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付費實習火爆:有人4萬元購買互聯網實習
進入一個心儀的單位實習,並最終留下來或者利用這份經歷申請名校,成爲很多大學生就業或升學的“捷徑”,而這也催生了大學生付費實習市場的火爆。
“去年疫情期間,我花4萬元買了兩份互聯網商業分析實習的機會,實習後感覺挺水的。”今年大四的孫雅(化名)表示,她就讀某985高校,小語種專業,績點91,但因所在的北方沿海城市實習機會不多,又想轉商科,所以選擇了付費實習。
但是,孫雅發現,“我的實習機會是不走人事部的。一般來說,不走人事的實習機會是6000-8000元,走人事的1.5到2萬元,我沒了解清楚市場價格,花了大價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後瞭解到,目前大學生付費實習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市場,有很多從事於留學等工作的中介同時身兼互聯網、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受大學生歡迎的崗位實習中介。
“互聯網公司運營崗位遠程實習3500元起,實地實習1.2萬元起。”實習中介付飛(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廠的運營崗,如果是遠程是不走人事部的,即項目組招聘,本公司申請時查不到,但背調、實習證明、推薦信都有,也支持非本公司的背景調查。
付費實習爲何火爆?
又要花錢,又要出工,爲何大學生付費實習市場卻越來越火爆?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長。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一方面,越來越多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377萬,同比新增36萬。此外,還有很多大學生則不僅僅將名校畢業作爲找好工作的“敲門磚”,更希望能拿到一份或幾份優秀的實習簡歷來爲找工作“鋪路”。
根據智聯招聘《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56.9%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後就業,同比下降18.9%。另外,57.9%畢業生在校期間有實習經歷,9成畢業生認爲實習經歷對找工作有利。
不少大學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好的實習機會是“僧多粥少”。爲了競爭到互聯網等受歡迎的企業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們開始“內卷”,甚至願意付費實習。
以孫雅爲例,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孫雅着手找實習機會,但她發現並不容易。“很多人都是大二、大三開始實習,我專業不對口,之前也沒有過實習經歷,而且學校不是就業導向的類型。”
爲此,孫雅選擇了付費實習,花4萬元買了兩份不走人事的互聯網實習機會。儘管名號漂亮,高額買來的實習卻收穫甚微。孫雅稱,“實習很水,基本就是做做表和PPT,學不到什麼東西。”
孫雅提醒那些想付費實習的同學,首先,不要籤個人合同,之前她有朋友簽了15萬的實習合同,說拿不到offer退款,結果人在國外拖着不退,報案也沒太大用處。其次,很多知名中介給的價格都虛高,可以多對比。第三,最好是走人事的實習,因爲不走人事的話,未來進行背景調查不一定成功。
和孫雅一樣選擇付費實習的還有目前研一的羅靜(化名),她的花費是8000多元,而一開始的目的是申請留學。
“我肯定想進四大(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四家會計師事務所),或互聯網大廠。因爲還是大二,一般好的公司不接受大二的短期實習,起碼要求三個月以上,小公司的實習經歷意義不大。”羅靜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後瞭解到,大學生付費實習已經形成一個市場,而且實習中介往往會對實習機會“明碼標價”。
從事實習內推的張珊(化名)表示,她從事的實習內推,價格基本在2-3萬元左右,百分百保實習,不成功全額退款,但不保證未來能進入該公司工作,實習時長最好兩個月及以上。
據張珊介紹,如果在今年暑假實習,需要先預定暑假名額,付給定金,實習前兩週安排面試,大部分就是走個流程,需要面試1-2輪。
她也表示,很多崗位根據背景來匹配,在面試前要進行簡歷審覈,背景沒問題才進行面試,否則在審覈階段就直接淘汰。“並不是付費就能想去哪個單位就去哪個單位。”
中介付飛表示,實習機會推薦首先確定範圍和合同,即匹配哪些崗位,畢竟是雙向選擇,合同會約定錢款、期限、權利、義務等。都確定好後,就收定金、面試、拿offer以及收尾款。
“我只負責給你推進去,至於進入後能不能轉正,我完全決定不了。”付飛說。
付費實習的利與弊
面對越來越火爆的付費實習市場,如何評判其中的利與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後瞭解到,很多大學生認爲,付費實習過於“內卷”,他們並不想參與其中。
目前大三的李虹(化名)有兩段實習經歷,但她也多次在找實習上碰壁。“我本科的學校不好,每次找實習都會投好多份簡歷,加上跨行業相關經驗不足,有些需自學,瞭解不深入,就算拿到面試機會也經常進不去。”
因此,她諮詢過付費實習,但最終放棄。“付費實習確實很多,但感覺做了付費實習,下一份實習的人事或領導都會直接看出來,完全沒必要。”
目前大四的曹麗(化名)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看到朋友圈裡已有同學去實習,也從5月開始找實習。
她加入各種實習羣,關注各種公衆號,瞭解到有付費實習,“7000、8000元一個月,其中有不少互聯網大廠。一來我沒有這麼多錢,二來覺得這事不太公平也不太靠譜,也沒很想進入互聯網行業,因此沒有那麼迫切需要一份實習經歷。”曹麗說。
最終,她沒再找實習,直接參加秋招。“好的實習不好找,尤其互聯網行業比較看重過往經歷,我之前的實習經歷幾乎爲0,而且疫情期間在學校做的項目也不多。”
那麼,付費實習究竟有何作用?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大的概率申請到想留學的學校等,都是不少大學生願意付費的原因。
羅靜表示,她此前想申請留學,她在實習中認識的朋友,大多數也是爲了申請出國。
“我想申請到國外讀研,它確實讓我的簡歷更好看,但趕上疫情,拿到offer沒有去讀,改考了國內研究生,在發展方面,對我來講不太划算。但這段實習經歷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更優秀的人,他們各方面都值得學習。”羅靜說。
孫雅認爲,選擇付費實習是不得已的選擇。孫雅身邊的同學,有大二去銀行、港交所實習的,但她認爲自己缺乏這樣的機會。
“標準的投行人成長路線是本科央財,績點94,大二開始在投行實習,大三拿return offer(錄用意向)。很多同學家裡有關係,直接塞進去了。像我這樣背景差的,沒有門路找關係,只能選擇付費實習,我家算小康,買實習機會也很心疼。”孫雅坦言。
但她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申請到合適的國外學校讀研。“因爲實習單位的名稱很誘人,寫進簡歷對之後發展很有幫助,我也是通過這段實習經歷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高校的offer。”
另外,孫雅覺得實習對於找工作也非常重要,“在求職網站上搜很多想去的公司,裡面的成員基本都有很多段實習。”
張珊透露,實習內推主要是提供給留學生或者準備留學的學生,豐富他們的簡歷,在求學和求職上更有競爭力。“留學生大部分都有找實習的意願,國內的學生也越來越看重職前教育。”
但曹麗認爲,對於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實習不是必要。若去國企和銀行,實習也只是錦上添花。如果是互聯網公司,實習則很必要。總的來說,還是要清楚自己想從事的行業,再決定要不要實習,去哪個行業實習。
“身邊稍微優秀點的同學,還是能找到實習和好工作。與其說是內卷,不如說是自身素養沒達到崗位要求。我覺得內卷這個詞,有時是在放大人們的焦慮,把很多行業的狀態簡單概括爲不良競爭。其實不如好好去提升自己,想想自己下一步怎麼走。”曹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