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證資管三年期基金之殤

文/任暉

在投資過程中,不少投資者面臨着難以盈利的狀況,而頻繁交易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基金公司給出了 “三年期基金” 這一解決辦法。

理論上,“三年期基金” 有着多重優勢,可謂一舉三得。一方面,它能有效約束基金投資者那愛頻繁操作的手,使其不再隨意跟風買賣;另一方面,它爲基金經理提供了踐行長期投資理念的良好條件,讓他們可以擺脫短期業績壓力,專注於資產佈局與挖掘潛力投資標的;此外,對基金公司來說,能憑藉穩定的資金存續期獲取穩定的管理費用,保障公司平穩運營。

不過,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三年期產品的收益表現欠佳。就拿發行三年期基金較多的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證資管)來說,目前該公司旗下共有 21 只三年期基金,其中累計收益率爲正的僅有 6 只,虧損的多達 15 只,虧損幅度超過 20% 的更是有 9 只。

那麼,究竟是哪些主客觀因素致使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三年期基金沒能爲投資者創造出超額收益呢?接下來,咱們就詳細地逐一分析解讀一番。

1、高位發行基金

東證資管旗下的三年期基金共有 21 只產品,其中11只基金成立年限爲3年,3只基金成立年限爲4年,換而言之這14只基金均成立於上一輪牛市的頂部。

從投資心理與市場規律的理論視角來看,投資者往往在信心爆棚、對市場前景極度樂觀之際,才甘願捨棄資金的流動性,毅然投身於三年期基金。畢竟,唯有牛市中後期那令人矚目的賺錢效應,以及熱烈高漲的市場氛圍,才能催生投資者這般果敢的決策。

然而,歷史經驗反覆證明,牛市中後期發行的基金,雖在募集階段常常“一呼百應”,但後續運作困難重重。截至 1月 7日,滬深 300 指數近 3 年累計下跌幅度達到 23.59%,如此低迷且波動劇烈的市場環境,無疑給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與資產配置帶來了挑戰。

據Wind數據顯示,上面提到的成立於近4年的14只基金只有東方紅啓東三年持有這一隻實現盈利。

2、市場風格轉換

東證資管的投資風格鮮明,偏好投資大白馬、大消費,這與2016-2021年的市場風格適配。從過往收益看,這段時間也正是東證資管較爲風光的年份。

然而,資本市場的規律向來是盈虧同源。上一輪牛市中,白馬股一馬當先,成爲市場的核心驅動力,在資金的熱捧與追捧之下,相關個股估值一路飆升,泡沫也隨之悄然積聚。另外,2021 年之後,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行業競爭格局調整以及市場情緒轉向等多方面因素交織影響,白馬股遭遇了大幅回撤。作爲深度佈局該領域的東證資管,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旗下產品業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

據Wind數據顯示,東證資管2020年年末重倉的五隻股票分別是海康威視、伊利股份、美的集團、分衆傳媒和萬科A,在過去4年這些股票的最大回撤幅度多數超過50%。

3、基金經理變動

主動基金的價值就是基金經理髮揮主動能動性,創造超越大盤的超額收益,爲投資者實現財富的穩健增值。然而,覆盤過往三年,東證資管旗下的基金經理們的表現卻着實難以讓投資者滿意。

據Wind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三年時間滬深300指數跌幅約爲23.59%,東證資管成立時間超過三年的三年期基金有19只,其中15只跑輸了滬深300指數,東方紅啓元三年持有A、東方紅啓興三年持有A、東方紅啓程三年持有以及東方紅睿陽三年定開虧損幅度超過40%,近乎滬深 300 指數跌幅的兩倍之多,業績表現堪稱 “重災區”。

再將目光投向短期業績,近一年滬深 300 指數強勢反彈,漲幅達到 11.75%。反觀東證資管旗下的 21 只三年期基金,僅有 7 只勉強跟上步伐。

此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包括三年期封閉基金在內,東證資管當前共有58只主動權益基金成立時間在三年以上,其中31只近3年跑贏滬深300指數,這意味着非三年期基金反而跑贏了三年期基金。

就像開頭所說,理論上有較長封閉期基金經理可以踐行長期投資理念,但爲何業績反而不佳?這需要反思。

4、基金經理變更

三年期基金的產品設計存在一個硬傷,封閉期只針對投資者,不針對基金經理,這就導致投資者處於被動。尤其是一旦基金在封閉期內遭遇更換基金經理,投資者既沒有拒絕更換的權力,也無法提前贖回資金,只能無奈地接受既定事實。

誠然,行業內有一部分極具責任心的基金經理,即便個人職業規劃出現變動,也會堅守到封閉期圓滿結束,方纔考慮離職另謀發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仍有部分基金經理全然不顧投資者的利益,在封閉期尚未落幕之際便倉促離職,這種行徑無疑是對投資者的公然 “背刺”,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信任根基。

來源:Wind,截至2025/1/8

上圖爲我們對東證資管三年期產品的業績統計,標黃部分是更換過基金經理的基金。

我們能夠清晰地洞察到兩個關鍵要點:一方面,驚人的是,竟有半數的三年期基金在存續期間更換了基金經理;另一方面,那些經歷過基金經理更替的基金,普遍呈現出業績不佳的頹勢,這無疑進一步佐證了人員變動給基金運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就拿東證資管旗下的三年期基金來說,近三年虧損最爲慘重的當屬東方紅啓元三年持有 A。這隻基金的首任基金經理爲錢思佳,管理基金3年又27天,期間盈利21.60%。

在首個封閉期順利收官之後,錢思佳卻毅然選擇離職,轉而加入泉果基金。表面上看,東證資管與錢思佳就東方紅啓元三年持有 A 的交接似乎 “善始善終”,然而深入探究,實則存在諸多爭議之處。

錢思佳的繼任者爲傅奕翔,他與錢思佳的投資偏好完全不同。傅奕翔熱衷於成長股投資,操作風格上換手率頗高,這種激進的投資風格致使該基金在近 3 年時間裡虧損近 40%,與前任管理時期的業績形成鮮明反差,投資者也因此承受巨大損失。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錢思佳離職之際,她還同時管理着東方紅恆陽五年定開基金。彼時,她在這隻基金的管理時長僅爲 2 年又 252 天,距離封閉期結束尚有一半的時間。

錢思佳到了泉果基金又以長期投資的噱頭髮行了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這引起銷售渠道的強烈不滿,於是也就有了那篇震驚行業的檄文《六問泉果基金》。

“不知道你所謂的“長”是有多長,是三分鐘、還是三年。請不要一次、又一次的欺騙支持你的朋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裡,我建議證監會明確法規,持有期產品基金經理,在第一個持有期未到期前,即使跳槽,也不允許新發產品。”

時至今日,東方紅恆陽五年定開的第一個封閉期依舊尚未結束,其累計虧損已達 9.74%,在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處於 657/881 的尷尬位置。

5、人才流失“傷筋動骨”

東證資管是近些年人才流失最嚴重的一家基金公司。上到高管,下到基金經理,大規模核心人才的外流,如同釜底抽薪,使得公司投研體系與管理中樞元氣大傷。從業績表現來看,這種核心力量的流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逐漸浮出水面,且頗爲顯著。

2016年,東證資管創始人王國斌離職,創辦股權私募君和資本。

2018年2月,陳光明離職,創辦睿遠基金。

2020年9月,林鵬離職,創辦私募和諧匯一。

2021年8月,任莉離職,與王國斌再度攜手創業,創辦的泉果基金。

2021年8月,東證資管原董事長潘鑫軍離職,加入睿遠基金

2021年3月,東證資管原副總饒剛,加盟睿遠基金,出任副總經理。

2022年7月,剛登峰與上文提到的錢思佳相繼離職,隨後共同加入泉果基金。同年9月,韓冬離職,隨後加入林鵬的和諧匯一。

2023年6月,孫偉離職,加入泉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