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這100張動圖讓地理課本上的知識更簡單易懂、各類地理圖形判讀技巧彙總

最專業的

地理科普平臺

最實時的地理熱門話題

‍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都在這些動圖裡!有圖有真相!看着更加簡單易懂!

盤古大陸分裂和大陸漂移

大陸 - 海洋俯衝帶

海底擴張和海洋磁異常

加拿大冰蓋和海岸線移動

沿海侵蝕與海洋梯田的形成

通過海底擴張形成的南大西洋

北太平洋板塊構造史

南太平洋板塊構造史

1.7億年至今,非洲板塊和北美洲板塊間的,大洋中脊的生長過程

石油沿斷裂和多孔介質,向上運移的過程

聖芭芭拉海峽擠壓縮短過程中,油氣向上運移和在背斜轉折端富集的過程

聖芭芭拉海峽南北,向褶皺和斷裂的形成過程

加利福尼亞更新世橫斷山脈的,擠壓縮短過程

加利福尼亞河流沖積平原的形成過程

加利福尼亞橫斷山脈演化的過程

切薩皮克灣地區,中新世化石層的形成

切薩皮克灣地區,中新世海岸線移動(12-16百萬年)

斑岩型銅(鉬)礦牀形成模式

半變異函數理論

表生硫化物次生富集成礦模式

玢岩鐵礦理想形成模式

沉積鐵錳礦牀形成模式

充填交代(石英脈)型鎢礦牀形成模式

大洋洋流和現代磷酸鹽沉積物的分佈圖

單一背斜圈閉中的油氣聚集和油氣藏

地球結構和元素分配

風化型鐵錳礦牀形成模式

海底熱水噴流型Zn-Pb硫化物礦牀成礦模式

海相火山(次火山)熱液礦牀成礦模式

火山塊狀硫化物成礦模式

火山熱液礦牀成礦模式

金剛石礦牀形成模式

礦牀次生分散示意圖

礦體邊界線確定

礦體產狀示意圖

硫化物次生富集模式

陸相砂岩型銅礦牀的理想形成模式

美國堪薩斯州尼馬黑潛脊西翼愛爾-庇迪博-克凡爾脫·賽拉斯-佛羅倫斯-本斯諸穹隆上油氣田分佈圖

某鐵礦剖面圖繪製

平緩背斜型水動力油氣藏中油氣分佈示意圖

淺成熱液礦牀成礦模式

淺海相沉積鐵礦牀鐵礦物相分帶示意圖

蛇綠岩中豆莢狀鉻鐵礦礦牀形成模式

深部熔離成礦模式

試驗法樣槽剖面

探槽編錄

銅鎳硫化物礦牀形成模式

晚期岩漿分結礦牀成礦作用理想模式

微細浸染型金礦牀的形成模式

圍巖矽卡巖化分帶圖

矽卡巖型銅礦牀形成模式

岩漿熱液充填交代礦牀成礦模式

油滴在親水碎屑岩孔喉中運移示意圖

油氣二次運移方向示意圖AB

油氣二次運移方向示意圖CD

油氣二次運移方向示意圖EF

油氣運移的示意圖

在相連的系列背斜圈閉中的油氣聚集圖

早期岩漿礦牀(鉻鐵礦)形成模式

中國克拉通金伯利岩產狀模式

鑽孔岩心採取率計算編錄1

鑽孔分層採取率計算編錄2

▼層理模擬

▼水平層理

▼交錯層理-沖刷塊

▼鏟式正斷層

▼窗棱構造

▼大陸漂移

▼地壘

▼飛來峰和構造窗

▼非共軸疊加

▼俯衝帶及其形成演化sub

▼橫跨或斜跨褶皺 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後展式逆衝斷層系

▼火焰狀構造

▼基底地壘上的箱狀褶皺

▼基底正斷層上的開闊褶皺

▼剪切

▼泥裂

▼逆斷層

▼逆平移斷層

▼平移

▼平移斷層

▼平移逆斷層

▼平移正斷層

▼前展式逆衝斷層系

▼砂岩球和砂岩枕

▼石香腸

▼石香腸_巧克力boudin

▼體變

▼彎滑作用

▼彎流褶皺

▼位錯的移動(移地毯式)

▼形變

▼旋轉

▼正斷層

▼轉換斷層

火山噴發

冰川崩解

地震

滑坡

山洪、泥石流

海嘯

地理關聯圖的判讀

判讀內容

分析解決問題

讀圖名,明主題

研讀圖名及圖文材料,明確關聯圖的主題

理關係,

找突破

把握內

在聯繫

根據框圖中的文字內容、箭頭指向,明確各框圖之間的相互聯繫,把握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等

尋找主

導因素

結合主題和各框圖之間的關係,分析並找出主導因素(或核心地理要素),然後抓住主導因素來分析其對其他要素的影響

代入嘗試驗證

將最終判斷代入關聯圖,然後進行正確、嚴密的推理、分析、判斷等,以驗證其正確性

(2019·高考全國卷Ⅲ)我國人口衆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近些年,某企業開發了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並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下圖示意該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據此回答(1)~(2)題。

(1)廚餘垃圾是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  )

A.廢料

B.原料

C.能源

D.產品

(2)符合圖示自動處理系統局部工藝流程的是(  )

A.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

B.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

C.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

D.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

【判讀流程】

文字信息獲取

某企業開發了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並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故廚餘垃圾是該自動處理系統的原料。

圖表信息獲取

【嘗試解答】 (1)B (2)C

(寧波高三檢測)讀我國某地農業生產模式變化示意圖,回答1~2題。

1.第Ⅱ階段的農業生產活動遵循了可持續發展的(  )

A.持續性原則

B.公平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

2.與第Ⅰ階段相比,第Ⅱ階段農業生產模式對新農村的有利影響有(  )

①增加就業,提高經濟效益

②保持農村環境的清潔衛生

③促進城鎮化進程

④提供清潔能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讀某農業區秸稈利用示意圖,完成3~5題。

3.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  )

A.飼料、肥料、燃料、廢棄物

B.飼料、燃料、肥料、廢棄物

C.肥料、飼料、廢棄物、燃料

D.肥料、燃料、廢棄物、飼料

4.東北地區發展沼氣的不利條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長

B.科技水平低

C.原料不足

D.日照不長

5.下列關於秸稈利用的描述,最符合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是(  )

A.政府定期進行收購,作爲造紙工業原料

B.沼氣池建在日光溫室內,促進秸稈綜合利用

C.將秸稈作爲燃料,爲農民提供生活用能

D.強制農民將秸稈直接還田,恢復土壤肥力

1.A 2.D

解析:第1題,第Ⅰ階段的生產活動屬於比較傳統的單向生產,第Ⅱ階段實現了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產業鏈的延長和加工程度的提高,遵循了可持續發展的持續性原則。第2題,循環農業的生產模式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就業崗位,提高了經濟效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有利於保持農村環境的清潔衛生;沼氣池能夠爲農村提供清潔能源;農村的發展和促進城鎮化進程無關。

3.B 4.A 5.B

解析:第3題,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①是作物秸稈的產品,爲飼料,②爲燃料,③爲肥料,④爲廢棄物。故選B。第4題,東北地區緯度高,冬季寒冷漫長,熱量不足,不利於發展沼氣。故選A。第5題,政府定期進行收購,作爲造紙工業原料以及將秸稈作爲燃料,容易造成污染;直接還田腐爛較慢且容易攜帶病菌;沼氣池建在日光溫室內,可以促進秸稈綜合利用。故選B。

人口統計圖的判讀

1.曲(折)線圖的判讀

曲線上升,表示數值增加,水平提高;曲線下降,表示數值減少,水平降低。如上圖,從1800年到2008年,人口出生率波動下降

數值大,水平高;數值小,水平低。如圖中,人口死亡率在圖示時間範圍內大部分時段低於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與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於0

曲線越陡,反映變化速度越快;曲線越緩,反映變化速度越慢。如圖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線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線平緩,反映人口出生率變化小

根據轉折點,可確定發展階段,一個轉折點,劃分爲兩個階段。如上圖,1825年,死亡率曲線在此與出生率曲線相交,則可認爲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長的第一階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階段;1825年之後爲人口增長的第二階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階段

2.平面正三角形座標圖的判讀

三角形統計圖是一個三軸座標圖,給出一個正三角形,在內部作若干條三條邊的平行線,並標註出三個座標所代表的變量,通常用來表示三個變量的地理事物局部與整體的百分比結構。讀三角形統計圖時必須注意,圖中數據只表示相對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絕對量;圖中每個點都能夠讀取三個變量的座標數值,各構成要素所佔比重的總和必然是100%。

如上圖中“*”表示各年齡段的人口比重,準確讀取其數據,可以採用平行線法,該法分三步:

(1)沿着三個座標軸數值增大的方向畫出三個箭頭,如圖中的箭頭①②③。

(2)過圖中標出的點“*”,分別畫出與上述三個箭頭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條斜線。注意:在圖中與箭頭②平行的斜線應取a,而不是取b(因爲斜線b的延伸方向與箭頭②不一致)。

(3)讀出上述斜線與三個座標軸的交點座標,就是待求點在三個座標軸上的座標。圖中待求點“*”的三個座標是0~14歲爲23%,15~64歲爲73%,65歲及以上爲4%。

3.人口金字塔圖的判讀

(1)讀結構:可直接讀出該地區不同年齡段的男性、女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如下圖)。

(2)定類型:根據人口金字塔圖所反映的人口年齡構成特點可將其劃分爲三種類型:年輕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類型

年輕型(增長型)

成年型(靜止型)

老年型(縮減型)

特點

少年兒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齡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兒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圖示

(3)分析原因

①某年齡段人口比例突然變小(如上圖A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等導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災害等導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遷。

②某年齡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圖B處)。其原因可能是就業、升學等導致人口大量遷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顯失調(如上圖C處)。可能是戰爭導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鋼鐵、紡織等對職工性別有一定要求的工廠建設導致的。

4.四邊形統計圖的判讀

四邊形統計圖中有兩邊分別表示兩個變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兩邊表示一個變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長率)。對於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據一般直角座標圖的判斷即可得出數據,而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讀取,我們一般以第三個變量作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讀數時沿對角線方向讀取即可。如下圖:

判讀內容

分析解決問題

作輔助線,讀取數值

Ⅰ點出生率約爲47‰,死亡率爲40‰,自然增長率約爲7‰,由此可知Ⅰ爲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原始型

對比不同點的數值,分析人口增長變化

讀取Ⅰ、Ⅱ、Ⅲ三點數值可知Ⅰ爲原始型、Ⅲ爲傳統型、Ⅱ爲現代型,由此可知該地不同時期的人口變化特點、人口問題,並可由此判定相應的人口政策等

(2021·山東等級考)下圖示意我國某地級市2007—2019年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變化情況。讀圖完成(1)~(3)題。

(1)推測該市2016—2019年戶籍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調整

B.落戶政策放寬

C.醫療條件改善D.行政區劃變動

(2)2010年後,該市常住人口變化緩慢,主要是由於當地(  )

A.人口老齡化加劇

B.GDP增長緩慢

C.環境承載力下降

D.產業結構優化

(3)該市的支柱產業是(  )

A.採礦業

B.旅遊業

C.製造業

D.物流業

【判讀流程】

圖表信息獲取

【嘗試解答】 (1)B (2)D (3)C

(北京西城區期末)下圖分別示意我國1970年、2000年和2030年(預測)的人口結構。讀圖完成1~2題。

1.從我國人口發展情況判斷,a、b、c三張圖像依次對應的年份是(  )

A.1970年、2000年、2030年

B.1970年、2030年、2000年

C.2000年、2030年、1970年

D.2030年、2000年、1970年

2.1970—2030年,我國人口結構發生的顯著變化有(  )

①人口負增長 ②男女比例 ③青少年和老齡人口比例

④中、高等教育普及率 ⑤流動人口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B 2.C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a圖人口增長速度較快,少年兒童人口比重大,應爲1970年人口狀況;b圖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受教育水平明顯較高,應爲2030年人口狀況;c圖老齡化及受教育狀況介於1970—2030年之間,應爲2000年,故選B。第2題,讀圖可知,1970—2030年我國人口結構的顯著變化爲青少年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中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③④正確;人口沒有出現負增長,男女比例沒有明顯變化,流動人口比重沒有體現,①②⑤錯誤。故選C。

(鄭州高三二模)2020年春節期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河南省各地區的區內人口流動強度產生較大波動。人口流動強度是指該地區流動人口數與該地區居住人數之比。下圖示意河南省鄭州市及駐馬店市兩地2019年與2020年農曆春節前後同期的城內人口流動強度指數變化。據此完成3~5題。

3.圖中表示2019年兩地的人口流動強度的曲線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4.圖中表示鄭州市的人口流動強度的曲線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5.兩地春節前的人口流動強度的變化差異主要受(  )

A.假期長短的影響

B.文化傳統的影響

C.新冠疫情的影響

D.人口遷移的影響

3.B 4.A 5.D

解析:第3題,2019年爲正常年份,正常年份春節後人口流動強度指數大,2020年春節疫情暴發,春節後人口流動大幅度減少,人口流動強度指數小,曲線②④符合2020年,曲線①③更符合正常年份2019年。故選B。第4題,鄭州市爲人口流入區,春節前,很多人離開鄭州市返鄉過年,人口流出導致城市內人口流動減少。春節後人們返回鄭州市工作,故①②曲線表示鄭州市的人口流動強度。故選A。第5題,鄭州市與駐馬店市經濟差距較大,分別爲人口流入區和流出區,因此人口遷移是兩地春節前人口流動強度變化存在差異的原因,D正確。

垂直自然帶譜圖的判讀

1.通過帶譜的基帶名稱確定所在的溫度帶

基帶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帶,因位於垂直自然帶的最底層而得名。如果最底層自然帶是常綠闊葉林帶,說明該山地位於亞熱帶地區。

2.通過帶譜的數量判斷緯度的高低

通常,帶譜數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緯度位置越低,反之則越高。帶譜的複雜程度受山體所在緯度、山體海拔和相對高度影響,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的山體,垂直帶譜越複雜。

3.通過同類自然帶的分佈高度判斷緯度高低

同類自然帶在低緯的山地分佈海拔較高,在高緯的山地分佈海拔較低。

4.利用自然帶判斷南北半球

通過自然帶的數量,判斷陽坡和陰坡,進而判斷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體因正午太陽在南邊,則南坡獲得的光熱多於北坡,南坡自然帶的數目多於北坡,或基帶自然帶的分佈上限高於北坡;南半球則反之。如下圖所示:

5.根據雪線的高低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

雪線低的爲迎風坡,雪線高的爲背風坡。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線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線高。

6.根據山坡不同走向及山坡自然帶分佈海拔的不同,判斷山坡坡向及迎風坡和背風坡

(1)東西走向的山:自然帶分佈海拔高的爲陽坡,自然帶分佈海拔低的爲陰坡(如喜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溫帶地區):自然帶分佈海拔低的爲迎風坡,自然帶分佈海拔高的爲背風坡(如太行山:迎風坡降水多,但氣溫稍低,在背風坡相同的海拔處,其降水量比迎風坡少,但氣溫偏高。因此背風坡同迎風坡降水量和氣溫大體相同的地方,其自然帶分佈海拔要高於迎風坡,故背風坡的自然帶分佈海拔要比迎風坡的高)。如下圖所示:

(3)同一山體兩側垂直自然帶的高度比較

①假設兩側水分相同,看熱量差異:一般同一山體的陽坡擁有較多的熱量,即陽坡的同一自然帶分佈上限比陰坡高。

②假設兩側熱量相同,看水分差異

一般迎風坡降水較多,即迎風坡的同一自然帶的分佈上限比背風坡高。從降水與蒸發兩方面綜合考慮,如黃土高原:陽坡降水量大於陰坡,但陽坡蒸發量也大於陰坡,因而組合起來是陽坡的土壤水分條件往往比陰坡差,因此陽坡森林的分佈上限比陰坡低。

③具體山地要具體分析其水熱組合狀況,看是熱量起主導作用還是水分(不是降水)起主導作用。

(2020·高考江蘇卷)下圖爲甲、乙兩山地同緯度的山地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兩山地屬於(  )

A.崑崙山脈

B.秦嶺

C.祁連山脈

D.橫斷山脈

(2)兩山地的基帶植被類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帶更高,熱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風強

C.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

D.基帶原生植被遭破壞

【判讀流程】

圖表信息獲取

【嘗試解答】 (1)D (2)C

(福州高三模擬)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現象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的阿爾金山—祁連山東西延伸約1 600 km,從季風區延伸至大陸內部。下圖示意阿爾金山—祁連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帶分佈。據此完成1~2題。

1.上述山體符合自東向西排列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

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④①②

2.①山體垂直帶譜分異最簡單,影響其產生的主要因素爲(  )

A.降水量、相對高度

B.熱量、海拔

C.熱量、相對高度

D.降水量、海拔

(長沙高三模擬)山地植被垂直分佈受自然因素和人爲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圖爲浙江的西天目山、烏巖嶺山地植被垂直分佈示意圖,表示不同植被分佈的海拔範圍與大致比例。據此完成3~5題。

3.據圖推測,烏巖嶺位於西天目山的(  )

A.南面

B.北面

C.東面

D.西面

4.烏巖嶺相比於西天目山缺少落葉闊葉林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海拔高

B.人類活動

C.溼度大

D.坡度陡

5.白雲尖是烏巖嶺的最高峰,因終年被飛雲白霧籠罩而得名。爲達到極目遠眺效果,攀登白雲尖的最佳月份是(  )

A.3、4月份

B.6、7月份

C.10、11月份

D.1、2月份

1.C 2.D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④山體的基帶爲森林草原帶,而其他各山體基帶爲山地荒漠帶或者草原荒漠帶,說明該山體降水相對較多,應位於東部,越向西水分條件越差,綜合分析山體自東向西的排列爲④⑤③②①。故選C。第2題,阿爾金山—祁連山爲東西走向山脈,緯度大體相同,熱量條件差異不大,①山體在各山體中垂直分異最簡單,垂直帶譜最少,與熱量條件關係不大,排除B、C。自西向東降水量增加,垂直帶譜總體變得較爲複雜。而①山體相對高度較④大,但垂直分異簡單,說明相對高度不是分異簡單的主要影響因素,排除A;海拔較其他山體低,自然帶譜簡單,由於降水量少,且降水垂直變化不大,導致①山體形成以荒漠爲主的簡單垂直分異, D對。故選D。

3.A 4.B 5.C

解析:第3題,由圖可知,兩座山基帶都是常綠闊葉林,烏巖嶺基帶分佈的上限更高些,因此可知烏巖嶺的熱量條件比西天目山好,推測其緯度較低,應在西天目山的南面。故選A。第4題,根據西天目山植被垂直分佈的順序可推知,在自然狀況下,烏巖嶺在海拔1 500 m以上應該出現落葉闊葉林,但是烏巖嶺只出現了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林,推測可能是落葉闊葉林遭到人爲破壞,退化爲山地灌草林,B正確。第5題,冬春季節白雲尖氣溫較低,植被生長狀況欠佳,A、D錯誤;烏巖嶺位於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豐富,雲霧天氣較多,山頂觀賞效果較差,B錯誤;秋季秋高氣爽,天氣狀況好,適合極目遠眺,C正確。

世界洋流分佈圖的判讀

1.根據緯度和大洋環流流向的組合,確定洋流所處的半球和具體名稱

步驟

實例

第一步:根據緯度(30°或60°)確定海區(副熱帶或副極地海區)

圖中甲、乙是以副熱帶海區爲中心的大洋環流,丙是以副極地海區爲中心的大洋環流

第二步:根據洋流流向判斷南北半球

圖中甲位於南半球(逆時針方向),乙位於北半球(順時針方向),丙位於北半球(逆時針方向)

第三步:聯繫世界洋流分佈實際情況,確定洋流名稱

圖中,如果甲位於太平洋,則①爲南赤道暖流,②爲東澳大利亞暖流,③爲西風漂流,④爲秘魯寒流;如果乙位於大西洋,則⑤爲北赤道暖流,⑥爲墨西哥灣暖流,⑦爲北大西洋暖流,⑧爲加那利寒流;如果丙位於太平洋,則⑨爲阿拉斯加暖流,⑩爲千島寒流

2.根據等溫線分佈判定洋流所在半球、流向、性質及名稱

內容

方法

圖示

判斷

所在

半球

等溫線數值南高北低,爲北半球;等溫線數值北高南低,爲南半球

判斷

流向

“凸向即流向”。洋流位於海水等溫線彎曲度最大處,並與等溫線垂直,洋流流向與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

確定

性質

“暖高寒低”。一般情況下,暖流流經的海區,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寒流流經的海區,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確定

名稱

A洋流位於南半球副熱帶海區→向北流,爲寒流→爲太平洋的秘魯寒流(或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亞寒流)

3.根據海陸輪廓或經緯網判斷洋流的名稱

圖1示意日本及附近海域,a爲日本暖流,b爲千島寒流,c爲北太平洋暖流;圖2所示區域位於南大西洋,d爲巴西暖流,e爲本格拉寒流。

(高考江蘇卷)圖1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示意圖,圖2是海洋表層海水溫度與洋流關係示意圖,圖中a、b、c爲等溫線,a>b>c,箭頭表示洋流流向。讀圖回答(1)~(2)題。

(1)圖1中甲處的洋流與圖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處洋流的影響是(  )

A.加快途經海輪航速

B.形成著名的漁場

C.使沿岸大氣增溫增溼

D.縮小海洋污染範圍

【判讀流程】

文字信息獲取

圖1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示意圖,由此可知該地位於南半球。圖2是海洋表層海水溫度與洋流關係示意圖,圖中a、b、c爲等溫線,a>b>c,箭頭表示洋流流向,由此可判斷洋流的流向和性質。

圖表信息獲取

【嘗試解答】 (1)D (2)C

下圖爲南美洲附近海域圖。讀圖完成1~3題。

1.圖中甲、乙所示海域兩支洋流的大致流向及性質分別爲(  )

A.甲處洋流自南向北流,爲寒流;乙處洋流自北向南流,爲暖流

B.甲處洋流自北向南流,爲寒流;乙處洋流自南向北流,爲暖流

C.甲處洋流自南向北流,爲暖流;乙處洋流自北向南流,爲寒流

D.甲處洋流自北向南流,爲暖流;乙處洋流自北向南流,爲寒流

2.下列關於圖中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處洋流減慢海洋污染物的淨化速度

B.乙處洋流加快南北往來輪船航行速度

C.甲處洋流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交換

D.乙處洋流不利於海洋污染物的擴散

3.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海域,海水鹽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題,結合圖示信息,甲位於南美洲西海岸,是秘魯寒流,自南向北流,乙處是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故選A。第2題,洋流可把污染物帶到其他海域,加快淨化速度,A、D錯;順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圖中乙處洋流只是加快了由北向南航行的輪船速度,B錯;洋流促進了高低緯度間熱量的交換,C對。故選C。第3題,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分佈規律是自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的高緯度、低緯度海區遞減。丙、丁在赤道附近,甲、乙在副熱帶附近,可排除C、D。同緯度暖流流經的海區鹽度高,寒流流經的海區鹽度低,排除A。故選B。

答案:1.A 2.C 3.B

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的判讀

判讀內容

分析解決問題

讀橫、縱

座標

一般橫座標表示時間變化,縱座標反映數值特徵(高低、變化幅度以及極值出現的時間)。上面甲、乙兩圖中橫座標均表示時間,甲圖中縱座標爲河流流量與降水量,乙圖中縱座標爲河流流量與氣溫

讀流量

過程圖,

分析水

文特徵

①閱讀圖中流量過程曲線,依據縱座標中的流量數值(絕對值或相對值)推斷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圖中流量過程曲線的變化幅度,確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豐水期(或枯水年、豐水年)的時間段,豐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斷流,斷流出現在哪幾個月份等,說明河流流量年內季節變化規律(或流量年際變化規律)。

如上圖,甲河流量較大,汛期出現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較小,氣溫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現斷流

讀流量季

節分佈、

大小,判

斷補給類型

①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枯水期出現在冬春季節的河流,一般多爲雨水補給,但地中海氣候區的河流剛好相反。

②汛期出現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補給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補給。

③出現春季和夏季兩個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補給外,還可能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④河流在冬季斷流可能是河水封凍的緣故,內流河斷流往往是氣溫低,冰川不融化,沒有冰川融水補給所致。

⑤曲線變化和緩,多是地下水補給,也可能是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或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河流。

如上圖,甲河流量與降水量的對應關係明顯,說明以雨水補給爲主;乙河流量與氣溫的對應關係明顯,說明以冰雪融水補給爲主

讀流量特

徵,判斷

氣候類型

甲河水量豐富,在我國應主要分佈於東南沿海的季風氣候區;乙河水量較小,在我國應主要分佈於西北內流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爲主

讀流量變化特徵,分析其影響因素

若流量季節變化平穩,說明該流域內植樹造林、修建水庫或上游有湖泊等;若流量季節變化大,說明該流域內植被破壞嚴重等

下圖分別示意某流域水系分佈(圖a)和該流域內一次局地暴雨前後甲、乙兩水文站觀測到的河流流量變化曲線(圖b)。讀圖,回答(1)~(2)題。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現在圖a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於甲水文站,主要是因爲甲、乙水文站之間(  )

A.河道淤積 B.河谷變寬

C.湖泊分流 D.湖水補給量減小

【判讀流程】

圖表信息獲取

【嘗試解答】 (1)D (2)C

(溫州期末)下圖爲黃河蘭州至入海口河段徑流量、年徑流總量、含沙量及海拔變化圖。讀圖完成1~2題。

1.河口鎮至舊孟津段河流含沙量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該河段(  )

①水土流失加劇 ②支流匯入較多

③水分蒸發較弱 ④降水量較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舊孟津至利津段年徑流總量不斷降低,主要原因是(  )

A.用水量增加

B.降水量減少

C.蒸發量增加

D.流域面積減小

(杭州高三練習)讀山東省徑流量趨勢變化圖,完成3~4題。

3.影響山東省徑流量年際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氣溫

B.降水

C.流域面積

D.用水量

4.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964年,山東省洪澇災害嚴重

B.1977年,山東省徑流量達到最大值

C.1961—1977年,山東省徑流量持續增加

D.1977—2015年,山東省徑流量持續減少

1.A 2.D

解析:第1題,河口鎮至舊孟津段位於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劇,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加,①正確;由圖可知,該河段徑流量和年徑流總量明顯增加,可推測該區域降水量較多,支流匯入較多,支流流經黃土高原,挾帶泥沙量大,②正確、④錯誤;由河口鎮至舊孟津段,緯度降低,水分蒸發加強,且地處北方,晴天多,光照強,蒸發較強,③錯誤。故選A。第2題,舊孟津至利津段爲黃河下游,黃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幾乎無支流匯入,流域面積減小,匯水面積小,再加上沿途水分蒸發和下滲,導致河流年徑流總量不斷降低。故選D。

3.B 4.A

解析:第3題,山東省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爲降水。季風氣候不穩定,降水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大,徑流量年際變化大,主要的影響因素爲降水。故選B。第4題,從圖中可知,1964年,山東省徑流量累積距平增長快,河流徑流量達到最大值,說明降水量大,洪澇災害嚴重,A正確、B錯誤。從流量累積距平線可知,1961—1977年,流量累積距平線有下降段,說明有負累積,表明山東省徑流量未呈現持續增加,C錯誤。1977—2015年,流量累積距平線有上升段,說明有正累積,表明山東省徑流量沒有持續減少,D錯誤。故選A。

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獲取信息

解讀信息

判斷岩層新老關係

(1)沉積岩岩層的新老關係判斷:①根據岩層層序判斷(下層較老,上層較新);②根據生物化石判斷(如圖1中岩石由老到新爲三葉蟲化石、恐龍化石、大型哺乳動物化石)。

(2)其他岩層新老關係判斷:根據侵入岩侵入的岩層來判斷(侵入岩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如圖2中花崗岩形成晚於沉積岩Ⅰ)

判斷地

質構造

(1)岩層連續且彎曲爲褶皺。

(2)岩層向上拱起爲背斜,向下彎曲爲向斜。

(3)岩層中間老、兩翼新爲背斜,岩層中間新、兩翼老爲向斜。

(4)岩層不連續且有明顯位移爲斷層

判斷地表運動狀況

(1)根據岩層上下關係。若岩層呈水平狀態,並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裡,地殼穩定,地理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2)根據岩層的彎曲。若岩層出現彎曲、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岩層形成後,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岩層發生褶皺運動。如圖3中乙處岩層彎曲說明受到了水平擠壓作用。

(3)根據岩層的缺失。若岩層出現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層所代表的時代地殼發生隆起,使當地的地勢擡高,終止了沉積過程,或者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也可能是當時當地氣候變化,沒有了沉積物來源。

(4)根據侵蝕面。若上下兩岩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岩層形成後,遭受到外力侵蝕。若侵蝕面上覆蓋新的岩層,說明之後該地又經歷了沉積作用。如圖2甲處上部岩層不完整說明經歷了侵蝕作用,沉積岩Ⅰ的覆蓋說明又經歷了沉積作用。

(5)根據侵入岩。若地層中有侵入岩存在,說明圍巖形成之後又發生了岩漿活動,岩漿活動晚於圍巖形成時代。如圖2中花崗岩的存在說明經歷了岩漿侵入

判斷地

貌類型

根據地勢起伏並結合地質構造,判斷地貌類型,如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如圖3中丙)、斷塊山、陡崖等

(2021·浙江6月選考)下圖爲某地地質地形圖,圖中斷層附近有一條溪流。斷層東側相對上升,西側相對下降。完成(1)~(2)題。

(1)該溪流(  )

A.流向爲自南向北

B.侵蝕地表,形成斷層

C.晚於白堊紀形成

D.西岸平坦,東岸陡峭

(2)甲、乙兩地之間地層剖面示意圖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判讀流程】

文字信息獲取

圖中斷層附近有一條溪流。斷層東側相對上升﹐西側相對下降。說明河流的產生與斷層有關。

圖表信息獲取

【嘗試解答】 (1)C (2)B

(2020·高考江蘇卷)下圖爲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最有可能發現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斷層(  )

A.形成後一直在活動

B.比花崗岩形成時間晚

C.導致現代河谷下切

D.比侵蝕面形成時間早

(2022·杭州高三專練)下圖爲學生繪製的某區域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  )

A.甲爲背斜山

B.乙斷層形成早於褶皺

C.丙爲火山島

D.丁由板塊碰撞形成

4.圖中①岩石(  )

A.經冷卻凝固形成

B.爲沉積岩

C.由變質作用形成

D.有氣孔

1.A 2.D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①河谷下半部有石灰岩分佈,溶蝕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A正確。第2題,圖示斷層被花崗岩切斷,說明斷層在花崗岩之前形成,而且花崗岩連續完整,沒有出現斷裂,說明花崗岩形成後斷層沒有活動,A、B錯誤;斷層上面還覆蓋有砂礫岩和砂岩,且斷層帶上沒有發育成明顯的河谷,說明斷層對現代河谷下切影響較小,C錯誤;砂礫岩、砂岩和斷層之間發育了侵蝕面,說明斷層形成時間比侵蝕面早,D正確。

3.D 4.A

解析:第3題,甲處爲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地,A錯誤;彎曲的岩層發生了斷裂錯動,說明乙斷層形成晚於褶皺,B錯誤;丙處和陸地連爲一體,是大陸島,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衝,大陸板塊被擠壓擡升,再加上海峽處斷裂下陷,形成島嶼,C錯誤;丁位於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衝形成溝狀地貌,即海溝,D正確。故選D。第4題,據圖,根據所學知識,①岩石爲侵入型岩漿岩,是液態岩漿在地下冷卻凝固形成,由於地下壓力巨大,該類岩石緻密堅硬,花崗岩是該類岩石典型代表,A正確。故選A。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衆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衆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爲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爲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搜索地理關鍵詞

順手點擊文末四連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