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提升效率與專注力 在家上班也適用
▲(圖/Pinterest)
隨着疫情越演越烈,不少臺灣企業也都開始研擬「遠距工作」的配套措施,站在老闆的立場,無非是希望在防疫的同時,也不要影響公司業務的正常運作,而對於員工來說,能夠減少通勤或是羣聚相處的機會,無非也是現階段的好選擇。
不過「在家上班」說來容易,實際演練後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容易,除了需要設備支援,還需要高度的自制力,因此編輯在此整理了4項高效率心法,提供給即將面臨居家工作,卻毫無規畫頭緒的你參考:
1.建立儀式感
▲(圖/Pinterest)
在家工作顧名思義就是將辦公室移到家中,不須早起梳妝出門,也不必忍受滿是人潮的捷運車廂,如果公司沒有建立遠端打卡系統,更不用趕着在九點前準時打卡。上述的這些全都是顛覆平時工作的流程,此時替自己建立一個專屬的「上班儀式感」就顯得重要!
儀式感不僅是個形式上的做樣子,它能夠無形中下達「做完,接下來就要開始上班」的指令,讓身心都調整到最佳狀態,準備進入工作模式。推薦的儀式感可以是換一套出門時的服裝、吃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喝杯香醇的咖啡,待儀式完成後,就一定要坐定位開啓一天的待辦事項。
2.假裝自己在公司
▲(圖/Pinterest)
雖然我們人在家中,但儘可能還是替自己樹立些規範,並且嚴格遵守。最簡單的準則就是模擬在辦公室的日常,包括開始工作的時間、中午用餐時間的長度,還有準時下班,明確的時間分配能讓自己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像上班時間是絕對不該睡覺、滑手機、追劇,還有整理家務的!
另外,營造一個適合工作的環境也很重要,試想在公司會出現充滿食物的冰箱以及牀上溫暖的棉被嗎?所以說最好不要在易取得「誘惑」的地方辦公。若與家人同住,也儘量事先溝通自己的上班時間規畫,避免不必要的打擾,相反地,也要正視下班時間,別造成其他同居者的困擾,甚至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
編輯悄悄話:區分工作/上班時間跟休息/下班時間的界線,可以降低拖延症發生,避免總是在不對的時間做事所致的惡性循環。
▲(圖/Pinterest)
同上,在公司時我們需要每天定時和主管回報工作進度,在家一樣需要條列每天的工作事項,就算上司沒有要求,自己最好也這麼做。原因在於明確的任務清單,能幫助在事前先清楚安排一天工作內容的分配比重,也在能在事後提醒自己還有哪些沒完成的事項,需要儘快補齊。
然而人總是有惰性的,因此在訂定計劃時記得留一些彈性,設定比較容易完成的目標,在一開始制定稍微寬鬆標準,總比全部都沒做到的好!
▲(圖/Pinterest)
最後是訓練自己專注工作的好方法──番茄工作法,這是一種運用時間管理而衍生出的方法,操作規則很簡單,首先決定好想完成的目標,接着設定一段時間的倒數計時器,通常爲25分鐘,不過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微幅調整,待鈴響後小休息3-5分鐘,重複4個循環後,再休息15-30分鐘比較長的休息,一整天累積無數個循環後,會發現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卻不會像埋頭兩三個小時那樣疲憊。
編輯覺得某種程度來看,番茄工作法就像是在跑馬拉松長跑時的配速,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氣衝刺,但累積起來會是很長遠的成就!如果說就連專注25分鐘,對你來說就很有挑戰的話,那或許可以試着增加一些小獎賞,鼓勵自己每多完成幾個循環,就能提高意願的誘因。
▲(圖/Pinterest)
整理完通篇下來,其實核心重點就是要訓練自律的能力,建立起一套無形的規範,讓自己不要賴牀、心情不好就不想工作等等耍廢。
雖然說初期可能需要一些適應時間,不過仔細想想,就某些層面來看,不需要忍受其他部門的喧鬧、主管臨時吩咐的雜事或是形式上的會議打斷工作節奏,還可以一秒下班,省去通勤時間直接下班就地休息,轉個念頭思考,在家遠距工作好像也還不賴呢!
延伸閱讀:
共享空間正夯:4 間擁有長期會員制度,大獲 SOHO 族好評的臺北咖啡廳辦公室
Podcast 推薦清單:收聽這 3 個自我成長的學習頻道,善用零碎時間汲取所需的知識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