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博會趨勢觀察:汽車電子需求增長 AI賽道持續受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歐雪 深圳報道

4月9日至11日,第十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24)如期而至。

官方數據顯示,爲期三天的展會,聚集了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00家參展企業,共吸引了63485人次的專業觀衆到場參觀,併成功對接了100餘家海外採購商,促成意向交易額高達20多個億。

此次參展的企業中,既有華爲、海信、TCL華星、中國電子等龍頭廠商,也有維信諾、科達嘉電子、芯龍半導體等一大批新興企業,展示規模進一步增長。

此次展會上,半導體行情走勢和AI技術落地是兩大焦點。從半導體市場看,隨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逐漸火熱,汽車電子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一方面,在政策支持和消費趨勢牽引下,汽車電子佔比不斷提升。根據賽迪數據,預計2025年,所有車型中乘用車汽車電子成本在整車成本中佔比有望達到60%;另一方面,隨着整車性能不斷革新,汽車電子產品的種類、複雜性將不斷提升。

同時,AI技術已在智能家居、人機交互、智能駕駛等多個領域實現技術落地,算力需求呈現爆炸性增長,硬件、軟件紛紛加快入局,構建未來的智能生態圈。

汽車電子需求增長

電子元器件產業規模龐大,涉及半導體、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傳感器等諸多關鍵子領域,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隨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電子元器件的需求量也不斷增長。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將達到24628億元。

作爲電子信息技術不可或缺的基石,電子元器件今年依舊是展會上的傳統重要板塊,吸引了超過500家電子元器件行業的領軍企業參展。

其中,是德科技展出了網絡仿真解決方案、OTA 測試解決方案等多款產品;強達電路也帶來了自家的尖端PCB產品組合,包括高速連接器PCB、800G光模塊PCB、毫米波雷達PCB;芯龍半導體展示了開關電源變換器-高壓降壓芯片、直流電源載波通訊芯片、MEMS傳感器-霍爾傳感器芯片等。

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池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物聯網、消費電子、家用電器等領域。其中,汽車電子的佔整體產品比重較高,大概在25%。

池偉表示,這兩年很多芯片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都有佈局。與消費電子、家電領域相比,車規芯片要求更高,因此利潤稍微好一些。近期,雖然車企紛紛宣佈加入“價格戰”,但池偉表示,公司汽車電子的訂單需求、產品價格等較爲平穩、受影響不大。

易配芯城的展臺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公司車規級產品銷售穩步增長,佔據了公司產品銷售的大部分。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純電動汽車的半導體成本達到704美元,相對於傳統汽車的350美元增加了一倍,其中功率器件成本爲387美元,佔比達到55%。而隨着新能源汽車對半導體需求的增長,電子元器件企業的入局者也越來越多。

產業鏈加速佈局AI

AI作爲信息技術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帶來了更多技術發展空間。隨着生成式AI的進化,產業鏈上企業都在加碼,從家電、手機等硬件廠商,到軟件廠商,都在加速佈局。

在展會現場,AI服務器作爲AI的“大腦”,頻頻亮相。飛騰帶來了S5000C人工智能AI服務器,同泰怡重點展示了AI服務器TG658V3、全國產人工智能AI服務器TG657V2,寶德也展出了AI訓練服務器PR410EI等。

深圳國鑫恆運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展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近兩年加大了對AI服務器的投入,去年已經實現批量生產和出貨,軟件商、集成商等訂單需求增長較快。

家電製造方面,海信一方面推出了自研星海大模型,優化自然語言交互;另一方面推出了AI電視,展出了應用ULEDX全場景AI計算畫質平臺的98吋以上大屏產品矩陣,包括UX、U8、U7等新品。

軟件領域,以操作系統爲例,麒麟軟件有限公司東南事業部總經理吉高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麒麟軟件正在積極佈局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智算操作系統等未來操作系統產品,包括“開放麒麟 2.0”版本、星光麒麟萬物智聯操作系統、銀河麒麟嵌入式操作系統V10 SP1等。

“我們已經在做計算的操作系統,就是基於硬件CPU層面的專有操作系統。未來,用戶安裝的操作系統可能會在4到5G左右,因爲大模型會一起安裝在本地。”吉高建稱。

從行業發展來看,吉高建認爲,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將爲操作系統人機交互帶來新變革,面向自然語言的智能人機交互成爲可能;再者,操作系統通過對AI硬件算力芯片的驅動、AI模型推理框架的適配優化,將爲開發者提供統一便捷的AI開發工具套件。

“目前很多軟件企業都在積極佈局AI,雖然大多仍在起步階段,但是市場發展前景巨大,未來一定是個藍海市場。”吉高建稱。

從上游的AI芯片和傳感器製造商,到中游的智能硬件終端企業,再到下游的行業應用和終端用戶,整個產業鏈都在積極整合AI技術,推動產品和服務的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