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頻道紛紛關停,是廣電改革之策還是衰退標誌?

第4357期三川匯文化科技

2020年10月1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關於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強做優的意見》開啓了廣電“精簡精辦”的序幕。“精簡精辦”的背後是廣電行業在數字化轉型和新媒體競爭壓力下進行的一次結構調整。廣電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也正在加緊佈局人工智能、5G、數字資產等科技領域。“廣電+科技”成爲廣電新的發展趨勢。

作者| 王靖文 (三川匯文化科技作者,三川匯文化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時光

編輯| 時光

來源| 三川匯文化科技

深圳電視臺創辦於20世紀90年代的公共頻道、娛樂頻道,宣佈於2024年8月10日停播一事引發熱議。而在去年,天津廣播電視臺一口氣關停了六個電視頻道,貴州廣播電視臺關停了都市廣播和攝影頻道,大連廣播電視臺停播了綜合影視頻道和少兒頻道……廣電開始扎堆“關停並轉”。

事實上,2018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在《2018年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要點》中就已經提出,要切實解決節目同質化、雷同化的問題,對嚴重違規、不合格的頻道頻率實施退出管理。2020年10月1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關於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強做優的意見》中提出要推動精簡精辦頻率頻道,加強專業頻道管理,堅決實施退出管理。這是我國從政策層面首次提出“精簡精辦”。在《意見》之後,各省廣電局均提出了自己的媒體融合發展意見,也均提到要推動頻率頻道“資源整合、結構優化、精簡精辦”。至此,電視頻道頻率“精簡精辦”工作自上而下有序開展起來了。

根據廣電視界報道,截至2024年3月,全國累計撤銷電視頻道144個、廣播頻率52個。2024年9月25日,上海廣電召開改革發展大會中又提到,要有序關停四個電視頻道和四套廣播頻率,大力壓減40%的傳統頻道頻率。由此可見,關停頻道頻率正在發生,且將來還在繼續。

一、“精簡精辦”改革淘汰落後產能

爲何會出現如此規模的“關停並轉”呢?通過分析公開資料,本文認爲有以下三點原因:

1、廣告收入不能覆蓋支出,頻道運營出現資金困難

根據CMS媒介研究的數據,2016年至2023年全國電視觀衆人均每日收視時間從152分鐘遞減到2023年的115分鐘,7年間下降了37分鐘。這說明,電視受衆在大量流失。電視受衆大量流失的結果是頻道廣告收入的減少。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2016年至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的數據,2016年全國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爲1150.7億元,到了2023年,全國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已經萎縮到583.66億元,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53.5%。

事實上,全國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自2015年達到頂峰後便開始逐年遞減。廣告收入的減少讓不少頻道的運營出現了資金短缺,對人力成本和硬件維護成本的開銷捉襟見肘。從經濟層面考慮,關停不賺錢的頻道頻率是廣電的必然選擇。

2、新媒體發展迅速,傳統廣電需要轉型

儘管廣電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在遞減,但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通過互聯網取得的新媒體廣告收入在遞增。根據國家廣電總局2016年至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的數據,2016年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通過互聯網取得的新媒體廣告收入爲396.52億元,2023年爲2698.34億元,7年增長了649%,年平均增長率爲33.3%。

收入雖然不代表全部,但是它能夠代表市場對新媒體渠道的信息需求量開始增大,新媒體的傳播力在上升,新媒體越來越成爲輿論的主戰場,繼續規模化發展頻率頻道,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3、內部資源配置不符合市場需求,廣電總體增長乏力

根據上文所述,傳統廣告收入在遞減,傳統廣電業務在衰退。然而,廣電在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上分配了大量人力、設備、資金等資源。這使得廣電內部大量的資源被分配在了落後的產能上。然而,廣電內部的資源是有限的,只有將傳統廣播電視業務的資源流動到先進的生產力上去,纔可能用有限的資源做大蛋糕,實現廣電總體上的增長。因此,關停頻道“精簡精辦”是廣電內部資源合理配置的選擇,是結構化改革的具體措施。

綜上,“精簡精辦”是廣電行業在數字化轉型和新媒體競爭壓力下進行的一次結構調整,其目的在於釋放有限資源發展優質內容和平臺,實現廣電高質量發展。

二、“廣電+科技”構建新質生產力

經觀察,自2020年《關於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強做優的意見》發佈以來,各廣電的改革,都不約而同地將資源集中在了科技領域,期望“廣電+科技”推動構建廣電新質生產力,助推廣電行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目前,“廣電+科技”的主要實踐有如下三種:

1、入局人工智能,培育媒體新質生產力

隨着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廣電也掀起了一輪入局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2023年7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發佈了“央視聽媒體大模型”,這個模型專注於視聽媒體內容生產,能夠理解視頻內容並生成文字,甚至直接從文本生成視頻,可以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2024年9月25日,上海廣電召開改革發展大會中提到用AI重塑媒體技術底座;2024年9月26日,吉林廣播電視臺也發佈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望打造東北第一家AIGC數字編輯部。

2、拓展5G+,實現高質量內容供給和媒體融合

伴隨5G網絡普及,廣電也迎來新一輪音畫質升級的改革,以5G + 4K/8K以及5G + AR/VR技術爲代表的視頻產業進入發展期。如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在2023年10月12日2024“品牌強國工程”發佈活動中強調,總檯要依託“5G+4K/8K+AI”戰略佈局,以科技創新助力媒體融合。在實踐應用上,總檯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首次完成亞運會主轉播機構服務、首次以4K/8K標準向全球提供國際公用信號和相關媒體服務、首次在開閉幕式中應用AR虛擬技術。2024年9月25日,上海廣電改革發展大會上強調,率先建設東方衛視4K超高清綜合頻道,堅持“多屏聯動、臺網相融”。

3、依託本土特色,沉澱數字資產

在數字時代,廣電可擁有的數字資產包括但不限於節目內容、音頻、視頻、圖像、文案等,它們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並可以通過數字渠道進行分發和商業化。基於此,河南廣電的“大象元AI數字資產創作和應用平臺”通過開放式三維模型建設,依託河南的文化資源,打造國風數字資產平臺,並編寫了《三維建模Eeasten標準虛擬現實(VR)數字媒體資產數據描述規範》,這一標準填補了國內關於多維度數字資產標準的空白。“大象元AI數字資產創作和應用平臺”入選了2024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

三、“廣電+科技”向未來亦需管理支撐

廣電與科技的融合,從供給角度看,可以實現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內容供給,提升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質量;從需求端看,可以與觀衆實現更有效的互動,更快速準確地洞察觀衆的需求,進而提升觀衆的體驗感。“廣電+科技”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廣電的傳播力,實現廣電的高質量發展。

在各廣電大力推進“廣電+科技”的進程中,從戰略管理和運營管理的角度看,需注意以下兩點:

1、“廣電+科技”只是手段,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建成是根本目標

國家廣電總局在2020年11月13日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中指出了廣電媒體發展的根本目標是建立廣電全媒體傳播體系。先進技術是實現目標的支撐手段。根據公開報道觀察,一些廣電在融合科技方面喊出了很響亮的口號,提出了先進的概念,但沒有看見這些科技項目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具體貢獻了什麼樣的力量。

出現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些廣電在改革過程中不甘落後,硬沾科技元素,爲了政績而科技;二是這些廣電在不適宜的地區發展了不適合的科技項目,比如一些廣電所在區域缺少人力資源,卻仍然進軍勞動密集型的人工智能研發領域。因此,“廣電+科技”的發展要狠狠抓住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這一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掌握髮展的速度與方式。當下,建設好全媒體傳播體系是最大的政績,“廣電+科技”是重要手段,但不是最終目的。

2、增強數字資產管理意識

隨着“廣電+科技”的推進,廣電的數字資產在節目製作、版權交易、廣告營銷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電數字資產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如4K/8K超高清視頻直播、VR和AR內容製作、智能內容推薦等。數字資產將是廣電在數字化時代的重要資產。

然而,目前廣電在數字資產管理上還存在意識薄弱、數字資產權屬不清晰、運營和管理效率低等問題。由於數字資產管理意識不強,廣電將面臨數字資產流失的風險,這會威脅到“廣電+科技”的發展安全,讓“廣電+科技”的發展缺少資產價值的評價,從而成爲空架子。因此,廣電需要建立有效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確保數字資產權利清晰、存儲安全、使用合規,爲“廣電+科技”的騰飛提供基礎支撐。

結語

若將廣電“精簡精辦”看作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廣電+科技”就是又一個時代的到來。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當下,想要建設好全媒體傳播體系,加強科技要素,淘汰落後產能,推進廣電系統性變革,已刻不容緩!

欣悟空靈境:文旅科技融合進入AI互動娛樂新階段

又出新神器!AI如何重塑人類的聽覺世界?

25份AI Agent研報合集!揭秘智能體發展圖譜(免費下載)

沉浸式驚嚇空間,主題樂園與遊客的共同「突破口」

元宇宙“明星”養成記:AI數字人選美大賽的啓示與未來展望

政策彙總下載:2024全國省級、市級人工智能政策大全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三川匯文化科技】已運維4000多期(持續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8000多篇。【三川匯文化科技】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請給王靖文打賞,您的打賞,平臺都會給到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