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加拿大北極重溫“淘金夢”
加拿大3個地區位於冰天雪地、人煙稀少的北極地帶,而育空地區則被許多加拿大人稱作“最陌生的地區”,因爲這裡偏僻、交通不便。“育空之冷”,不僅指天氣,而且指冷清、冷靜,以及一種獨特的“高冷”氣質。不過,現在一到夏天這裡就“熱”起來了,人口只有1400的育空地區第二大城市道森每年夏天會有6萬遊客,吸引他們的除了“日不落”等自然景觀,還有北美大淘金時代留下的歷史遺產。樹木稀疏的街道兩旁古色古香的老式大廈林立,加拿大最古老的賭場裡擠滿了“小賭怡情”或看康康舞女郎表演的人,街道上人來車往,令人恍惚穿越到了繁華的“淘金”時代。
“日不落”與“淘金熱”
說是夏季,道森的氣溫不過20攝氏度出頭,氣派十足的皇宮大劇院流溢出音樂的旋律。市外,古老的木板路上行人如織,著名的臧紅斷崖上,人們俯瞰整個城市和育空河、克倫戴爾河兩川交匯,拔起於海拔880米高處的“午夜大廈”,人們在這裡流連忘返,只爲觀賞獨特的“日不落之落日”——由於地處北極地區,這裡的夏夜極其短暫,從城裡看,大多數日子裡太陽雖也會落山幾小時,但站到“午夜大廈”頂層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落日不落,只是靜靜隱伏在遠處荒涼的奧格里維耶羣山之間,沒多久便迫不及待地重新躍出,卻又懶洋洋地不肯掛到人們頭頂。
道森之旅,除了“日不落”,“淘金熱”是最大看點。淘金時代的許多建築都變了用途:號稱“銷金窟”的當時最大妓院,如今卻成爲道森最著名的兩家高檔酒店之一,旅遊旺季入住者以“親子游”的家庭爲主,不知道那些媽媽和孩子們是否知道,看上去很美的酒店,當年的用途是如此曖昧;位於第五大街上、昔日的法院大廈如今變成了道森市立博物館,這裡可以看到一系列古董和“假古董”:打鐵鋪、商店、淘金者木屋、酒吧、礦區小火車……一切都保留或還原成淘金熱時的模樣。
昔日的中心大旅店仍在,教堂也仍不時飄出唱詩聲和音樂聲,酒吧、賭場和餐館少了,但仍有許多開着,夏天的晚上仍有人下注、飲酒、看康康舞。
淘金熱催生的城市
1896年淘金者在500人口的道森匯合,然後深入荒野,刨開堅硬的凍土層,尋找夢中的黃金。兩年後道森人口膨脹到3萬以上。這裡建起了高大的貨棧和大廈,涌現鱗次櫛比的酒館、夜總會、賭場和妓院。北極地區淘金艱苦而枯燥,淘金客們平素在寒冷的曠野裡刨挖,碰運氣,消耗精力和生命,閒暇時便回到道森一擲千金,因此這裡的各種娛樂場所當年從不缺乏主顧,爲招徠客源,多家賭場、酒吧從遙遠的美國加州、墨西哥不惜重金,請來熱情似火的女郎,穿上大擺裙,跳起刺激的康康舞,這種熱帶風情十足的舞蹈,從此成爲極地城市道森的“招牌”。後來,這裡建起氣派的法院大廈、金碧輝煌的大教堂。
美國著名小說家傑克·倫敦在1897年淘金潮最熱時搭乘船隻,沿着育空河漂流800公里抵達道森,並在這裡產生了一系列靈感,創作出《荒野的呼喚》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淘金小說”。如今在道森,傑克·倫敦故居仍靜靜地半敞着門供人憑弔,一位華人朋友曾開玩笑說,他是“抱着拜財神廟的心態去參觀傑克·倫敦故居”的。
然而好景不長,淘金熱從1899年起就大退潮,到20世紀70年代末,道森最終變成了人口只剩千餘的小鎮。
如果沿着昔日淘金者的足跡,往南跑得遠一些,深入荒山曠野,還能看到更多昔日淘金者的遺蹟,比如最著名的、位於大福克斯附近的四號挖礦機,當年它號稱“運氣之王”,淘金熱的神話,大半和這臺挖礦機有關。如果不想跑太遠,則可以去河邊轉轉,看看精心修繕的S.S.Keno 號輪船,由於對當年英國人出賣加拿大利益,和美國私相授受、讓育空成爲離海洋近在咫尺卻沒有一寸海岸線的省區不滿,今天的道森人喜歡大談特談當年淘金熱的水路(因爲是從加拿大境內而來),卻對實際上使用率更高的、從美國入境的“淘金之路”不願多提。
其實這裡的黃金並未採盡:直到今天,道森遠郊和更遠的寒冷山野、曠原,還在源源不斷地出產黃金,只是早就從單打獨鬥或“互助組”式的原始淘金,變成了大公司、大資本的集團作業,淘金客的時代已然遠去,道森的繁華一去不返,短暫而熱鬧的夏天過去,這裡就會籠罩在高緯度特有的漫漫寒夜中,成千上萬的遊客離去,音樂節的樂聲停了,就連道森市立博物館也會歇業半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