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反覆發作 是不治之症嗎 藥物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

本報訊(記者 李靜)昨日是第十八個國際癲癇關愛日。癲癇發作以其反覆性、短暫性,給患者帶來無盡的困擾。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超過半數的癲癇患者還同時患有其他疾病。那麼,癲癇的成因是什麼?症狀有哪些?癲癇是不治之症嗎?患者該如何科學防控與治療?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我市神經內科醫生。

“之前經常反覆發作性抽搐,還出現意識喪失,家人非常害怕,如今一直需要服藥複查,定期到社區找市立醫院神經內科的專家配藥。”又到了複查時間,近日,家住虎丘路社區的章女士來到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醫生複查。全科醫生結合上級醫聯體專家診療意見,爲她進行了藥物及生活方式指導,建議她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波動;要注意清淡飲食,避免過多攝入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在家庭支持方面,醫生也引導家屬正確認識癲癇,做好家庭環境的照護,幫助其調整心態,增強信心。

吳中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如陽介紹,癲癇是一種以反覆癲癇發作爲表現的慢性腦部疾病。它的特點是由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疾病的發作具有反覆性和短暫性。引發癲癇的原因多樣,可能涉及肌肉收縮、大腦皮質發育障礙、腦部腫瘤、頭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並且可能與遺傳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癲癇的發作症狀多種多樣,但同一個患者每次發作的表現通常是相似的。

據統計,約50%的癲癇患者至少共患一種其他疾病,共病率遠高於一般人羣。常見的癲癇共病包括但不限於:神經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偏頭痛、睡眠障礙等;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雙向情感障礙等;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這些共病不僅增加了癲癇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難度,還可能提高致殘率和死亡率。

小李自16年前罹患腦炎後,此後每隔3到4天,就會經歷一次癲癇發作,並且在發病時,還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症狀。三年前,小李前往吳中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用丙戊酸鈉等藥物。經過不懈的治療和努力,最近兩年,小李成功地控制住了癲癇的發作,重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張如陽介紹,目前臨牀上治療癲癇主要有兩種方式。首先是藥物治療,這是癲癇的主要治療手段,該治療方法旨在控制病情,降低發作頻率,使患者達到無發作、無副作用,生活質量恢復或接近正常的目的。常用的抗癲癇藥物包括苯妥英鈉、德巴金等。其次就是手術治療,對於部分癲癇患者,尤其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那麼,癲癇該如何科學防控呢?張如陽進一步介紹,癲癇的預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首先,患者應該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避免過度飲酒和吸菸等。其次,患者應積極治療病因,如控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治療腦部腫瘤等。再次,在治療癲癇的過程中,還應重視患者的自我心理調節,家屬也可幫助患者做好日常服藥護理工作,嚴格遵醫囑用藥,規範診療,每日督促和檢查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不可擅自停藥、更換藥物或調整劑量,所有藥物調整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