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保衛淨息差”這道題

原標題:答好“保衛淨息差”這道題

作爲反映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淨息差向來受到市場關注。近日,隨着各家上市銀行陸續公佈2023年報,2024年仍將是淨息差壓力較大的一年成爲普遍共識。

截至3月28日晚間,國有六大銀行2023年報披露完畢。數據顯示,2023年各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增長,但淨息差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相比2022年末,工行、建行、農行淨息差降幅超過30BP,中行、郵儲、交行降幅分別爲17BP、19BP、20BP。

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淨息差爲2.38%,同比2022年下降37個基點。平安銀行將淨息差下降的原因歸結爲讓利實體經濟、市場利率下行及存款定期化等因素。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亦出現了淨息差收窄的情況。截至2023年,中信銀行淨息差爲1.78%,比2022年下降0.19個百分點;招商銀行淨利息收益率爲2.15%,同比下降25個基點。

商業銀行經營資金業務的一端是負債,如存款、同業融資等,決定着資金成本;另一端是資產,即銀行資金投向,決定着收益。對銀行來說,資金成本越低,資產價格越高,息差就越高,盈利能力自然向好。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銀行業淨息差爲1.69%,首次低於1.70%,第四季度較前三季度下降了0.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大行淨息差降至1.62%,資產利潤率降至0.79%。

對於淨息差收窄,招行表示,資產端方面,一是LPR持續下調及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新發放貸款定價同比下行,帶動貸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行,二是居民消費及購房意願有待進一步復甦,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乏力;負債端方面,則是企業資金活化不足,企業結算資金等低成本的對公活期存款增長受限,疊加資本市場擾動下居民投資向定期儲蓄轉化,儲蓄存款的財富屬性加強,存款活期佔比下降,負債成本率有所上升。

息差持續承壓,經營壓力不言而喻——賺錢的空間越來越窄。保衛息差,是各家商業銀行2024年面臨的一道必答題。

答好“保衛息差”這道題,銀行調結構、降成本是不二的選擇。隨着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和資本市場回暖,銀行應依託自身綜合優勢,進一步拓寬多元化發展渠道,發展包括理財、託管、基金代銷、保險代理等中間業務,通過非息收入保障營收的穩健性。在成本方面,隨着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銀行將依託科技賦能,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從成本端助力利潤空間拓展,夯實可持續經營發展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基礎。

答好“保衛息差”這道題,還要求商業銀行繼續強化服務意識,不斷延伸金融服務鏈條,提高綜合化服務能力,積極與第三方開展合作,發展以客戶需求爲中心的服務模式。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和能力,整合金融和非金融資源,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提升客戶服務體驗。(莞棋)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