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都更的神主牌變魔咒…

建築業界表示,都更「一坪換一坪」根本是傳說,很難實現。聯合報記者陳正興/攝影

十一日聯合報陽光行動報導「都更魔咒一坪換一坪成最大障礙」,成爲民衆關注的焦點。二○一○年五都選舉前,臺北市前市長郝龍斌祭出「一坪換一坪」老舊公寓更新專案,企圖提高都更成效。縱使政策口號「有錢自己賺」、「免費換新屋」打得響亮,實施五年期間受理一一八案僅四案完成,且多數無法一坪換一坪。唯都更「一坪換一坪」的憧憬,不僅成爲各縣市政府後續推動都更的響亮口號,更已深植民心,認爲都更等同一坪換一坪。

究竟都更能否實現「一坪換一坪」?長期以來,不僅官員遮掩、業界搖頭、民衆更是抱怨連連,迄至去年十月在臺北市議會工務委員會會議上,議員強烈要求市府設法讓民衆一坪換一坪,市府直言迴應「真的做不到」;而今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更疾呼,現在都更的最大障礙,就是怎麼把「一坪換一坪」魔咒撕掉,官員放下矜持誠實面對。曾幾何時,都更「一坪換一坪」的神主牌變魔咒?

都更權利變換之精神,系由不動產估價師評估改建後的全案價值,扣除共同負擔後,地主、出資人等權利關係人,按更新前的各自權利價值比率及提供之資金額度,分配更新後之土地、建物或權利金。在更新前後權利價值不變原則下,就衆所糾結的「一坪換一坪」,無不冀望容積獎勵的加持;問題是容積獎勵不能無限上綱,再加上更新基地條件,如土地使用分區、強度、臨路條件、面積大小,及近年高漲的營建成本,欲兌現一坪換一坪猶如空中樓閣,無怪乎業界將它視爲整合開發的「緊箍咒」。

政府一開始祭出「一坪換一坪」,世人陶醉於「免費換新屋」,忘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使得「一坪換一坪」這一傳說成爲都更的夢魘。長期以來,官員心虛、建商搖頭、專家駁斥,地主更是怨聲載道。今李四川誠實面對,正給那些誇大其辭的執政者當頭棒喝。所謂居住安全、居住正義的實現,除寄望建商捨棄藉由都更賺取暴利的心態外,政府與民衆更應放下「一坪換一坪」神主牌,共創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