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草原帝國匈奴,到底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建立的?|文史宴

匈奴人到底是什麼人種,網絡上可謂衆說紛紜,魚龍混雜。而且多數網文的分析大都是文本分析,缺乏置信的科學分析。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參考蒙古,俄羅斯還有我國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的研究成果,以出土骸骨的人類學研究成果爲主要依據,結合畫像磚和繪畫等文物資料,以數據爲主,避免對文本做充滿主觀臆測的定性分析。

人類學和考古學研究顯示:匈奴人是一個複雜的民族集合體,實際上目前發掘的大部分匈奴人骨都屬於蒙古利亞類型,少部分混有歐羅巴人種的血統。

畫像磚上的匈奴人 高鼻樑

1.從多數樣本的分析來看,匈奴人裡的蒙古人種成員佔大多數

除了黃白混血或者白種人的成員之外,大部分匈奴人屬於蒙古人種的不同類型

2003年,人類學家對蒙古國Egyin-Gol匈奴墓地的62具遺骸進行了染色體分析,研究者一共獲得了共獲得46個古代匈奴人的DNA數據 , 結果表明:89%的匈奴序列屬於亞洲單倍型類羣,主要有A,B4b,C,D4,D5,G2a和M,其中頻率最高的D4在東北亞地區很普遍,在寧夏彭陽春秋戰國時期的兩處墓地,還有東北拓跋鮮卑的墓葬中,都發現了高頻率的D4。而11% 的序列屬於歐洲單倍型類羣,主要有U2,U5a1a和J1,是典型的歐羅巴人種序列。

考古學家對諾因烏拉墓地中的匈奴貴族形象的還原圖

杜門教授對蒙古各地匈奴墓葬出土的38個頭骨做出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從平均值可判定匈奴時期的綜合的顱骨系列在人種上屬於蒙古人種北部亞洲類型,此外, 對建造於公元前1-公元后1世紀,屬於匈奴大貴族的諾音烏拉匈奴墓的一具女性顱骨和一具男性顱骨的人類學研究結果顯示:兩個匈奴貴族皆爲北亞蒙古人種。

漠北地區有不少匈奴城市遺址

蘇聯和蒙古考古學家對建造於公元前1-公元后1世紀的伊沃爾加匈奴城市遺址(位於烏蘭烏德市)組織發掘工作,達維多娃等考古學家提出:伊沃爾加居民可分出西伯利亞土著居民、 匈奴人和中國北方漢人三個羣體,除了個別遺骨具有歐羅巴人種的體質特徵外,多數人和之前的研究類似,都是東亞或者北亞類型。

外蒙古阿巴坎宮殿出土的漢字瓦當;伊沃爾加匈奴城市出土的漢族農具,暗示了漢人在匈奴境內的大量存在

2000 年, 由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蒙古國立歷史博物館和蒙古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聯合發掘了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西南的莫林·托勒蓋匈奴墓,經韓國人類學家鑑定, 墓主爲 30 歲左右女性,身高約1.5 米。體貌與現代蒙古人非常接近。

神木大保當匈奴墓出土的彩繪石墓門,具有典型的漢文化色彩

除了蒙古和蘇俄的科學家外,中國考古學家也在不斷解密匈奴的人種問題:比如陝西神木大保當墓地是東漢初期至中晚期降漢的匈奴人墓葬,鑑定結果是:墓主人與蒙古人種北亞類型明顯接近;青海大通上孫家寨乙區 M1 墓主頭骨特徵與北亞蒙古人種相似, 但包含某些接近東亞類型的特徵。

俄羅斯和蒙古地區匈奴大墓的結構

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蒙古國家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對蒙古國後杭愛省浩騰特蘇木烏蘭朝魯巴戈胡拉哈山谷的部分墓葬進行了第二次發掘,清理出1座匈奴時期的墓葬2007HHM21,墓主爲1個35歲匈奴男子,體質人類學鑑定爲亞洲蒙古人種的北亞類型,不過其線粒體單倍羣爲T2a1b1類型,屬於古歐洲世系。

而且中國科學家在從其牙齒中提取了DNA樣本之後,根據分子人類學的分析,這個男子的DNA序列在現代人羣中的的分佈,基本上都在歐洲和中亞地區:

也就是說,這個匈奴男子有古代歐羅巴人種的血統,但是其體貌特徵呈現出東亞或者北亞的特徵。他的情況,是很多匈奴人血統和體貌的一個縮影。

2.匈奴人體貌特徵的形成與變化

蒙古諾因烏拉匈奴墓地中出土的精美的希臘化酒杯。這是匈奴人和地中海文明間接接觸的證據

在看完了上述的實驗數據之後,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以蒙古人種爲主要祖源的族羣(無論是北亞還是西伯利亞類型)。但是匈奴人在擴張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人種發生接觸,除了蒙古人種東亞類型的漢地居民之外,還有大量的白種人民族。比如在匈奴帝國偏西北的呼揭和堅昆部族,考古發掘和人類體質學顯示,他們屬於原始印歐人類型,其所代表的文化類型爲安德羅諾沃文化(前2100-前1400年),體貌特徵爲金髮藍眼或紅髮綠眼。

上3章圖是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印歐人,古代南疆東部的城邦居民,與他們有接近的人種和文化。 直到唐代,這些原始印歐先民後裔 的體貌特徵依舊是: “ 赤發,析面,綠瞳,以黑髮爲不祥。 ”

鄯善洋海墓地中的古代西域居民,受到斯基泰文化的影響,屬於白種人

除了這兩個部落之外,西域的城邦諸國還有西域的遊牧民大國康居,都屬於印歐人種的中亞兩河類型,古歐洲類型或者地中海阿富汗類型,他們也給匈奴人提供了豐富的白種人基因。比如西遷的郅支單于,就在康居欺男霸女,殺害了康居國王的公主;在陳湯領兵攻入郅支城的時候,他還命令自己的後宮娘娘和漢軍對射。這些人中很可能既有匈奴人,也有本地的西域女子。

而在公元前60年之前,匈奴人還在西域設置了僮僕都尉,因爲匈奴人將西域列國看成自己的附屬,所以纔會在當地作威作福,這樣的征服,也是伴隨着西域人口擄掠的。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諾音烏拉25號匈奴墓出土的一幅刺繡人像有濃密的鬍鬚, 雖然眼珠繡成黑色,但瞳孔的邊線卻用藍線繡成。很多不同的刺繡作品,都暗示了匈奴人的混血成分。

諾因烏拉墓地織物上的匈奴貴族,成分明顯很複雜

而經歷了呼韓邪單于歸漢,東漢王朝封狼居胥之後,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人大量居住在內蒙,山西北部等地,這些人在文化面貌和風俗上越來越接近漢族人,而且逐漸受到漢文化禮義廉恥的影響;而西遷的匈奴族的體貌特徵在原來的北亞特徵上,由於融合和混血混合了更多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正是因爲如此,按照古代史官“有異必錄”的傳統,《史記》和《漢書》着重描述了大宛等西域列國人的長相有印歐人特徵,對於匈奴人的描述,漢人的記載停留在“胡貉匈奴之國, 縱體施發”的髮辮特徵,由於都是蒙古利亞人種,所以漢代使者和史官沒有寫匈奴族的體質人類學的特殊特徵。

遺址出土的石頭牆

至於匈奴高級貴族的來源和體質人類學特徵,參考對蒙古國呼尼河畔的高勒毛都1號大墓取得的匈奴高級貴族的人類學樣本DA39:他有來自羅馬,中亞和漢朝的各色珍寶,墓地規模極大,可能來自單于家族或者核心貴族世家;經過分析,他的父系Y染色體爲R1a1a1b。這意味着這位匈奴高級貴族的父系屬於印歐人,可能和斯基泰人有關,只是由於長期和中亞、北亞還有東亞民族通婚,他在體貌上已經更偏北亞了。

高勒毛都遺址出土的漢朝玉璧,羅馬玻璃器皿和金質馬具

因此,兩漢期間,匈奴人大體上呈現出蒙古利亞人種特徵,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參考文獻:

人種學上的匈奴_鮮卑與契丹_朱泓

蒙古國胡拉哈山谷M21號匈奴墓主的線粒體DNA分析_蔡大偉

3. 匈奴_鮮卑的人種學研究綜述_趙欣

4. 關於匈奴人種的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_馬利清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勒毛都2號墓地印象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