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最前線/化學品管理 緊盯二風險

臺灣製造業使用到的化學品種類繁多,涉及的法令規範複雜且變動頻繁。示意圖。 中新社

臺灣製造業使用到的化學品種類繁多,涉及的法令規範複雜且變動頻繁,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才能勝任。本文淺談化學品管理的兩大風險,以及應對建議。

一、合規風險:化學品運作不僅要符合在地的法規,在國際供應鏈環環相扣的體系下,更涉及跨國法規的要求。企業在引進一項新的化學物質,或者既有化學物質的相關法規有異動的情況下,皆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統能夠查詢並追蹤相關法規的變動。

根據臺灣的「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化學品SDS安全資料表的內容必須每三年檢討更新一次,且更新日期、版次等紀錄要保存三年。在品項衆多、SDS到期日不一的情況下,便經常發生逾期未更新的運作缺失。因此SDS資料的數位化,纔是確保源頭資料正確的根本作法。

當源頭的SDS資料數位化後,運作管制量超標的示警機制、申報資料的有效產出等,後續也才能更有效率的管理得宜。

二、運作風險:運作風險可以區分爲點、線、面三個層次。

點:危害標示。「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明定,僱主對裝有危害性化學品之容器,應該以現場作業勞工所能瞭解的語文標示名稱、危害成分、警示語、危害警告訊息、危害防範措施、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之名稱、地址及電話等訊息。若是缺乏正確的資訊,不僅增加危害發生的機率,在意外發生當下也可能讓傷害擴大。

線:不相容性。化學品管理還有一大挑戰,即是兩種以上化學品存放在同一位置時,有可能因爲「不相容性」而產生危害反應,像是釋放出氣體、爆炸或燃燒等。當同一個場域有多種化學品運作時,不相容性的檢查如何落實,也是管理上的重要課題。

面:危害辨識卡(H Card)。在整體運作場域的風險控管上,「消防法」規定工廠管理權人應提供廠區化學品種類、數量、位置平面配置圖及搶救必要資訊,以確保事故現場救災指揮官及搶救人員能及時獲得化學品正確應變資訊。臺灣有多次重大化學災害,就是因爲救災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正確資訊,產生難以挽回的損失。

上述點、線、面的三大風險,追根究柢還是在管理者的「資訊處理能力」。透過資訊系統的輔助,才能確保最完整正確的資訊,在最短時間內送到最關鍵人員的眼前,讓風險可控化、極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