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論球/非洲足球未登天輸在自己環境(下)

文/何長髮

要了解非洲足球,不能僅回看數十載的興盛成敗。事實上,英格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非洲的“足球母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許多非洲移民進入英格蘭,第二代移民隨後也融入了歐洲足球。

▲非洲黑人第二代移民融入了歐洲足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不過對非洲本土足球推動更大的卻是法國、荷蘭和葡萄牙這三個前殖民宗主國,其中突尼西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國家球隊世界盃上的成功,主要就得益於球員大量進入法國聯賽鍛鍊。

2002年,法人梅蘇執掌的塞內加爾隊在韓日世界盃擊敗法國,引發了法國足球的驚呼;2005年,堪稱“突尼西亞足球教父”的勒梅爾帶隊獲得非洲杯冠軍;法國足壇風雲人物亨利.米契爾曾執教喀麥隆摩洛哥和突尼西亞,2004年他入主象牙海岸,將這支球星雲集的球隊捏合成一個整體

▲法國教練梅蘇帶塞內加爾在世界盃一戰成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由於歷史的根源,法國教練一直是非洲足球的墾荒者。不少非洲國家的官方語言還是法語。同時由於本國足球環境的競爭壓力,很多法國教練樂於出國尋找機會。歐洲足球注重整體,注重球場上嚴密的組織紀律,這對於散漫與過分看重個人發揮的非洲足球而言,是一服對症之劑。因此大力度引入歐洲名帥,是非洲足球近些年重新崛起的重要改革。

在非洲,任何一處空地都有可能成爲孩子們享受足球快樂的場所。非洲的孩子對於足球的熱情非常高,但他們恐怕連一雙球鞋,抑或是一個足球都沒法擁有。他們總是仰望着那些成器同胞在歐洲舞臺上馳騁,低下頭卻只能看到一篇貧瘠的土地。

非洲人就是爲運動而生,爲足球而活。越來越多的非洲球員在歐洲主流聯賽找到了位置,驚人的足球天賦和出色的身體素質都是非洲球員立足的資本。

非洲足球大環境正呈現一種近似百花爭豔的形態,這裡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豪門,也沒有任人宰割的魚腩,像非洲國家杯這樣的賽事,儘管在世界範圍內關注度不高,但這卻是整個非洲大陸盛會

▲非洲任何地方可見小孩快樂地踢球而逐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2014巴西世界盃在即,非洲足球又一次站在挑戰與機遇面前,由於相似的氣候原因,非洲球員或許將更適應巴西節奏。難怪英格蘭隊教頭霍奇森也預測:“來自非洲的球隊將會比來自歐洲的傳統足球強隊有着更好的表現。”

不過,非洲足球大地存在已久的大環境老問題,往往纔是阻礙他們想攀上世界足球之頂的大魔咒

巴西、阿根廷、法國、英格蘭、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以及烏拉圭,這8個國家曾經拿到過世界盃桂冠,我們能夠借鑑的經驗是,擁有強大的國內聯賽是支撐國家隊成爲世界頂級強隊的關鍵因素。我們不妨拿衛冕冠軍西班牙作爲範例,其國內聯賽擁有完備的造血系統,能夠爲國家隊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這纔是該隊近年來強勢崛起的關鍵。

可以預見的是,擁有充裕財富的歐洲足球,仍會繼續吸引世界各國最優秀的球員,非洲俱樂部必須面對的對手依然強大。但與此同時,非洲需要的是日漸興旺的國內聯賽,在這裡學習正確的技戰術理念,只有這樣,各支國家隊才能夠得到足夠的人才儲備,才能夠在洲際乃至世界大賽中取得成功。

從非洲國家的足球問題,正好也給臺灣搞足球的相關執行人員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本土沒有夠水準的職業足球聯賽,老是寄生在外面的聯賽中生存,還是難以提升整體的國家競爭力,非洲足球並非被詛咒,至今未實現登天正是輸在自己的足球大環境。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