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公司爆款背後:當“00後”成爲現場製片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佳霖 西安、深圳報道
“一年拍了80部短劇,上榜40部,爆了24部,我們對得起平臺方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卓淵影視CEO劉平說。
實際上,如果按照“爆款率”來計算,30%的概率不僅僅是“對得起”平臺這麼簡單。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微短劇的業內爆款率大概在10%-20%左右。30%的爆款率在“十片九虧”的微短劇行業並不多見。
短劇行業是快週期行業,主題、風格變化節奏變化極快。既有“00後”當現場製片的團隊,也有題材的快速轉變意味着市場不斷被重塑,新的格局不斷建構。
新的人才
“照顧不周,照顧不周。”01年的現場製片多多拎着8碗土豆粉絲、8份孜然青椒肉夾饃和8瓶礦泉水,招呼着前來採訪的記者一起吃飯。等她分發好給各位記者的餐食,又幹練地打開對講機,對現場工作人員指示道:“停機,讓大家領飯,先吃上。”
當走入卓淵在西安的拍攝基地,會發現這是一個年輕的團隊,是一個“00後”當現場製片的團隊。
“我從西安思源學院剛畢業就來卓淵了,學的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這已經工作了一年多。和劇組的大家朝夕相處,就像家人一樣。”多多在拍攝現場忙前忙後,眼裡總有活兒,擔任着一個劇組的“管家”,“我覺得短劇行業能讓我們這種新人有發揮的空間,這是很珍貴的機會,我們的同事也大都是00後。我的薪水一個月能到一萬多,在同齡人中算是中上,能夠自力更生,在西安也能生活下去。”
“剛畢業的學生網感更好,所以我們更喜歡用零基礎的,自己培養。”劉平說,小白對短劇的理解反而會更符合要求,短劇對於新人的成長空間很大,“咱們公司00後非常多。有一個02年的後期小組長,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在組裡實習。每次我都能看見他加班加到凌晨一兩點,他對自己的工作有認真的態度。”
年輕的人才需要學習和成長的平臺,極速迭代的短劇行業也需要更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血液。這種導演、劇組工作人員和後期緊密結合的關係,在如今的短劇行業比較稀缺。
一位承製方的業內人士表示,拍攝短劇是一個“項目”,自己拿了本子的版權之後會去找固定合作的導演開拍,再去聯絡製片、演員、後期等環節,組成一個臨時的團隊,項目結束——通常也就是一週之後,這個團隊就會原地解散。直到下一個“項目”開始,自己再去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組建新的團隊,到那個時候又是新的人員構成,各有各的意見,“磨合起來沒那麼容易”。
“我們劇組算是最早一批生產出爆款的團隊。”劉平說,“我會不斷地觀察現在爆款短劇的內容,召開一次又一次的大會和大家一起討論學習,看有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們產品變得更好的元素。”他認爲,導演應當有着片場的主要話語權,但每個人的意見都值得被尊重。
新的題材
“我從事影視行業14年,從事短劇3年,現在也算是一個爆款率超50%的導演。”在九州文化的《母慈子當孝》的拍攝現場,戴着黑框眼鏡的導演寸寸面對着自己熟悉的鏡頭卻有些拘謹。製片人笑着說,以前都是在鏡頭後,現在導演來到了鏡頭前。
“‘奪命小短劇’的意思是,短劇從業者只要願意,可以一個月三十天白天晚上都不睡覺地掙錢,只要你往前衝。”寸寸說,“短劇讓我又愛又恨。愛是因爲這是一份能讓我有價值感、能掙錢的工作,恨是因爲短劇壓力大、節奏快,要求我們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好的東西。”
“2023年,我們很快意識到了女頻短劇成爲了現在行業的主流。雖然拍攝第一部古裝言情女頻短劇的時候,我還沒有從男頻的快節奏爽感完全轉換過來,但比較幸運的是裡面有我熟悉的打鬥戲,於是我把打鬥戲放到了第一天去拍攝,給自己一天時間去揣摩其中的區別,體會女頻細膩感情的表達。也比較幸運的是,這個做法是對的,我們當時連續爆(火)了四部女頻短劇。”寸寸是拍攝正劇出身,對於很多鏡頭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探班九州文化出品的劇組的時候,寸寸爲男主一個向親戚借錢的情節反覆打磨,拍攝了近3個小時。
題材的轉變意味着市場正被重塑,新的格局尚在建構。越來越多的用戶關注到了微短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網民使用率爲59.7%。
當用戶的規模擴大時,作爲一個新型娛樂方式的微短劇也正在迅速地觸達那些之前未被互聯網產品服務過的用戶,例如中老年羣體。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出品的《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近一半的中老年人每天都會觀看微短劇,82.3%的中老年人每週至少觀看一次。
當中老年用戶進入市場的時候,親情劇集就變得更受青睞。 “短劇是以市場爲導向的互聯網產品。”寸寸認爲,“當我的經驗越豐富,越成熟的時候,我越能在其中找到讓我發揮的那些點。”
《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微短劇呈現更加多元的題材選擇趨勢,以家庭、都市、情感等爲代表的女性題材迅速崛起。其中,家庭題材佔比從2023年的2.6%增長到8.0%,都市題材從15.5%增長到23.7%,情感題材從37.8%增長到39.6%。
2024年,多條針對微短劇的管理提示下發,宣揚極端情緒和負面形象的短劇逐漸走向末路,更多滿溢着對未來美好期望的短劇浮出水面,越來越多元的需求被看到,新的題材如活水灌渠,讓新的市場局面清澈如許。
新的方向
除了題材變得更多元、監管約束更具體之外,短劇的變現策略也在逐漸演變。從小程序短劇的單一付費模式開始,以紅果爲代表的免費模式和以抖音原生劇場爲代表的端原生模式也以各自的優勢加入了戰場。
“免費模式對一些出品方可能不算太友好,但是對我們承製方來說提供了新的機會。在劇本、製作沒有大問題的基礎上,基本上短劇的成品都可以上線,我們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保底。”劉平作爲承製方,認爲免費模式和端原生都給自己帶來了更多收入,“端原生也拓寬了我們的變現渠道,分賬的數據更加清晰透明,能夠讓我們把過去的一些劇集發掘出新的變現可能。”
《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預計2027年達到1000億元。據媒體報道,自2024年10月開始,短劇免費與付費比例達到1∶1,多位業內人士反饋,2025年免費將超過付費。
“2023年的流水數字比較大,2024年上線的劇目增多了,我覺得2025年我們更應該抓住機會,提升自己內容的質量。”對於如何提升製作短劇的質量,劉平認爲,自己想嘗試更多女頻的古裝言情短劇,“和幾個主流平臺目前的打法相似,女頻的古裝言情最容易回本,用戶最喜愛。”
當精品化成爲主要潮流,服化道、劇本、演員、投流、特效、剪輯等多個環節的成本也在上升。“一部短劇,甲方給我們50萬元,扣除公司的運營成本,其實我們在貼錢爲甲方製作。作爲承製方,我們只賺取後端的分賬,從十幾萬元到三五百萬元不等,看具體的情況,但製作費的利潤很微薄。”劉平透露,自己也在探尋優化流程的新方式。
“出海是未來新的大方向,我認同,ROI基本都能打正。我聽說有幾部我們承製的爆款在國外也跑得很好,但我們沒有版權,所以沒有分賬。”提起未來新的方向,劉平顯得有些憂慮。
“對我們承製方來說,出海所要克服的困難包括平臺、資金、翻譯、本土化等等,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事情。但是我們拍攝國內短劇的檔期已經很滿了,所以最近還在商談如何去推進這塊的業務。 ”劉平認爲,卓淵在出海這個方向上還有很多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