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造金門首棟低碳建築 每月可發電30度

金門第一棟低碳建築外觀美麗頂樓上有風力發電塔和太陽能板,每月平均可自發30度電。(餘祥攝)

頂樓的太陽能板。(餘祥攝)

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華嶽斥資新臺幣千萬元,應用低碳策略、碳補償手法,打造金門第一棟低碳住宅。(餘祥攝)

會呼吸的房子!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華嶽斥資新臺幣千萬元,應用低碳策略、碳補償手法,打造金門第一棟低碳住宅,靠着風力發電塔、頂樓太陽能發電板,一個月平均可發30度電,賺進6000元電費,不但成爲金門學生綠能建築的「活教室」,更預計今年9月打造金門第一個創客基地,讓學生直接動手實作

劉華嶽曾在德國擔任建築師習慣德國環保建築的他回臺後很不適應,因臺灣潮溼氣候牆壁易生壁癌掉漆,下雨還會漏水,所以他決定要動手解決,他10年前先在桃園縣平鎮市打造可發電的對流絕熱環保屋,成效良好,行政院2011年覈定金門爲低碳示範島,因此劉華嶽配合在地特色興建金門第一棟低碳建築。

「不是要節衣縮食,纔是節能!」劉華嶽打造的低碳建築與一般豪宅並無不同,一樣安裝冷氣,甚至還有耗電的電梯,但靠着頂樓自建的風力發電塔和太陽能系統,平均一個月就可發電30度,換算成電費達6000元,相較於他一個月2000元電費,不但足夠,還超過許多,證明利用環保技術,正常生活一樣可達節電效果

此外,他還安裝水資源回收供輸系統,收集雨水和除了廚房廁所的自來水,利用燒過的牡蠣殼過濾水中的磷,再用高粱杆過濾容易造成水發臭的氮和氨,回收水就可定期供應庭園景觀魚池,達到水資源再利用的效果。

2013年起受科技高瞻計劃補助,此建築物成爲金門地區老師和學生戶外教學的推廣場所,也將低碳建築新興科技融入國高中職暨有課程的研發和創新,帶動學生關心在地環境,拓展永續發展精神

劉華嶽說,除了教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動手實作,目前已找到廢棄的營區,希望能打造金門第一個創客基地,先帶學生到建築參觀,瞭解建築物水資源、節能、鋪面、再生能源、建築外牆隔熱的內涵,再到基地動手實作太陽能板、寫節電程式等,讓學生從做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