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創新技術與詩意美學的文化探尋

坐落於西湖北側羣山之中的飛來峰,藏着300多處摩崖題刻與400多尊五代至元代造像,那些造像帶着不變的微笑見證着歲月的變遷,其中神秘引發世人的無限遐想:那一尊尊微笑的造像見證過什麼樣的故事?這些題刻背後又究竟蟄伏着什麼樣的過往?

從「飛來山上千尋塔」到「最愛靈隱飛來孤」,從古時文人墨客的尋山探水到現今遊人香客的祈福打卡,山川不語,卻以沉默海納百川。

在10月13日晚20:00在Z視介、嗶哩嗶哩、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上線,並於22:50在浙江衛視播出,由浙江廣電集團、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聯合出品的浙江首部8k超高清紀錄片《飛來峰》正實現了創新性地讓山水發聲,講述它們所見證的鮮活歷史。紀錄片帶領觀衆一同深入走進神秘的飛來峰中,用詩意影像和創新技術揭秘那隱秘微笑背後的故事。

詩意美學,山水江南

作爲一部以飛來峰作爲主角的紀錄片,作品每個鏡頭、每句文字都浸潤着江南的詩意,形成了溫潤獨特的美學風格。

首先是江南的自然之美,西湖以西,天目山餘脈綿延之處,在滿目青綠間泛舟湖上,可見一峰,名曰飛來。一步一景,隨着鏡頭的逐步推近,由山水、草木、造像、石刻共同構成的畫卷慢慢展開,奠定了全片詩意的美學基調。

其次,這詩意更是來源於飛來峰獨特的文化之美。飛來峰作爲世界文化遺產杭州西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爲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也正是如此,紀錄片的影像和旁白都呈現出詩意風格化的特徵。

在影像表達的層面,作品將飛來峰作爲舞臺再現了一個個歷史片段,也將飛來峰作爲媒介,把各個歷史節點連接在一起。如中後段談及蘇軾在看到白居易題寫的「冷泉」二字匾額後,提筆在這兩字之後加上了一個「亭」字,從而纔有了「冷泉亭」的故事,畫面藉由水面的倒影連接了白、蘇二人的兩個時空,將跨越千年的共鳴具像化爲畫面中的對望,震撼人心。

不僅如此,作品也多次採用造像的水面、鏡面倒影與實景結合等虛實結合的手法呈現造像「隱秘微笑」的神秘之感,禪意與詩意交織成爲飛來峰詩意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也是《飛來峰》作品旁白和字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全片始於白居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終於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從自然到人生,這飛來峰迎來送往,見證着人生的跌宕,物是人非,唯有那造像的微笑永存於山水之間,意蘊悠長。

科技創新,價值引領

這份綿延千年的詩意來到今日,經由技術創新昇華出無限可能。

久居於冰冷崖壁中的神秘微笑終於在前沿科技的幫助之下豐盈充實,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飛來峰》將技術與藝術巧妙融合,創新性地使用了8K超高清影像技術、AIGC數字修復技術、杜比全景聲等多項最新技術,讓每一幀畫面都凝固成爲一幅精美的畫卷。無論是山川、巖壁的紋理,植被、石刻的細節,還是歷史遺蹟的滄桑,那些掩埋在歲月中不爲人知的過往終被完美地捕捉並呈現出來,讓觀者如同置身於飛來峰中,歷史重現,熠熠生輝。

高清晰度的畫質不僅能通過細節的呈現更直觀地溯源飛來峰上題刻與造像的歷史,給觀衆以身臨其境的震撼;更能窺見宏大歷史背後,每一條石刻、每一尊造像存在的證明,讓草木山石生出溫度,更精準地傳遞出紀錄片承載的文化內涵,爲飛來峰石窟文化的研究與傳播留下了重要的影像文獻。

技術帶來的變革遠不止清晰度的提升,更是紀錄片視聽語言的全面升級。如作品在片頭採用虛擬鏡頭把飛來峰造像的核心場景融合在一鏡到底的鏡頭運動之中,進而轉化爲生動的敘事表達,構建了獨特的數字化意象宇宙空間,以「山川」見「宇宙」,將敘事推向全新的維度。

1號結語

紀錄片《飛來峰》既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深刻內涵,又呈現了技術創新帶來的全新視角。

詩意美學賦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生命的活力,用具體的人事物來串聯歷史;而8k、AIGC等影像技術則以其創新手段,將飛來峰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凝結爲畫面,讓來源於千年前的顫音與今天的觀衆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