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 首次治療是關鍵

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周文堅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多發生於長者,中位數約爲70歲左右。2021年,臺灣共新增765例個案。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包括貧血、骨骼疼痛、腎功能不佳、鈣離子升高等,一些人易疲倦,但一部分人沒有自覺症狀,一確診就是晚期。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治癒,幾乎每個患者都會復發,每次復發後,下次復發速度更快,疾病惡化、死亡的風險也增加。由於患者多爲長者,常有共病,家人的照顧壓力相當大。

根據國外專家建議,第一次治療是關鍵。周文堅說,在首次治療時,癌細胞清除得越徹底越好,有助延緩復發時間。現行的藥品包括類固醇、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抗CD38抗體。目前臺灣健保給付初次治療的處方是三合一治療(前3種藥)。近年來國際則有臨牀試驗發現,四合一治療搭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更有效延緩復發時間。

國內一名50多歲男子,罹患多發性骨髓瘤,且有高危險性的基因變異,預期是屬於較棘手的案例。由於經濟狀況不錯,一開始就選擇自費使用四合一治療,加上自體造血幹細胞治療。目前療程已一年多,疾病完全緩解,穩定追蹤中。周文堅表示,四合一治療中,需要自費的抗CD38的抗體價格昂貴。若是依國外臨牀試驗Cassiopeia trial與Perseus trial的規格,一次治療需要十幾萬,可能要使用20次以上(含維持治療)纔算完成,患者若沒有商業保險,將是一大負擔。

周文堅表示,現有資料顯示,可移植的病人一開始用四合一治療,比三合一能有更好的疾病控制,但目前國際指標也未拋棄三合一治療的選項,若健保財政許可,仍希望提供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蔡麗娟表示,歐洲的指引將四合一治療作爲優先選擇,臺灣也應跟上。除造福患者之外,也能避免標準治療的個案太少,失去未來參與跨國臨牀試驗的機會,影響醫療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