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爲何也不接受「一中同表」?
洪秀柱的黯然下課,並沒有爲國民黨內「一中同表」與「一中各表」之爭劃上句點。相反,隨着張亞中與吳敦義隔空交火,國民黨兩岸路線鬥爭似乎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洪秀柱在大陸擁有較高的人氣,張亞中的文章也經常被陸媒轉載,但在「一中同表」這個話題上,無論國臺辦還是涉臺媒體的反應都相當謹慎。綠營妖魔化「一中同表」,國民黨主流不認同「一中同表」都不出人意料,但爲什麼大陸也不接受「一中同表」呢?
綜合洪秀柱兩岸政策顧問、「一中同表」首創者張亞中最近給吳敦義的公開信以及在中時新聞網的視頻演講,「一中同表」是其兩岸論述的一部分,「一中三憲、兩岸統合」爲其全貌結構。「一中同表」的核心內涵就是兩岸共同表述「分治不分裂」的政治關係定位。
顯然,相比抱殘守缺的「一中各表」,「一中同表」更加堅定地主張「一中」,更加明確地反對「臺獨」,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參考大陸學者王英津在去年出版的《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研究》一書中的觀點,張亞中和洪秀柱的主張中仍有一些令北京疑慮的內容。主要來講有以下幾點。
第一,雖然「一中同表」創設了「整個中國」的框架,也明確「一中」不單指「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從「兩岸政府應共同接受彼此是一個憲政的治權」這一核心論述來看,「一中同表」的要旨還是想讓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因此仍不脫「一國兩府」的窠臼。張亞中在給吳敦義的公開信中也澄清了後者對他「不愛國」的指控,即他的兩岸論述「既兼顧『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又顧及政治現實」。但衆所周知,在大陸的一中原則中,「中華民國」早就是過去式了。可以說,「一中同表」給大陸出了個大難題,讓北京難以正面迴應。
第二,「整個中國」看起來突破了兩岸在「一中」問題上的僵局,但缺乏實質性內容。儘管張亞中在《兩岸統合論》等著述中有關於將「整個中國」實體化的主張,但是在王英津看來,「整個中國」本質上還是一個僅帶有部分實體成分的虛體架構,跟大陸對於實體「一中」框架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凡是僅在短期內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利,但對未來兩岸統一不利的定位方案,大陸會慎之又慎」。更何況,「一中同表」雖然反對「臺獨」(不分裂),但未必通向統一,大陸當然不會貿然接受。
第三,「一中同表」在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上沒有給出大陸可以接受的方案。張亞中在《論統合》等著述中曾經提出過「兩岸三席」的主張,即在國際組織中,大陸、臺灣和所謂「整個中國」各佔有一個席位。大家不難發現,這一主張其實是「一國兩府」的國際版,也就是兩岸不僅在「整個中國」內部是平等的,而且在國際上也是平起平坐的,這是大陸難以接受的。現在無論洪秀柱還是張亞中都不提「兩岸三席」了,但也沒有更具操作性的解決辦法。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是高度敏感議題,「一中同表」在這方面尚未破題,大陸自然也不會輕易表態。
當然,大陸對「一中同表」的態度也跟大陸不介入國民黨家務事的既定立場,以及國民黨在野的政治現實息息相關。作爲大陸學者,我敬佩張亞中的雄辯和洪秀柱的勇氣。雖然兩岸同表一中的時機尚不成熟,但隨着兩岸經濟社會進一步融合發展,相信這一天並非遙不可及。總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者爲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