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共用員工」 當道!節省人力成本出新招
今年,不少大陸企業都在實行「共用員工」,爲企業節省人力成本。圖爲示意圖。(摘自新華社)
今年,不少大陸企業都在實行「共用員工」。「共用程式師」、「共用設計師」等能爲企業節省人力成本。這些「共用員工」一般不和企業簽訂固定合約,而是與企業就某一項目進行短期合作。相關現象引發大陸輿論熱議,有人直言這就是過去的「打零工」,存在勞動糾紛和社保歸屬問題等隱患。
香港01引述大陸《央視財經》報導,在3月、4月這個招聘旺季,類似的「共用程式師」、「共用設計師」、「共用財務」成爲不少大陸科技型企業的用工新選擇。這些員工一般不和企業簽訂固定合約,而是與企業就某一項目進行短期項目合作。採用「共用」新模式後,很多企業的人力成本降低了約5%至10%。
報導指出,交付工程師趙鬆鬆是一名「共用程式員」。在北京某間信息技術公司內,他正忙着跟進項目進度。與他坐在同個辦公區的同事們有不少和他一樣,不止服務於這間公司。「做『共用程式員』可以同時承接很多間公司的項目交付過程管理,我同時在做的項目有6至8個」,趙鬆鬆告訴《央視財經》,「現在整體收入比之前提高了約40%至50%」。
此外,設計師樑鑫也是「共用員工」大軍中的一員。他稱,目前在北京一間餐飲設備和技術服務企業,她的工作內容包括了與企業市場部負責人討論宣傳設計。「我們手上一般同時接2至3間公司的項目,工作地點比較靈活」。
北京某財務收支管理科技公司首席行銷官蔡麗表示,由於公司處於創業階段,總人數不到600人,約100人的「共用員工」中有很多工程師,靈活辦公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報道指出,「共用員工」並不新穎,早在新冠疫情初期已有在線生鮮電商與餐飲門店共用員工,讓部分無工可返的店員變成臨時送貨員。今次這種「共用」形式覆蓋至科技企業重要職位,或可視爲企業在大經濟環境不景氣下的「求生之道」。
然而,儘管「共用員工」短期能讓企業和員工實現「雙贏」,但不乏大陸網友仍認爲該模式存在隱患,諸如「共用員工,本質是企業間共用壓榨勞動力,員工社保誰交?」、「勞動糾紛出現麻煩怎麼辦?」等等,都存在對勞方利益保障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