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養生6個重點:注重頭頸保暖、晚上10點一定要入睡

▲大寒尤其要注意保暖。(圖/Unsplash,以下同)

記者曾怡嘉/綜合報導

大寒(20日)報到,是24節氣中最後的一個,也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一天,大寒需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頸、腰腹和腳部,另外應於晚上10點前入睡,早晨適當延後起牀,避免清晨低溫對身體的刺激。

#注意保暖,預防寒邪入侵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寒邪容易侵入人體,導致感冒、關節疼痛或免疫力下降。建議注意頭、頸、腰腹及腳部的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外出時戴帽子、圍圍巾,回家後可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補腎固陽,調養元氣

冬季屬於「腎藏精」的季節,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此時補腎能增強免疫力,幫助身體抵禦寒冷。飲食上多吃補腎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羊肉、栗子等。

#適當進補,滋陰潤燥

冬天氣候乾燥,應適當進補能補充身體的能量,同時爲春天儲備精氣。適合大寒時節的補品包括紅棗、枸杞、山藥、蓮子等,能滋陰養血。燉湯或煮粥時加入這些食材是非常好的選擇。

#適量運動,活血暖身

寒冷天氣容易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適量運動能活血化瘀,提升身體的抗寒能力。選擇溫和的運動,如瑜伽、快走,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汗出後着涼。運動時間宜選在陽光充足的白天。

#早睡晚起,順應陽氣

冬季陽氣閉藏,應減少外耗,養成早睡晚起的作息,讓身體充分享受冬季的休息節律,有助於儲存能量。每晚10點前入睡,早晨適當延後起牀,避免清晨低溫對身體的刺激。

#調整心情,保持平和

寒冷的天氣容易導致情緒低落,保持心情平和、樂觀,有助於調整內分泌,提升免疫力。建議多與親友交流,或者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來放鬆心情,避免過度疲勞或情緒起伏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