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更瞭解小型企業 國民黨建議:14%預算由地方政府發放

王育敏。(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黃巈禾/臺北報導

對於中央「第二階段擴大紓困振興方案」,國民黨8日由文傳主委王育敏、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副教授杜震華倫敦大學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評析第二階段紓困方案。國民黨建議地方政府扮演更積極角色,對於小型及自營業者進行有效紓困,其中14%預算應由地方政府發放。

鑑於上次600億元特別預算中,地方政府幾乎沒有角色,所有的直接紓困都是中央政府一把抓,國民黨認爲,就地方小型企業及自營行業而言,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知道哪類商號、哪個偏鄉需要紓困,因此,應讓地方政府扮演更積極角色,對於小型及自營業者進行有效紓困。

具體作法上,國民黨主張行政院所提特別預算中,經濟部「艱困企業協助」編列383億,交通部「紓困觀光產業」編列125.77億,農委會「紓困農戶農團、農企及其他相關企業等」編列73億,三者合計約582億。

其中至少14%亦即81.5億,應發放給地方政府,由其訂立紓困辦法,負責發放給轄內需要紓困的小型企業、無商業登記店家夜市商家、小型農家偏遠地區個體;對於受到觀光萎縮而受困之偏鄉企業,尤其要給予關注。其他文化部教育部預算中相關部分,亦應比照處理。

國民黨說明,上述14%的標準,鑑於109年中央政府總預算2兆1000億中,含14%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可見中央與地方分工有所必要。

另外,在薪資補貼方面,王育敏指出,蔡政府的作法遠不如部分國家,例如新加坡確實採取雨露均霑作法,所有在職員工4月薪資可獲得高達75%補貼,補貼金額上限新幣4,600元(約新臺幣9.7萬元);臺灣則是對觀光、運輸業每人每月薪資補貼1萬元,艱困服務業每人每月最高2萬元,無論是門檻或金額上都不如新加坡,建議政府放寬薪資補貼標準,加碼照顧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