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湯繼強

廣闊的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區市,佔全國國土面積72%,總人口占全國近30%,陸地邊界線長,與10多個國家接壤。在中華文明史上,西部曾有過長期的燦爛輝煌,在國家安全與發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承擔着新的歷史使命。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就

西部的發展,事關國家大局。黨中央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進入第三個十年以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取得重大成效,高質量發展能力明顯提升,開放型經濟格局加快構建,基礎設施條件大爲改觀,人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脫貧攻堅戰如期取得勝利,和全國人民一道全面邁向了小康社會,踏上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西部地區在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西部地區的工業生產穩進提質,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發展,增加了高端芯片研發與生產、數控機牀研發與生產、氫能燃料電池製造等產業條目,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西部地區開放水平顯著提升,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地區從開放的末梢走向前沿。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等開放項目落地,自貿試驗區等平臺持續發力,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格局,重慶、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主動服務對接區域重大戰略,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西部地區是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取得了顯著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地區508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56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部大開發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如旅遊、綠色能源等,幫助貧困地區實現產業脫貧,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了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和住房保障條件,提升了貧困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施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鼓勵專業化人才紮根西部,支持當地發展。

西部地區的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加強,通過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動了不同地區之間的互補發展和協同並進。中部和西部的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了顯著增長,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佔比有所提高,且經濟增速在連續多年中超過東部地區,使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差距逐步縮減。國家統籌兼顧對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生態退化地區、資源型地區以及老工業城市等具有特殊性質的地區給予支持,確保了生態安全、邊疆安全以及能源資源安全。

總之,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爲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推動西部大開發是一項世紀工程,將西部大開發放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定位思考、統籌推進,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爲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爲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培育和支持新興產業,以此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西部地區利用其自然資源和獨特地理條件,發展特色產業,如礦產開發、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文化旅遊產業,以發揮其比較優勢並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爲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西部地區需堅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並促進區域合作與服務業發展。探索新質生產力,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引進高技能人才,攻克關鍵技術,並與東中部地區加強合作,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升產業質量與效率。同時,西部地區應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選擇並發展適宜新興產業,如新能源、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跨境貿易,爲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此外,促進中央企業與西部地區的融合發展,可以藉助中央企業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集約化發展;同時,將旅遊和服務業打造成區域支柱產業,利用西部地區的旅遊資源和民族文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和文化品牌,這有助於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二)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西部地區作爲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直接關係到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核心目標。西部地區需根據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制定科學規劃,避免無序開發,實現生態與經濟和諧共生。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特別是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區域實施嚴格保護政策,加快“三北”防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以增強生態安全,改善環境,支持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應對。提升生態資源保護力度,增強森林草原防滅火能力,深化污染治理,嚴格排放標準,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環境質量。推動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推廣節能技術,提高能源效率,促進產業升級。有序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推動能源革命。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評估和交易體系,激發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保護格局。探索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新模式,結合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加強生態環保宣傳教育,提升公衆生態意識,營造積極社會氛圍。加大對西部生態保護和修復的財政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強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爲生態保護提供法律保障。

西部大開發應堅持高水平保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通過一系列措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爲建設美麗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在新時代背景下,西部地區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致力於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通過開放合作,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現與國內外市場的深度融合和互利共贏。

首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增強西部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聯繫,通過提升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該通道爲西部地區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提供了新機遇。同時,完善沿邊地區的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佈局,吸引國內外投資,促進區域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自貿試驗區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了西部對外開放,爲開放型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西部地區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法規,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增強了投資吸引力。此外,西部地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創新開放平臺對接機制,與東中部和東北地區深化合作,實現產業互補和協同發展。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文化、教育、旅遊等領域的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爲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西部大開發通過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完善開放平臺佈局、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擴大制度型開放、服務對接國家戰略等措施,不斷提升開放水平,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中國的全面開放及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資源等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

西部大開發作爲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統籌考慮發展與安全的關係,特別是在能源資源等關鍵領域的安全保障能力,爲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通過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西部地區正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提升能源供應的多元化和穩定性。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鞏固了西部作爲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增強其在全國能源供應中的作用。"西電東送"等工程通過管網互聯互通,有效滿足東部能源需求,優化全國能源佈局,同時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部地區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管控,推動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構建國家級礦產資源基地,確保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穩定供應。通過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優化產業佈局、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措施,提升了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爲可持續發展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對西部地區同樣重要,需科學調配和合理利用,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同時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在產業協作方面,西部地區應創新機制,有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推動城市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基礎設施聯通和公共服務共享,加強城市間經濟聯繫,激發區域發展新動力。培育城市羣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將提升西部城市化水平,促進經濟均衡發展。

(五)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將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相結合,對重點幫扶縣加強支持,建立常態化幫扶機制,有效預防返貧,鞏固脫貧成果。借鑑“千萬工程”經驗,提升西部地區鄉村吸引力,促進文旅發展。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如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遊名縣,爲農民提供就近就業機會,促進增收。因地制宜,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保障鄉村可持續發展。

在西部大開發框架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供應穩定,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時代新風。健全的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體系是鄉村振興和城鎮化人才支持的基石,西部地區需加大對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投入,吸引並留住人才,同時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爲實現可持續發展,西部地區需加大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教育、衛生等領域的財政支持,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特別是在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科技、鄉村文化等領域,財政支持和私人投資的結合,將爲農業和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將利用國際資金爲地區農業和鄉村發展提供額外支持。

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發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佈局,保護鄉村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推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六)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於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要在文化和精神層面體現,更要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通過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相互瞭解和尊重,構建和諧民族關係。

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是加強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改善邊民生活條件,發展邊境旅遊等特色產業,提升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實現邊民增收和邊境穩定。

民族團結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要增強各族羣衆的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意識。西部大開發通過緊貼民生推動發展、貫徹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興邊富民行動等措施,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西部大開發進入新時代,西部已經取得了許多重要發展,呈現出極爲蓬勃的良好發展態勢,正在從大開發走向大開放,正在成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以及其他重要戰略佈局的重點,國家興建川藏鐵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性投資佈局甫現,西部已不再僅僅是腹地,也是對外開放的前沿。

人才培養和引進也是西部開放發展的重要方面。要通過優惠政策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優秀人才,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本地人才培養質量,爲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持續加大對基礎設施、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並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利用國際資金支持開放發展。

藉助“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地區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吸引外資和國際合作,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旅遊,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爲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文化傳承創新、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確保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西部地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保護和傳承西部地區豐富的民族文化,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促進文化與旅遊、體育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爲西部大開發注入持續動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將繼續作爲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西部力量,實現共同繁榮和全面進步,奮力書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科教興川促進會副會長,斯坦福大學高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