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降費潮”蔓延,管理費率最低一檔產品擴至百隻

ETF“降費大軍”再添一員。

自去年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推進以來,基金“降費潮”已從主動權益類產品擴至ETF等領域,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如南方基金宣佈自2024年3月26日起,旗下南方滬深300ETF管理費率調低至0.15%。

據第一財經統計,至此,管理費率在0.15%最低一檔的股票型ETF產品數量已達到100只,佔比超過一成。在業內人士看來,ETF產品降費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以價換量”背後仍需考慮成本代價,以及如何避免行業陷入價格戰的無序競爭狀態之中。

低費率ETF持續擴容

3月25日晚,南方基金髮布公告稱,26日起,調低旗下南方滬深3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下稱“南方滬深300ETF”)的管理費率及託管費率,將該產品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5%調低至0.15%,託管費年費率由0.1%調低至0.05%。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南方滬深300ETF的基金份額爲9.53億份,資產淨值爲33.74億元。在此之前,工銀瑞信基金在2月8日也調低了旗下工銀瑞信滬深300ETF及其聯接基金的費率。

其中,工銀滬深300ETF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45%調低至0.15%,託管費年費率由0.1%調低至0.05%;工銀滬深300ETF聯接基金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45%調低至0.15%,託管費年費率由0.1%調低至0.05%,C類基金份額的銷售服務費年費率則由0.25%調低至0.1%。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3月25日,目前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產品共有22只(包括增強策略產品)。除了此次加入降費大軍的南方滬深300ETF外,管理費率在0.15%的產品還有5只,分別是易方達滬深300ETF、工銀滬深300ETF、民生加銀滬深300ETF、匯添富滬深300ETF、華安滬深300ETF。

據記者觀察,降費操作從主動型產品擴至競爭激烈的ETF領域,早在去年9月就開始了。去年9月5日,易方達基金將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5%調低至0.4%,託管費年費率由0.1%調低至0.08%,從此拉開了ETF產品降費序幕。

隨後,多家公司產品接連加入ETF降費大軍。除了易方達基金陸續降低了易方達中證2000ETF、易方達中證1000ETF及聯接基金、易方達上證科創板100ETF等產品的費率,工銀瑞信基金旗下的上證科創板50ETF及聯接基金、華安基金旗下的上證科創板50ETF等多隻產品也相繼跟進降費。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3月26日,管理費率爲0.15%最低一檔的股票型ETF產品數量已擴至100只,佔股票型ETF總量的13.48%;而管理費率低於0.5%的產品佔比已經超過20%。

ETF爲何降費?

近兩年來,由於市場持續震盪,權益類產品的業績表現未能盡如人意,大量資金轉而涌向以ETF產品爲代表的被動投資領域。在同質化競爭壓力下,降低費率成爲基金公司的競爭手段之一。

在業內人士看來,降費最直接的影響是降低持有人投資成本,一定程度上使得投資者獲得感提升。“低費率ETF可以用低成本來吸引那些對費率敏感的投資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基金銷量。”華南一位基金市場部人士對記者表示,ETF本身的產品屬性就會導致同質化嚴重,降費搶規模的做法不難理解。

“我們看到有同業公司在面臨競爭時,通過主動調降產品管理費的形式搶佔先機,這主要是由於近期資金大額流向相關指數產品。”他分析稱,降費有利於在同類產品中獲得競爭優勢。在跟蹤同一指數的產品中,中長期資金會更加青睞規模較大的產品;若規模和流動性都能滿足的前提下,低費率的產品或許會更有優勢。

以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產品爲例,Wind數據顯示,作爲今年獲得資金重點“掃貨”的寬基ETF,截至3月25日,相關產品開年以來有近2581億元資金淨流入。其中,截至去年年底,規模在300億元以上的產品共有4只。

這4只也是今年以來最受歡迎的滬深300ETF產品。相較而言,管理費率在0.15%的易方達滬深300ETF最爲“吸金”,區間淨流入796.86億元,資產規模增至1330.24億元。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同樣吸引了超過550億元的資金流入,三者的管理費率均爲0.5%。

不過,也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產品費率並非ETF規模擴張的決定性因素。一位券商系基金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低費率的產品在長期回報上具有一定優勢,但ETF產品獲取收益,除了成本上做“減法”,還有通過精細化管理做“加法”。因此,他建議,投資者若購買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不能只比較費率,而是要比較整體業績,選擇能夠創造穩定超額收益的產品。

降費會持續蔓延嗎?

多隻ETF接連下調產品費率,也給同業增添了一份壓力。那麼,ETF降費潮會繼續蔓延嗎?對此,一位ETF頭部基金公司人士持肯定態度:“我們已經在考慮(降費事宜)。”在其看來,作爲行業的重點增量業務和麪向未來的戰略業務板塊,ETF領域的激烈競爭仍在持續,特別是在頭部玩家之間,競爭甚至是白熱化的。

“如果基金降費競爭加劇,爲了保持市場份額或者吸引投資者,可能更多基金公司會被迫降低費率。”他對第一財經表示,ETF產品降費趨勢難以阻擋,若產品規模不斷擴大,基金公司可以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運營成本。

不過,實現“以價換量”是理想狀態,由於各家公司的發展階段和實力有所不同,背後的成本問題仍不容小覷。“ETF投資管理有一定的剛性成本,按照現行費率結構來看,據測算,一隻ETF規模要達到三四十億元,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他補充道。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如果ETF進一步降費,勢必要求產品本身或者公司整體指數業務的規模要足夠大,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單一產品的運作成本,否則收支不平衡的話,終究維持不下去。因此接下來的競爭或許會轉向對基金管理人綜合實力的考驗。

前述華南基金人士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實際上,降費也是指數基金領域面對同質化競爭時,爲數不多的應對手段之一。誠然,降費的確能起到凸顯產品比較優勢、有利於吸引增量資金形成產品規模優勢的作用,但也需要避免行業陷入價格戰的無序競爭狀態之中。

“因爲指數產品的運營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剛性成本,完全打價格戰,可能會導致行業性的壟斷問題,長遠來看並不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他說。

ETF降費是公募基金“降費潮”的一個縮影。去年7月,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正式進入實操階段,各家基金公司宣佈降低管理費和託管費。從產品類型來看,主動權益類產品率先將管理費由1.5%調降至1.2%,託管費率多由0.25%降至0.2%,隨後指數型產品、固收類產品也紛紛跟進。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5日,對比費率改革之前的數據,實施降費舉動的基金公司數量已增至153家,涉及基金產品數量超過3840只(僅計算初始基金),從調整名單來看,主動權益類產品佔比超過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