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兩年三級跳

圖/本報資料照片

每月定期定額之金額統計

證券市場不僅是資金運作的平臺,更應成爲全民理財的一部分。爲落實普惠金融政策,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證券商承作定期定額及盤中零股交易制度,成爲普惠金融成長雙引擎,將原需要較高資金的投資門檻大幅降低,讓更多的小資族能輕鬆進入資本市場。這一創新措施不僅拓寬投資人的選擇,也讓理財變得更加普及,成爲普惠金融的重要實踐。

推動證券商開辦定期定額業務至今,已邁入第八年,截至去(113)年12月止,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及ETF的累積金額超過3,900億元,且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呈現穩定成長趨勢。

證交所統計,112年1月定期定額單月成交尚未達60億元,惟自113年1月起,投資人單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均超過100億元,其中,113年12月成交金額爲112年1月的將近3倍(詳圖)。顯見定期定額業務成功提升小額投資便利性,並使投資人得以分散投資風險,成爲市場參與者廣泛採用之投資方式。

盤中零股交易制度自109年10月26日實施,截至113年12月底,零股交易日均成交金額達30.87億元,佔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比率約0.94%,與盤中零股實施前(109年前9月)的2.23億元及佔比0.12%相較,分別成長近13.84倍及7.83倍。

另證交所統計,回顧113年盤中零股交易日均成交金額達59.07億元,佔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比率約1.43%,與112年的24.46億元及佔比0.87%相較,成長幅度各達140%及64%,顯示零股交易在金額及市場佔比上都有顯著提升,成功降低投資門檻,讓特別是年輕族羣和小額資金投資者,能夠更便利地進入市場。

另爲持續提升市場流動性及交易效率,盤中零股撮合間隔自113年12月2日縮短至5秒,預期將進一步促進盤中零股流動性,提升成交機會與效率。

證交所統計,113年參與定期定額投資的族羣,先就定期定額人數分佈而言主要集中21~50歲的青壯年族羣、佔比超過五成,其中21~30歲佔比27.25%和31~40歲佔比25.93%的投資人數最多,反映年輕世代已經具備投資理財觀念,並能提早開始準備較長期的投資規劃。

再就投資金額的分佈而言,其中41~50歲年齡層的投資金額最高,佔總投資額的27.33%,其次是31~40歲族羣、佔比23.63%,而51~60歲中年族羣佔比20.31%、居第三名,另20歲以下的投資人雖僅佔4.24%,投資金額相對較小,但投資人數佔比達8.68%。

113年盤中零股交易投資人別成交金額分佈,本國自然人成交金額佔盤中零股市場的78.6%,遠超其他投資人類型。

再觀察參與零股交易自然人之年齡分佈,20歲以下及21~30歲交易戶數佔比合計約25.39%,明顯高於整股交易20.41%,且交易戶數佔比最高的年齡層31~40歲,亦較大盤主力交易族羣41~50歲年輕,顯示盤中零股交易制度實確實有益於年輕及小資族羣參與股市。

現行投資人蔘與定期定額投資,可投資標的爲股票及ETF,至於標的由證券商依照各家經營策略不同而訂定不同之選定標準,惟不得包含槓桿及反向ETF。

投資人113年定期定額之ETF及股票的金額比率,ETF約爲82%,股票約18% ,再就人數比率而言,也是ETF遠大於股票(約各76%及24%),顯示定期定額投資人相較於股票更偏好投資ETF。

從標的種類來看,投資人對股票偏好權值股及金融股,ETF則偏好市值型及配息型;其中,參與股票有約四成投資人投資臺積電,兆豐金、玉山金也分別超過一成,以投資金額而言,有三成的投資金額集中於臺積電。

參與ETF定期定額的投資人中,投資市值型元大臺灣50以及配息型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的投資人均超過三成;以投資金額而言,前四大投資標的爲元大臺灣50、富邦臺50、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金額分佈較爲平均。

至於盤中零股交易投資標的,以權值股爲大宗,逾五成集中在臺灣50成分股、19.3%集中在臺灣中型100指數成分股,其他個股佔比則約14.9%,顯示盤中零股之實施有益於小資族羣投資門檻較高之個股。

盤中零股交易熱門股票標的,投資股票部分,逾四成交易戶數皆投資臺積電,鴻海以16.5%居次;而成交金額來看,臺積電也以26.81%遙遙領先。

觀察盤中零股的ETF交易狀況,有超過兩成的交易帳戶都參與市值型(元大臺灣50、富邦臺50)以及配息型(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買賣;以成交金額觀之,元大臺灣50及富邦臺50等市值型ETF以22.03%及14.62%居前二,元大臺灣50正2屬於短期交易型商品,在盤中零股成交金額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