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2020臺灣要怎麼贏?

文/張鈞凱

民進黨的「英德配」終於在11月17日正式底定,公開亮相。爭取連任的蔡英文,拉着過去在黨內初選殺得見骨的賴清德,在一片「2020臺灣要贏」的口號聲中,宣示她心中唯一信念——贏得勝利、守住臺灣,「2020是臺灣命運的關鍵」,「我們必須贏、臺灣必須贏」。

「贏」在臺灣人心目中是一個既具體又模糊的意象,甚至是一種對於過往繁榮的嚮往,臺灣人就是在葉啓田《愛拚纔會贏》的歌聲中,走過那個「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這首幾乎與臺灣精神劃上等號的「神曲」,至今仍在各種選舉場合傳唱,原因無他,臺灣人想要找回曾經的光榮與夢想。

臺灣要贏 違和感十足

蔡英文以「2020臺灣要贏」作爲競選連任的主要訴求,或許就是抓住了臺灣人那種不服輸的精神,不愧被譽爲最會選舉的政黨,短短几個字,打動人心。然而,「贏」總要有個目標與定義,才知道該怎麼衝向終點。這個問題,蔡英文是這樣回答的:「贏」是臺灣人民的共同期待,不僅要贏得國際認同、贏得人民的自我肯定,更要有讓國家繼續前進的十足信念。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輸贏也要有所對象,蔡英文在今年民進黨全代會前黨慶紀念活動上也把她的想法開誠佈公:「2020這一戰,我們的對手不只在國內,更在對岸。對岸的文攻武嚇和政治介入,只會更多,不會更少。」也就是說,蔡英文喊出的「2020臺灣要贏」,潛臺詞亦即:蔡英文輸了等於臺灣也輸了,而中共就贏了。

「臺灣要贏」,臺灣社會大概不會反對,應該也都會舉雙手贊成。但是這個概念從現任總統的口中說出,聽起來就是相當彆扭。就像是日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蘇治芬直言批評「雲林窮得就像臺灣的非洲」,但她可是曾經擔任過八年的雲林縣長,如果雲林存在着嚴重的貧窮問題,難道她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嗎?同樣的,蔡英文希望明年「臺灣要贏」,難道是指她這三年多的執政,加上民進黨在立院過半席次的「完全執政」是失敗的嗎?

過度親美 斷交潮涌現

蔡英文想要臺灣人給她下一個四年來「脫胎換骨」,但回顧這將近四年的執政時間,她要如何說服人民「臺灣正在變好」?她說要贏得「國際認同」,但她上任後採行的是對美國「一面倒」,臺灣的國際視野只看得到美國,無論是與川普(Donald Trump)通電話,還是由於美國國會通過幾項「挺臺」法案,單靠虛幻美臺關係,就能證明臺灣在國際上得以開大門走大路了嗎?

蔡英文的「親美」路線是臺灣地緣政治格局下的常態,但她看不到世界正在發生的百年未有大變局,不只處理不好兩岸關係,從而把所有雞蛋都放進美國的籃子裡。蔡英文執政三年多斷交了七個友邦,與梵蒂岡的關係也搖搖欲墜,就算「盟友」美國與日本出面喊話,也止不住迎面襲來的斷交危機。這些臺灣在國際上面臨的現實問題,若未被執政者正視,單單隻歸咎爲「中共打壓」,又要如何「贏得國際認同」呢?

空挺香港 操作恐懼感

蔡英文也說,要贏得人民的自我肯定。但是臺灣進入選舉熱季之後,虛幻的「芒果乾」(亡國感)甚囂塵上,其心理基礎相當程度是建立在自己嚇自己的情緒,而執政黨政府不可否認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今年初「習五點」發表之後,民進黨反制的做法之一,就是將內涵不同的「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嫁接在一起,既對國民黨發起一波波猛攻,也順勢再將「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冷飯熱炒,透過恐懼與不安製造出「同仇敵愾」的氛圍。

當香港反修例運動暴力衝突不斷升高之後,再加上港女命案犯陳同佳出獄,臺灣政府的做法不是順勢落實司法正義,同時讓香港的動盪儘快平息,而是對「一中」問題大做文章,也在不同場合大談「撐香港」、大吃香港豆腐,強調「臺灣對民主自由的堅持,能成爲香港的座標」。

平心而論,臺灣社會有着多元價值,對香港事態自有一套判準,但執政者不斷把香港和臺灣相比擬,不過就是一種恐嚇式動員——對未來前途充滿着悲觀心態,政治人物自然就能以「救世主」的姿態「守住臺灣」。這一套招式從1996年李登輝面對飛彈危機就開始操作,至今「百玩不厭」,這樣真的能夠「贏得人民的自我肯定」嗎?

自我設限 臺灣邊緣化

展望連任之路,蔡英文希望在未來四年有讓國家繼續前進的十足信念。但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蔡英文告訴臺灣人民有大量的「臺商迴流」,甚至以單季GDP成長數字,宣稱臺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但華麗的數字,所掩蓋的是民衆對於經濟民生髮展的無感、無力與無奈。

正因爲如此,當蔡英文決心要在兩岸建構一面巨大的「民主防護網」時,許多年輕人仍然選擇西進大陸尋找出路,卻受到臺灣單方面設下的政治阻礙。例如臺灣青年帶着臺灣豐富的社區營造經驗,登陸擔任社區主任助理,遭到臺灣政府開罰新臺幣10萬元,其中30人提起訴願,卻經行政院決定全數駁回。更別說由於臺灣官方冠冕堂皇地搬出「國家安全」理由,不只把有利於臺灣的外商投資案拒於門外,也讓臺商或一般民衆在從事兩岸交流時備受風聲鶴唳的無名壓力

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最近所發表的文章《兩岸,關係誰?》不無感慨地說臺灣人爲了生活奔波、離鄉背井在大陸工作,政府無法保證他們的工作與薪資,當大陸有意爲他們做點事,哪怕是小小的一點事,政府應該樂觀其成,而不是動不動把兩岸對抗加諸在他們的肩膀上,反映了執政者對兩岸關係的態度,「距離人民何其遙遠」。當兩岸關係日益走向「地動山搖」的危險處境,蔡英文更有責任和義務說清楚,如何讓臺灣民衆心生繼續前進的十足信念?

過去三年多以來,臺灣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斷把責任「外部化」,特別是把中國大陸當成最簡便的「替罪羊」,無論是在國際局勢、區域整合,或是內部經濟發展,讓臺灣都面臨了邊緣化或停滯的狀態。而這些與臺灣發展和民生經濟密切相關的「實事」,臺灣這艘船的舵手不可能、也不應該回避這些問題。

臺灣確實承受了來自北京相當大的壓力,但「2020臺灣要贏」,障礙到底是在大陸還是在於自己?臺灣的選舉政治,不該只是在比哪個候選人更爛,而應該是要選誰更好。那麼身爲在任的總統,蔡英文必須說服大家爲什麼只有她才能讓臺灣贏?臺灣要贏什麼?要怎麼做纔會贏?在這些問題上,透過政見政綱,實實在在地闡明清楚,爭取選民把票投給她,纔是關鍵。只有空喊口號,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