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是“帶”出來的,而非“管”出來的:現代學校管理思考

全文長 21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在現代學校管理實踐中,“管”與“帶”作爲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其影響深遠。傳統“管”理念強調權威與控制,而“帶”則注重引領與激勵。本文旨在探討“帶”相較於“管”的優勢,以及如何在不同層級中有效實施“帶”的策略。

1

從價值取向剖析:“管”與“帶”的本位差異

在學校管理的廣闊舞臺上,“管”與“帶”作爲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其價值取向有着根本的差異。傳統的“管”往往以自我爲本位,強調管理者的權威與地位,將學校視爲一個需要嚴格控制與監管的機構。這種管理方式下,管理者往往更關注自身的利益與權力,而忽視了隊伍的整體發展與成長。

相比之下,“帶”則是以隊伍爲本位,注重團隊的整體利益與長遠發展。它強調管理者應成爲隊伍的引領者與支持者,通過激發團隊的內在動力與創造力,共同推動學校的進步與發展。在“帶”的理念下,管理者不僅關注學校的當下業績,更着眼於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致力於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

2

從對象和客體深入:“管”事務與“帶”人心的奧秘

在學校管理的實踐中,“管”與“帶”的對象和客體也有着顯著的區別。傳統的“管”往往將重點放在事務性管理上,如課程安排、教學進度、學生紀律等。這種管理方式雖然能夠確保學校的日常運轉,但往往忽視了教師隊伍的內心世界與情感需求。

而“帶”則更加註重人心的凝聚與激勵。它強調管理者應深入瞭解教師隊伍的需求與期望,通過關懷、支持與引導,激發教師們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在“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關注教師的工作表現,更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發展,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3

從方法論探討:“管”與“帶”的實施策略

在方法論上,“管”與“帶”也有着明顯的差異。傳統的“管”往往崇尚權威、簡單粗暴,強調管理者的命令與控制。這種管理方式雖然能夠迅速解決問題,但往往容易引發教師們的反感與牴觸,不利於團隊的長期穩定發展。

相比之下,“帶”則更加註重尊重人性、因人而異。它強調管理者應根據教師的不同特點與需求,採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與方法。在“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關注教師的工作結果,更重視他們的工作過程與情感體驗,努力創造一個既嚴謹又寬鬆的工作環境。

4

從時間軸審視:“管”與“帶”的側重點

在時間軸上,“管”與“帶”的側重點也有着顯著的差異。傳統的“管”往往強調結果導向,注重短期業績與成果。這種管理方式雖然能夠迅速提升學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但往往容易忽視教師隊伍的長期發展與成長。

而“帶”則更加註重過程導向,強調持續改進與長期發展。它認爲只有關注教師隊伍的成長過程,才能確保學校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關注教師的當前表現,更重視他們的未來發展與潛力挖掘。

5

從行爲模式分析:“管”與“帶”的互動方式

在行爲模式上,“管”與“帶”也有着明顯的區別。傳統的“管”往往採用提要求、發號施令的方式,強調管理者的權威與地位。這種管理方式雖然能夠確保學校的秩序與紀律,但往往容易引發教師們的被動與依賴心理。

相比之下,“帶”則更加註重互動與合作。它強調管理者應與教師們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通過共同參與、共同決策的方式,推動學校的進步與發展。在“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關注教師的工作表現,更重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努力創造一個民主、開放、包容的工作氛圍。

6

從角色定位解讀:“管”的監工與“帶”的領袖

在角色定位上,“管”與“帶”也有着顯著的差異。傳統的“管”往往將管理者定位爲監工角色,強調對教師隊伍的監督與控制。這種管理方式雖然能夠確保學校的規範運作,但往往容易引發教師們的反感與不滿。

而“帶”則更加註重領袖氣質的塑造。它認爲管理者應成爲教師隊伍的引領者與榜樣,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與專業素養,影響與帶動整個團隊的發展。在“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關注教師的工作表現,更重視他們的職業發展與人生規劃,努力成爲一個值得信賴與尊敬的領袖。

7

從思維方式探索:“管”的侷限與“帶”的廣闊

在思維方式上,“管”與“帶”也有着明顯的區別。傳統的“管”往往採用點狀思維、線性思維的方式,強調對問題的局部解決與短期效應。這種思維方式雖然能夠迅速應對學校的突發事件與緊急情況,但往往容易忽視問題的整體性與長期性。

相比之下,“帶”則更加註重立體式思維、前瞻式思維。它認爲只有從全局出發、從長遠考慮,才能確保學校的持續發展與競爭力。因此,“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關注當前的問題與挑戰,更重視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機遇,努力創造一個具有前瞻性與創新性的學校環境。

所以,在現代學校管理中,“帶”的重要性遠勝於“管”。通過“帶”,管理者能夠激發教師隊伍的內在動力與創造力,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與進步。同時,“帶”也要求管理者具備不同的領導風格與策略:對基層教職工,核心是授人以魚,即提供必要的物質利益與保障;對中層管理者,是授人以漁,即傳授管理方法與技巧;對高層管理者,是授人以宇,即共同構建學校的願景與宇宙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校的長期穩定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管理者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提升。

作者|陳黎明 (江蘇省常熟市淼泉小學校長,第四屆中國好校長)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陳黎明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