/記者林悅攝)
祀典興濟宮的大型保生大帝神禡符版,被兩岸視爲版畫精品中之最,後來失落幾經輾轉,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購典藏,經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代理主任陳益源教授居間協調,臺史博特別以神禡復刻版回贈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珍藏,這神禡復刻版和其輸出之神符圖,也是這次展出之焦點,吸引衆多民衆到場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