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週四登場 民團籲吃素減排

今天公民團體與學者表示,地球暖化約30%是由甲烷造成,其中畜牧業更佔大宗,呼籲深度節能也應包含吃素食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圖/臺灣公民參與協會提供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於10月24日週四召開,「深度節能」將是本次會議主題之一,今天公民團體與學者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地球暖化約30%是由甲烷造成,其中畜牧業更佔大宗,呼籲深度節能也應包含食物減排,政府也應增列植物性飲食發展藍圖及永續發展路徑。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陳惟華表示,讓地球短期就能降溫的關鍵第二大溫室氣體被嚴重忽略,在過去兩個世紀裡,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增加了一倍多,約60%來自人爲甲烷排排放,而地球暖化約30%是由甲烷造成,且甲烷在大氣中20年期捕獲熱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4倍,其中最大的人爲排放來源是農業,大部分來自牲畜的糞便和反芻動物的打嗝。如果全球甲烷承諾確實在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30%,則到2050年可以消除超過0.2度的升溫。

臺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協會理事長張祐銓表示,政府應該加速「範疇3」的碳盤查,增列植物性飲食發展藍圖及永續發展路徑,讓企業及消費者有法可循,政府要展現淨零減碳的極大企圖心,就需投入更多資源深入研究植物性飲食在永續、健康、經濟3個面向的巨大正面效益,應參酌如丹麥農業部所提出「丹麥植物性飲食行動計劃」來制定「我國植物性飲食行動計劃」,掌握每年植物性蛋白質需求的成長趨勢4%到11%,僅需取得1%到3%的市場份額,就可帶來相當於約新臺幣2025萬至607.5億元的營收。

臺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何美鄉表示,植物性飲食已在近年來被證實有益健康,包括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風險。而臺灣研究,也證實素食者的健保使用比葷食者少,尤其在血脂問題、高血壓、和憂鬱症等,而飲食介入卻鮮少在臺灣醫界施行。政府應以健康一體的理念,攜手食品供應鏈相關業者,從種植、養殖、生產,以供應低碳排、高營養密度、符合國人品味的植物性飲食爲目標。

屏東縣珍愛環境推廣教育協會理事長陳明泉指出,臺灣2018年第4次修改每日飲食指南手冊時仍強調動物性是優質蛋白質及來源,而2023年臺灣人均肉類攝食量已達每年87.2公斤,超過世界人均43公斤的1倍之多,不利國人健康及永續環境的維持,衛福部應立即修改「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因應氣候變遷、宣導正確營養健康知識。

臺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何宗勳表示,「深度節能」代表任何一個可以節能的環節都不能輕忽與放棄,根據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的數據,2022年農業部門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約2%,一天不吃肉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公斤,承諾在本次氣候變遷委員會將說明本議題,讓政府更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