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70歲導演拍出最好哭國產片
“樑素琴(音)找到了!”中秋節當天,電影《里斯本丸沉沒》的官方微博稱,那位在二戰中與英國士兵John Weaver失聯的香港姑娘找到了。她的原名叫樑秀金,但已於1997年在廈門鼓浪嶼去世。
這是一段被網友稱爲“BE天花板級別”的愛情故事。1941年聖誕,保衛香港的英國士兵不敵日軍進攻,成爲戰俘。次年,日軍將1800多名戰俘送上“里斯本丸號”商船(以下簡稱里斯本丸),意圖將他們運往日本當勞工,但在從中國香港開往日本的途中,里斯本丸被美軍的魚雷擊沉。
John Weaver就是船上的其中一名戰俘。他和戀人樑秀金原計劃在那一年的聖誕節舉辦婚禮,卻因爲這場戰爭和意外隨里斯本丸葬身大海,從此天人永隔。一直到5年後,樑秀金才得知這一噩耗。
劇組在電影上映後發出的尋人啓事。(圖/《里斯本丸沉沒》微博)
但他們的故事,只是真實歷史的一小個切面。從船被擊中到沉沒的25個小時裡,日軍非但沒有救援,還將船上的1800多名戰俘封鎖在船艙底,用木條和帆布釘死艙門。戰俘奮力掙脫,一些人逃出了船艙,卻慘遭日軍射殺。
危難之際,中國浙江舟山有漁民發現了他們。漁民們不惜冒着槍林彈雨,划着小舢板在水中撈起了384個倖存者。
導演方勵最初聽說這段往事,是在2014年的東極島上。當時他正與韓寒合作拍攝電影《後會無期》,無意中聽一位“船老大”聊起這段歷史。戰爭的殘酷和中國漁民的義舉,深深撼動了大家的心,但當時里斯本丸的殘骸還未被找到,828條曾經鮮活的生命,也一直長眠在舟山羣島海底。
其中三位英國士兵。他們正值青春年華,一夜之間卻變成了戰俘。(圖/《里斯本丸沉沒》)
後來,韓寒爲《後會無期》寫了主題曲的歌詞,其中人盡皆知的“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就是以里斯本丸作爲原型創作的。只是當時大家都沒想到,這不經意的閒聊引發了一場蝴蝶效應,關於這段歷史的齒輪開始轉動了:
2016年,方勵通過自家科技公司的海底成像搜索技術找到了沉船殘骸。他是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出身,花了半個月才找到了船。在確認這個歷史物證後,他在中、英、日、美等多國走訪,收穫了大量讓人心碎的家庭回憶,最後拍成了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揭開這段幾乎隱入塵煙的真相。
“這兩天朋友們都在說,應該告訴鄧紫棋,老方把你歌裡唱的船給找到了。”方勵欣慰地笑。
里斯本丸的聲吶圖像。(圖/《里斯本丸沉沒》)
1816名戰俘,僅剩2名倖存者
或許因爲歷史題材沉重,在《里斯本丸沉沒》上映前三天,很多影院僅售出幾個座席。但在豆瓣開分後,分數一舉衝到了9.2分,目前升至9.3分,成爲今年目前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
方勵過去從沒關注過豆瓣評分,但在瞭解其規則後,他爲有這麼多同頻的觀衆感到開心。“這說明我和大家的情感是共通的。大家不分國籍,不分膚色,達到情感的共鳴,這是最值得我感動的。”
方勵今年70歲,是一個極有信念感的電影工作者。他上一次上熱搜,還是在2016年爲《百鳥朝鳳》直播下跪磕頭,央求全國的影院經理,給這部小衆的文藝片多一些排片。
這回爲了拍攝《里斯本丸沉沒》,方勵把房產都賣光了,現在租住在出租屋裡。
方勵(右)與部分英軍後代家屬。(圖/受訪者提供)
但方勵覺得,他必須把這個電影做成,這是老天爺賦予他的一個使命:“誰讓我在2016年找到船,2017年確認了這個物證,還找到了人證?所以我是抓住了歷史的尾巴。”
2018年,方勵先拜訪了戰俘倖存者——時年99歲的丹尼斯·莫利。他覺得這遠遠不夠,於是又在不同國家尋找親歷者與其親屬,甚至斥巨資在英國三大報紙登了兩個月的尋人廣告,還因此引起了BBC全球新聞直播間的注意:一羣中國人,爲什麼要來英國鋪天蓋地地找人?
方勵在中、英、日、美等國到處找里斯本丸親歷者家屬。(圖/《里斯本丸沉沒》)
最終,方勵收到了380多個親歷者家庭的迴應,還意外地找到了另一位時年98歲的戰俘倖存老兵——生活在加拿大山區的威廉•班尼菲爾德。他是被中國漁民救起的英軍,也是這段歷史最好的見證者。
爲了拍這個紀錄片,方勵前後採訪了150多人。想要卸下親歷者的心防絕非易事,方勵與丹尼斯·莫利初次見面時,對方直接說不想提這些事。但當方勵拿出里斯本丸的聲吶圖像,丹尼斯·莫利一下子就驚着了,因爲這是他很熟悉的船,也是當年困住他的“地獄”。
方勵還帶來了在博物館找到的一張皇家蘇格蘭軍團的照片,裡面就有丹尼斯·莫利,那時他才20歲出頭。老人看到自己和戰友們青春時代的照片,情感難以自控,回憶也逐漸涌上來了。
方勵與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倖存者丹尼斯·莫利。(圖/受訪者提供)
探訪威廉•班尼菲爾德時亦是如此。方勵沒有直接談那些噩夢般的記憶,而是和他一直聊部隊裡的趣事。比如班尼菲爾德說,他過去是持馬克沁重機槍的槍手,方勵知道這是一種水冷機槍,就問他:“槍管假如沒水了,你們怎麼辦?”班尼菲爾德一下子就樂了,說:“我們撒尿!”慢慢地,老人瞭解到了劇組真誠的善意,便向方勵打開了心扉。
在走訪過程中,方勵也看到了許多讓人心碎的瞬間。一位士兵從小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因爲一直下落不明,最後只在爺爺奶奶的墓碑下面找到關於他的一行字,寫着這位士兵“可能被淹死了”。
一位老奶奶稱,她唯一一張全家福是1940年一位記者無意間抓拍的照片:穿着軍裝的父親走在前面,母親提着搖籃走在後頭,而她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安安穩穩地睡在母親的搖籃裡。靜好的歲月,只定格在了那一秒。
戰爭給英軍親屬帶來無盡的傷痛。(圖/受訪者提供)
好幾家人表示,在噩耗傳來後,他們就永遠不再過聖誕節了,因爲他們的親人就是在那一天成爲日軍戰俘的。所以,當方勵拿着里斯本丸沉船的聲吶圖像給他們看時,許多人聲淚俱下——在親人杳無音信的70多年,很多人手上只有紅十字會和戰爭部的死亡通知書,親人的屍骨在何處都無人知曉。
跨越82年的歷史迴響
除了尋找盟軍戰俘和親屬,方勵也反覆登上東極島,因爲整個故事中,最讓他觸動的是舟山的漁民們。
難以想象,這羣打魚爲生的普通老百姓,居然在二戰期間划着自己的小舢板去救海里遇險的1600多個戰俘,全然不顧生死。
中國漁民的進場,讓日軍不得不停止掃射,因爲這場大屠殺出現了見證者。384個倖存者因此被漁民救起,帶到島上的廟裡安置。當地物資有限,生活艱苦,島上只產白番薯,但漁民們還是慷慨地把家裡的衣服和口糧拿出來,甚至在日軍登島搜查時幫助三名戰俘藏在山洞裡,天天給他們送飯,最後把他們安全護送到了大使館。
里斯本丸素描圖。(圖/《里斯本丸沉沒》)
這稱得上是一個驚天的壯舉。但出了這個島,知道此事的人寥寥無幾,漁民的後人們也一樣,提起這件往事都十分低調。“他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先輩有多英雄,覺得這是我們該做的,海上有生命遇難,就要去救援,是人之常情。從來沒有人說過‘偉大’這兩個字。”方勵說。
這或許也是源自一種樸素的、生而爲人的善意,因爲很多漁村家庭也出過事,有親人出海後再也沒回來,所以但凡看到別人落水遇險,就會本能地去搶救。
經覈實,方勵得知參與救援的漁民人數多達255名,其中不僅包括成年漁民,還有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和女性漁民,但當時能找到的親歷者僅剩一位——94歲的林阿根。參與救援時,林阿根才15歲。數十年過去,他的很多記憶都已經模糊了。
方勵(右)與營救盟軍戰俘的漁民林阿根(中)。(圖/受訪者提供)
里斯本丸的秘密揭開後,一些歷史的迴響也逐漸被方勵團隊拾獲。
比如樑秀金的身份確認後,她的女兒和英國士兵John Weaver的家屬通過劇組和媒體取得了聯繫。時隔82年,這些跨越時空、跨越國界、跨越血緣的家人終於得以重聚。
還有一個關於英國士兵和香港姑娘的愛情故事,也如《泰坦尼克號》一樣動人:一個叫美林(音)的女孩,在她的英國戀人被日軍關在深水埗戰俘營之後,依然冒死相見,試圖從鐵絲網往裡面遞食物,差點被日本軍人打了。
後來,英國士兵同樣被送上“里斯本丸號”戰俘船,兩人從此失散,天各一方。一直到幾年前,這位士兵的女兒才聯繫上了方勵,告訴他,自己中間的名字就叫“美林(音)”,是父親爲了紀念當年相愛過的一箇中國姑娘而取的。
方勵拍了這個故事,但最終因爲片長限制,很遺憾沒有剪進去。
“樑素琴”真名叫做樑秀金, John在給家人的信中曾親暱地稱呼她爲“Goldy”。(圖/《里斯本丸沉沒》微博)
日本人經田茂,是里斯本丸的船長。方勵覺得找到他的親屬也很重要,因爲當初查看香港軍事法庭的審判記錄,船長的陳述有一點觸動了他:經田茂提到,他有過自殺的念頭,因爲他也不願意把1816名戰俘釘死在底艙,但他覺得自己是在槍口之下,只能執行。他還想過把自己綁在欄杆上,隨船沉下去,但還沒來得及實施,船就沉了。
方勵一直想聽家屬講講經田茂當年最後的結局。爲了找到他們,方勵甚至出動了偵探社。但在找到他的兒女之後,方勵才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里斯本丸的事情,只知道父親坐完牢之後回到家,鬱鬱寡歡,整日抽菸,兩年後就因肺癌去世。
經田茂的女兒在接受方勵採訪。(圖/《里斯本丸沉沒》)
方勵原本希望,這個紀錄片可以作爲禮物送給僅存的親歷者——兩位戰俘老兵和漁民林阿根。但在製作過程中,三位老人相繼去世了。最先走的是林阿根,他於2020年7月辭世,方勵爲此專程飛到舟山,護送老人的骨灰回到青浜島上的故居。
不久之後,威廉·班尼菲爾德和丹尼斯·莫利也相繼離開了。真相和道歉,他們都沒有等到。
在離父親30米的地方,作最後的告別
在跟蹤里斯本丸真相的8年裡,方勵不斷被這段歷史勾起自己與家人的回憶,常常在拍攝現場突然想起自己的父親,因爲父親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親孃的墳墓,整整94年。
方勵的奶奶,在方勵父親5歲那年就投江自殺了,因爲奶奶過去是在揚州唱戲劇的,而爺爺家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大家族,無法接納奶奶的身份。爺爺的拋棄,讓奶奶最終含恨離世。方勵的父親一生都無法原諒此事,於是從1938年開始不再和方勵的爺爺來往,並自20世紀50年代起四次前往揚州尋找母親的墳墓。
2020年,方勵決定把尋找英軍後人的經驗複製到自己身上。他在揚州當地報紙打了兩個滿版廣告:我的父親98歲了,他在找他的媽媽在哪裡。當時,有兩三條線索指向同一個無名氏的墳墓,但方勵做了一年多的工作,用普通的DNA鑑定法沒有比對上。
方勵把尋找英軍後人的方法應用到尋找自己的家人上。(圖/受訪者提供)
2021年5月,方勵的父親也去世了。臨終前方勵告訴他,我替您找到媽媽了。方勵甚至設計好了奶奶的墓碑,打印出來放大讓父親看。他覺得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真正合眼。
如今,6顆無名氏的牙齒和方勵父親的血樣還保留在成都司法鑑定中心。方勵說,忙過這一陣子,他還要再想辦法。他也一直在等待關於自己家族的真相。所以,里斯本丸的故事讓方勵產生了強烈的共情。他也因此在紀錄片的最後,向盟軍戰俘的所有直系親屬發出邀請,希望他們一同回到里斯本丸沉沒的海面,到離自己親人僅30米的地方,和他們說再見。
盟軍戰俘後代在沉船座標海域祭奠親人。(圖/受訪者提供)
這個邀請,讓許多老人淚流滿面。在英國的傳統裡,里斯本丸這種船會被稱爲“hell ship(地獄之船)”,軍隊會爲逝者舉行一個安息儀式,吹響安息的號角,讓親人和他們作臨終的話別,獻上花圈,這纔有可能讓他們從此安息,不再是被囚禁的亡魂。方勵也特意讓一些親歷者家屬彼此認識。有三個家庭,他們的先輩都是炮兵,都是身陷三號船艙沒能逃出來,有着共同的遭遇與安息地。方勵組織他們見了一回面,希望這種跨越時空的聯結能讓活着的人有所安慰。
親屬來到東極島,和逝去的家人完成最後的告別。(圖/《里斯本丸沉沒》微博)
身爲一個小人物,能以自己的創作填補歷史的一段空白,方勵覺得自己很幸運。他希望讓全世界看見這個中國故事,既聽到盟軍戰俘及家屬的悲傷,也看到中國漁民義薄雲天的壯舉——在那個危難之際,他們像天使下凡一樣拯救了幾百個素不相識的生命。
方勵還說,他的下一個計劃是尋找消失了十年的馬航MH370。“尋親是一個永遠的心願,非常強大的心願。我太懂這個痛了。”
編輯 詹騰宇
校對 遇見
運營 嘻嘻
排版 楊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