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能買了嗎?

文:任澤平團隊

導讀

近期救樓市政策力度空前,繼“517新政”後,政策力度再度加碼。

中央層面,9月24日央行出臺金融政策支持地產,包括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最低首付比、提高央行支持保障房再貸款比例、延期房地產相關金融支持政策;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地方層面,一線城市放鬆限購拉開序幕,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發佈新政,其中廣州全面取消限購,深圳、上海、北京放寬限購、調降首付比例等。

一線城市政策放鬆,具有風向標意義,預計一線城市後續將根據形勢不斷加碼新政,直到樓市“止跌回穩”。

當前,制約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就業預期,房價預期。如果房地產硬着陸,受傷最大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爛尾,家庭資大幅縮水,即使沒有房子的人也會面臨失業壓力。房地產是週期之母,一定要高度重視,軟着陸。

整體看,上一輪“517”政策組合拳僅帶來5、6月指標的“脈衝式” 回升,6月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環比成交均有所提升且強於季節性,帶動上半年住房成交同比降幅收窄,但是7、8月新房成交回落,“金九”不在,政策效果持續性一般。主要原因是擠牙膏式的放鬆,效果是短期脈衝狀的、可持續性不足。

國際經驗看,政策的大力、迅速、重落實是化解風險的關鍵條件,一鼓作氣,提振信心。

短期看,三招可救地產:

1)組建5萬億以上的大型住房銀行收儲,利率要低、期限要長、規模要大、分配要公平。收儲庫存商品房用於保障房,一舉多得,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打通開發商現金流,避免居民爛尾樓,爲民衆提供保障房。

2)持續降息,配合降低相關稅費、中介費等,減少購房成本。

3)全面取消限購,迴歸市場化,釋放剛需和改善型需求,廣州已全面放開,後續其他一線城市也應該逐步全面放開。

長期看,以“城市羣戰略、金融穩定、人地掛鉤、房地產稅和租購併舉”爲核心,可以加快構建房地產新模式。

很多人把現在的中國房地產跟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作比較,其實是不可比的。日本在1990年,城鎮化已經基本結束了,城鎮化率超過77%。中國2023年才66.2%,還有15個點城鎮化空間,未來還有至少2億人要進城。如果政策得當,當前房地產的問題是可以消化的,中國房地產未來是有空間的。我們是否會重演日本失去三十年?日本90年代人均GDP達三萬美元,70年代就已經是OECD國家了。現在2023年中國人均GDP剛剛12000美元多一點,跟90年代的日本比,只是三分之一,未來經濟發展潛力仍然巨大。

房子能買了嗎?我們有三大判斷:

第一大判斷,如果股市持續上漲,帶來財富效應,經濟觸底回升,帶動就業和收入改善,房地產有望隨後止跌回穩;

第二大判斷,未來以分化爲主,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流入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有望改善,人口流出、庫存嚴重過剩的低能級城市面臨漫長的去化;

第三大判斷,政策層面短期不必擔心房價暴漲普漲,房地產發展階段已變,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局部地區如果大幅上漲可以通過人地掛鉤的市場化方式調控。

期待這次一鼓作氣,提振信心,才能真正實現從政策底-情緒底-市場底-經濟底,推動經濟持續復甦。

正文

1 近期政策利好頻出、力度空前

近期政策面利好消息頻出,是繼“517新政”後,房地產市場又一次史詩級利好組合拳,政策力度空前。

中央層面:

9月24日,央行會同金監局出臺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

1)建立動態調整存量房貸利率機制,引導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預計平均下降0.5個百分點。預計本次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總數大概1500億元左右,人均利息支出減少約1000元。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一方面有助於減輕居民還貸壓力,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費,另一方面可縮小新舊房貸利差,可緩解提前還貸現象,減少銀行利息損失,有助於銀行留存優質客戶。

並且,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也發佈倡議,各家商業銀行原則上應在10月31日前對符合條件的存量房貸開展批量調整。對於加點幅度高於-30基點的存量房貸利率,將統一調整到不低於-30個基點,且不低於所在城市目前執行的新發放房貸加點下限。截至9月30日,已經超過10家銀行表示,擬於2024年10月12日發佈具體操作細則。

2)統一首套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從25%下調到15%。98年以來,最低首付比例出現在2008年10月,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調整爲20%。517新政將首套房的最低首付比降至歷史最低,此次二套房首付比由25%降至15%,爲歷史最低。首付比下調直接緩解購房首付金額壓力,但是增加了還款壓力,考慮到當前居民收入、就業預期偏弱,降首付將釋放一定的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但提振市場效果有限。

3)3000億保障房再貸款央行支持比例從60%提高到100%。此次是對517新政的再次加力,資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至100%,則原來商業銀行放100億元,人民銀行提供60億元;現在商業銀行放100億元,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100億元。有利於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加快推動商品房去庫存,但總額度仍需加碼,利率要低、期限要長、規模要大、分配要公平。

4)將年底到期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及金融16條相關政策延期到2026年底。房企存量融資展期、經營性物業貸款等階段性政策,原來是2024年12月31日到期,現在政策延長到2026年12月31日,一定程度上可減輕房企償還壓力。

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要回應羣衆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1)首提“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彰顯維穩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明確當前房地產領域的目標是穩成交、穩價格,表明房地產市場對於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性,房地產穩則經濟穩、金融穩、財政穩、就業穩。

2)供給端“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與730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有所不同,此次更加強調優化供給端政策,爲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滿足“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要求,未來新增土地、住房供應更加謹慎,避免庫存進一步積累,優化市場供需格局。對於存量,要提升質量、改善居住品質。

3)需求端“調整住房限購政策”,爲政治局會議首提。限購政策本是房地產市場過熱時期出臺的臨時政策,如今抑制了剛需和改善型需求,當前市場仍處調整階段,是取消限購的良機,發達國家對國內居民並沒有限購,都是通過價格和稅收手段調節。截至目前,一線城市相繼試水放鬆限購,但是放鬆步伐較小、政策效果有限,全面放開限購是大勢所趨。

地方層面:

9月29日-9月30日,一線城市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密集出臺放鬆樓市政策,一線城市新一輪限購放鬆拉開序幕。

北京:五環外非京籍家庭購房社保年限從5年改2年,五環內社保年限從5年改3年;降低存量房貸以及降低首付門檻,首套首付15%,二套首付20%等。

上海:外環外購房納稅社保“3改1”,大幅降低購房門檻;下調首套、二套商貸最低首付比例;將個人對外銷售住房增值稅徵免年限從5年調整爲2年等。

深圳:非戶籍家庭和單身核心區購房納稅社保年限“3改1”,非核心區無需社保;戶籍家庭非核心區可增購1套,非戶籍多孩家庭可增購1套;下調首套、二套商貸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商品住房3年和商務公寓5年的轉讓限制;將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徵免年限由5年調整到2年。

廣州:全面取消限購,成爲一線城市中首個全面取消限購的城市,外地戶籍廣州購買住房不受限制。

一線城市政策放鬆,具有風向標意義,這是對中央精神的響應和貫徹,體現出當前穩樓市的必要性。我們判斷,一線城市後續將根據形勢不斷加碼新政,直到樓市“止跌回穩”。

2 現在樓市的兩大制約因素—收入預期、房價預期

當前,制約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就業預期,房價預期。

1)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復甦基礎不牢,居民就業收入預期不穩。中國二季度經濟放緩,二季度GDP實際同比4.7%,較一季度下滑0.6個百分點;環比0.7%,低於一季度0.8個百分點。居民對未來就業、收入預期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央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2024年第二季度,居民對未來的收入感受指數、收入信心指數環比分別下降1.3、1.4個百分點。就業感受指數較一季度下降1.4個百分點,48.1%的居民認爲“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因就業、收入預期下降,居民傾向減少投資、消費,增加存款、降低負債,從而選擇提前償還存量貸款。

2)資產價格下降預期尚未扭轉,居民企業資產負債表受損、支付能力減弱。“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認爲,當資產價格下降後,由於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不變,但是資產端卻嚴重縮水,企業和居民支付能力會明顯下降。房子是居民的重要資產之一,2023年中國家庭房產佔總資產的比重約60%,高於英國的50%、日本的38%、美國的28%、德國的25%,由於中國重視“家”的文化傳統,住房資產佔家庭資產比重較高。房市近三年持續下滑,一二線城市房價平均跌幅在30%左右,遠郊區和三四線城市房價甚至腰斬。房價下跌一方面使得家庭資產面臨收縮困境,制約居民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由於“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在面臨房價下行的時候,需求大多處於觀望階段。

3 此前放鬆政策效果如何?脈衝式回升爲主、市場恢復基礎不牢

當前市場尚未止跌回穩,主要原因是擠牙膏式的放鬆,效果是短期脈衝狀的、可持續性不足。

整體看,“517”政策組合拳僅帶來5、6月指標的“脈衝式” 回升,6月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環比成交均有所提升且強於季節性,帶動上半年住房成交同比降幅收窄,但是7、8月新房成交回落,“金九”不在,政策效果持續性一般。從數據看,6月全國商品房成交面積明顯增加,環比52.6%、強於季節性,7月商品房成交面積明顯回落,環比-44.7%,8月環比持平。9月是傳統意義上房地產的銷售旺季,但是根據36城新房成交情況看,“金九”不在,9月(1-21日)36城新房成交環比-15.1%、二手房成交環比-14.8%。

具體城市看,517新政後,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先後跟進落地相關舉措,短期內新房、二手房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但是市場預期仍然較弱。

從放鬆節奏看,上海、深圳、廣州分別在5月27日、5月28日跟進放鬆政策,北京在6月26日纔跟進放鬆政策。

從放鬆的力度看,廣州放鬆力度最大。首付比例方面,北上深商貸首套首付比例最低20%、廣州最低15%;廣州二套首付比例最低爲25%,深圳30%,北上爲核心區35%、非核心區30%。商貸利率方面,廣州取消利率下限,北上深首套利率下限3.5%,二套利率下限最低3.7%。限購方面,僅上海、廣州對非本地戶籍居民購房限制進行了放鬆。

從政策效果看,新政後1-2個月銷售環比提振明顯,但此後回落明顯。從政策放鬆後1個月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房成交環比變動分別爲26.5%、29.3%、47%、45.1%;從政策放鬆後2個月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房成交環比變動分別爲19.2%、6.2%、-16.3%、-3.3%;從政策放鬆後3個月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房成交環比變動分別爲-32.2%、-14.2%、-17.5%、-6.5%。

國際經驗看,政策的大力、迅速、重落實是化解風險的關鍵條件,真正有效的政策放鬆需要一鼓作氣,提振信心。

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政府調控態度不夠堅決、力度不夠強勁,採取擠牙膏式寬鬆,沒能有效阻斷資產價格-銀行信貸-物價水平螺旋式下降,最終產生了慢性通縮。“資產負債表衰退”、“流動性陷阱”、“‘債務-通縮’循環”從不同角度解釋了日本痛苦的去槓桿“三十年”。

2008年美國面對金融危機,政策果斷、力度大,有效防止危機蔓延。財政部對問題機構進行注資救助,美聯儲向金融體系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支持,快速將政策利率降至0附近,實施大規模QE。美國股市2009年中旬觸底,物價2010年企穩,經濟快速復甦。保住了居民和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也就是沒讓企業和居民買單,而是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化解,所以居民有能力消費,企業有能力投資。

4 房地產對經濟金融影響深遠,穩地產能穩經濟、穩金融、穩就業

從對金融的貢獻來看,房地產是最重要的貨幣創造媒介之一,推動信用擴張和經濟發展。

1)房地產資產質量高、價值穩定,作爲最重要的抵押物爲信用擴張創造基礎條件。2008-2023年我國房地產貸款餘額從5.3萬億增至52.6萬億,佔各項貸款餘額比例從17.4%增至22.2%,2019年最高爲29%。近幾年房地產貸款佔比降低,主要由於政策引導住房迴歸居住屬性。

2)房地產項目投資金額高、規模大、開發鏈條長,房企拿地、開工等會帶動投資,需要信貸支持,屬於信用擴張。2023年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餘額比重爲6.1%。

3)在住房市場化國家,住房貸款是支持居民購買住房、改善居住條件的重要手段。2023年我國居民住房貸款餘額佔居民部門負債比重爲47.7%,佔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的16.1%。

此外,房地產作爲第一大支柱行業,房地產聯繫着上下游五十多個行業,房地產投資下行,影響着居民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修復、“信心”問題等。

從房地產業GDP增加值看,一般而言,在經濟中佔比超5%的行業可以成爲經濟的支柱產業。2023年,受房地產行業下行週期、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影響,房地產行業佔GDP比例下調至5.9%,但仍與2014年水平持平。

從房地產開發投資看,2000-2023年間,房地產開發投資從4902億元到11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4.5%。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14.9%到22.0%,意味着每年全國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中,1/5以上投入了房地產業。

從上下游行業帶動看,房地產帶動幾十個上下游產業鏈產值。房地產通過投資、消費既直接帶動與住房有關的建材、傢俱、批發等製造業部門,也明顯帶動金融、商務服務等第三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2020年投入產出表,我們估算出廣義的房地產業完全拉動上下游產業鏈GDP10.0萬億元、直接拉動上下游產業鏈GDP2.4萬億元。分行業看,貨幣金融、零售、鋼壓延、石膏水泥由廣義房地產行業拉動的GDP增加值居前列,分別爲8107億元、4230億元、3527億元、2820億元。

從解決就業看,歷史上我國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爲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房地產業解決我國實體經濟大量就業,雖然近兩年房地產行業面臨重大調整,但物業從業人數逆勢增長,預估至2023年我國房地產從業人數將達1300萬,相較2004年規模擴大三倍。2004-2018年我國房地產業從業人數由396萬增至1264萬,預估至2023年我國房地產從業人數將達1300萬。

5 中長期房地產市場仍有較大空間

當前,中國城鎮化率66.2%,加上改善型需求,房地產市場還有較大空間。我們連續6年在《中國住房存量報告》系列中跟蹤研究發現,綜合考慮城鎮化進程、改善性需求、城市更新等,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需求下降,但中長期仍有發展空間。

對於我國未來住房需求,部分市場觀點持有悲觀態度,認爲未來我國住房需求將持續下跌至較低水平,引發市場擔憂。然而,根據我們的測算,2024-2030年,我國住房需求總量約65億平,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約9.3億平/年,並不會大幅下跌至較低水平。

我們預計2024年,我國年新增城鎮居住需求約9.4億平,其中剛性需求3.4億平、改善性需求3.6億平、更新需求2.4億平;預計到2030年,我國住房需求緩慢下降至9.1億平方米,其中,剛性需求2.5億平、改善性需求3.7億平、更新需求2.9億平。從結構來看,2024-2030年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更新需求佔比分別爲29.0%、41.1%、29.8%,改善性需求成爲我國住房市場最大的需求支撐。

6 未來應該怎麼辦?組建5萬億住房銀行、降低房貸利率、全面放開限購

短期看,三招可救地產。

1)組建5萬億以上的大型住房銀行收儲,利率要低、期限要長、規模要大、分配要公平,收購開發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庫存,用於租賃房保障房。地方政府獲得商業銀行資金後支付給房企,緩解房企資金壓力,開發商拿到資金限定必須進行保交樓,這樣可以防止爛尾。一舉多得,解決地方財政、開發商現金流、居民“爛尾樓”的問題,同時解決新市民的住房保障體系,將起到各界拍手叫好的效果。央行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方向是對的,但3000億資金規模較少,1.75%的資金利率疊加配套融資和運維成本,總體成本較高,而當前租金回報率2%以內,地方收購動力不足,可以通過降低再貸款工具利率,覆蓋資金成本,提高地方積極性。

利率方面,當前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年利率1.75%,建議降至1.5%及以下,讓國企收儲的收益能夠覆蓋成本;

期限方面,當前設立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期限1年,可展期4次,考慮到保障性住房項目期限長、回款期限長達15-30年,因此收儲相關資金期限要與項目回收期匹配;

規模方面,3000億元或是初步嘗試,政府收儲模式是解決房地產困境的有效路徑,未來需持續加碼,我們認爲要將全國住房去化週期壓縮至18個月內,所需的資金總量要加碼至5萬億;

監管方面,收儲來的商品房定位爲廉租房、保障房,要強化公平分配和兜底作用,保障住房困難家庭居住需求。(參考)

2)持續降低房貸利率,配合降低相關稅費,減少購房成本,爲居民減負,並通過降準等降低銀行負債成本。LPR下降、加點部分下降導致此前房貸利率與新增購房利率差距較大,隨着各城市相繼取消或下調房貸利率下限,疊加年初以來LPR下調,新增房貸利率步入“3時代”。而有些存量房貸利率仍在4%左右,新增貸款和存量貸款利率利差走闊,無形中增加了居民貸款壓力,提前還貸有所升溫。之前降低了首套,社會反響很好,二套的也應該降低,這是善政。爲緩解銀行淨息差壓力,可以通過定向降準、繼續下調存款利率等方式進行配合。

調降幅度,上輪存量房貸利率平均降幅73個bp,924新政提到本次存量房貸平均降幅50bp;

調降方式,上一輪方式是變更合同條款,調降加點部分,本輪調降是否可跨行“轉按揭”等仍待具體方案出臺;

調降範圍,上一輪調降僅涉及首套住房,二套住房貸款利率未做調整,未來可以考慮降低二套房的存量房貸利率。(參考)

3)全面取消限購,迴歸市場化,釋放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二線城市已基本全面放開,一線城市也應該漸近全面放開。廣州已經全面放開,後續深圳、上海可以全面放開限購,北京可以先放開五環外和大戶型的限購,社保5改1或2。以支持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房地產發展階段變了,應該儘快調整此前的收緊措施,防止通縮和資產負債表衰退。當前樓市表現疲弱,房地產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不用擔心取消限購引起市場過熱,當前正是放鬆限購的良機。中長期可考慮在市場企穩後,通過“人地掛鉤”實現房地產供求平衡,各地方土地財政的“旱澇不均”,可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調節。

此外,還可以對多孩家庭提供購房支持,包括髮放購房補貼、降低房貸利率等。一方面,多孩家庭的換房意願更爲強烈,人口增加使得家庭對於增加住房空間有一定要求,但是由於購房換房成本高,部分需求難以釋放;另一方面,高房價是降低家庭生育意願的“三座大山”之一,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和居民房貸壓力位居世界前列,高成本抑制生育意願。給予有孩家庭購房政策傾斜,降低撫養直接成本,短期有助於擴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提振生育水平、提升人力資本、增強經濟社會活力,一舉多得。

長期看,以“城市羣戰略、金融穩定、人地掛鉤、房地產稅和租購併舉”爲核心,可以加快構建房地產新模式。

房子能買了嗎?我們有三大判斷:

第一大判斷,如果股市持續上漲,帶來財富效應,經濟觸底回升,帶動就業和收入改善,房地產有望隨後止跌回穩;

第二大判斷,未來以分化爲主,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流入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有望改善,人口流出、庫存嚴重過剩的低能級城市面臨漫長的去化;

第三大判斷,政策層面短期不必擔心房價暴漲普漲,房地產發展階段已變,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局部地區如果大幅上漲可以通過人地掛鉤的市場化方式調控。

添加助理領取專屬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