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參考》中英關係的十字路口:新首相能否避免「走鋼絲」?(陶短房)
工黨黨魁施凱爾成英國首相。(圖:shutterstock/達志)
核心提要
1. 1962年施凱爾出生於一個典型工薪家庭,他是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的成員。施凱爾 青年時期便積極參與工黨活動和參與左翼雜誌編輯,從政後他 常以平民出身與選民溝通,贏得了廣泛的好感。 儘管施凱爾「個人魅力」的缺乏常被視作其「重大短板」,但鑑於近年來三位保守黨「網紅首相」接連失利,施凱爾「中規中矩」或許纔是最佳策略。
2. 2020年施凱爾接任工黨領袖後,拋棄了許多工黨傳統的左翼綱領,強調「經濟增長和社會公正必須齊頭並進」,自稱「親商主義」,撤回了對加稅、免除大學學費和大規模公共支出的支持。 他還明確表示「英國無需重返歐盟」。 但細看這些措施,不難發現施凱爾是在排除風險最大限度爭取搖擺民衆。
3. 工黨在野期間對華態度強硬,施凱爾和可能的未來外交大臣拉米曾多次指責中國。知情人士披露,施凱爾的對華戰略包含「評估後在關鍵供應鏈和人工智能方面實行對華制約」等「鷹派」內容。但上臺後,工黨將面臨來自國內外的多重壓力,需要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有消息表示,工黨對華政策可能會較爲折中,出臺時間也不會很快。
在7月4日舉行的英國立法選舉中,施凱爾(Keir Starmer)領導的工黨獲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以遠超下院過半數(326席)的絕對優勢,贏得了闊別14年之久的執政黨地位。5日,英國現任首相、保守黨領導人蘇納克辭去首相職務,施凱爾將成爲14年來首位工黨籍英國首相。
●「草根高學歷者」
施凱爾,1962年出生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個平民區——薩里郡奧克斯特德鎮。他家是一個典型的雙職工家庭,父親是工具製造商,母親則是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一名護士。
他自小早熟,學習成績優異,是這個家族裡首位考上大學的成員,擁有利茲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牛津大學民法學研究生學歷。不僅如此,他還早早流露出從政興趣,在這個傳統左翼社區,耳濡目染的都是勞工和「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因此他16歲就加入了工黨的青年組織「青年社會主義者」,他曾自稱「素食習慣和『社會主義者』身份是我始終不變的兩大原則」。大學畢業後,他還參與編輯了一本著名的左翼雜誌《社會主義替代品》(Socialist Alternatives)。
施凱爾經常以自己的平民出身作爲與選民溝通的橋樑,提及母親與疾病鬥爭的經歷讓他對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充滿感激。 這份真摯的情感,讓他即便在公衆眼中「缺乏個人魅力和偶像氣質」,也在工黨的基本受衆中贏得了廣泛的好感。
自1987年起,施凱爾作爲一名律師(英國審判律師)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接手過多起備受矚目的案件, 包括對抗殼牌、麥當勞等大型企業的訴訟,以及就撒切爾夫人關閉煤礦的決策提起的訴訟。在布萊爾擔任首相期間,他還擔任了內閣的人權事務顧問,參與處理了《北愛爾蘭耶穌受難日協議》的相關事務。2008年,施凱爾更是出任了刑事檢察專員領導英國皇家檢察署(CPS),期間他主導了對多位政要的起訴,包括成功讓時任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休恩因法律糾紛而離職,使其成爲英國曆史上首位因此丟官的內閣大臣。
直到此時他都以一位專業司法人士的身份著稱於世,並在2014年因「在司法界貢獻卓着」獲封爵士——但不到一年他就投身政壇。 2015年,施凱爾 作爲 科爾賓 競選工黨領袖時的 左右手 , 嘗試 競選霍本和聖潘克拉斯選區併成功當選 , 從此轉入政壇 。 這個選區是工黨 「鐵票倉」,讓初來乍到的他在此「出道」,充分表明工黨對他的看重。
2016年隨着科爾賓正式成爲工黨領袖,他被委以重任,出任在當時備受矚目的的「脫歐影子國務大臣」, 2019年英國立法選舉中,他提出的「重新舉行脫歐公投」被列入工黨競選綱領,他也被看作「反脫歐」干將。但那次選舉以工黨空前慘敗告終。選舉慘敗加上被指責「對猶太人出言不遜」導致科爾賓辭任工黨領袖。2020年1月4日,施凱爾,這位僅有五年政壇經驗的「菜鳥」,在「科爾賓得力助手」的光環下,接過了工黨領袖的重擔。
當時的分析家普遍認爲,無論是偏向右翼的布萊爾還是左派的科爾賓,兩者均出身富裕家庭,帶有典型的「公學精英」標籤,這在以勞工階層和草根爲基礎的工黨內,難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而草根出身卻高學歷的施凱爾,則巧妙地融合了兩者優勢,既接地氣又具備專業素養,能夠左右逢源,兩頭沾光。儘管他踏入政壇較晚,但從學生時代到司法界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保持着鮮明的工黨立場,這份堅持爲他日後的政治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變革」與揚棄
即便在科爾賓因敗選和「反猶」四面楚歌之際,施凱爾仍不動聲色地留在「八面漏風」的科爾賓「影子內閣」。當科爾賓辭任,施凱爾挺身而出競選黨領袖時,他低調亮出一套深具科爾賓特色的競選綱領,包括免除大學學費、提高所得稅、推進英國公共服務大規模國有化等。一時間,人們普遍認爲他上臺後將延續科爾賓的路線。
然而,剛一上任,施凱爾便高舉起「變革」的大旗,並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後將自己的「老領導」科爾賓逼出了工黨; 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工黨長期尊奉、自己也一直附和的許多傳統左翼綱領,如高稅收、高福利、國有化、大手筆公共支出,強調「經濟增長和社會公正必須齊頭並進」,自稱「親商主義」,撤回了對加稅、免除大學學費和大手筆公共開支的支持。
更甚者,他不顧黨內元老們的強烈反對,撤銷了工黨多年來的標誌性承諾 ——每年斥資350億美元推動「綠色能源替代」,直言「盲目擴張開支是不負責任的行爲」。施凱爾還果斷撕下了自己長期以來的「反脫歐」標籤,這一轉變也標誌着工黨立場的微妙變化,他多次明確表態「英國無需重返歐盟」。
此次短短六週的倉促競選週期,他率領工黨提出了被公認「沉悶乏味」的五大綱領: 促進經濟增長、投資綠色能源、改革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加強社會治安以及通過新技能議程創造「機會」。此外,還提出了一系列「碎片化」的願景,如設立新的公有能源公司、縮短NHS等待時間、建設新住宅及重新國有化鐵路服務等,即便對於這些看似平凡的承諾,他也坦誠表示「無法確保當選後立即全部實現」,因爲它們屬於「長遠規劃」,需要「邁出第一步」——這第一步,正是讓工黨贏得選舉,執掌政權。他強調,這些願景僅是「首付」,若給予工黨更長的執政時間,「我們將爲英國帶來更爲深遠的改變與幫助」。
許多分析家,如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貝爾教授、倫敦研究小組(UK in a Changing Europe)的資深研究員拉特博士以及著名的選舉分析權威柯蒂斯爵士認爲,施凱爾公開標榜「國家重於黨派」,這是他敢於拋棄許多傳統工黨左翼綱領、不惜清洗科爾賓勢力,甚至自我剝離舊有標籤的關鍵驅動力。回溯近幾十年,工黨最爲輝煌的勝利莫過於1997年布萊爾的勝選,而布萊爾的宗旨——「傻瓜,什麼左翼,中間搖擺選民纔是最關鍵的」,是不惜背離傳統工黨主線推出的一系列中間調和綱領。
施凱爾在競選前的這一系列「斷舍離」,實則是在精準剔除那些易被對手抓住「歷史小辮子」、評估爲不受中間選民青睞的「負資產」, 如全面國有化、高稅收高福利的陳年舊賬,以及近年來被認爲過激的「減排政策」。甚至,放棄「反脫歐」立場也經過周密計算,因爲對手「命門」在經濟、社會問題,「重返歐盟」既無法操作,又容易在選民普遍擔心的非法移民問題上混淆視聽。
然而,施凱爾「個人魅力」的缺乏常被視作其「重大短板」。 YouGov在今年早期推出的一項民調顯示,在個人公衆支持率上,他遠不及極右翼政客、改革黨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更爲棘手的是,工黨支持者平均年齡較小,偏偏他不受年輕人喜愛且「越來越不受他們待見」。對此,分析家指出,英國民衆歷來偏好穩健的建制派政治家,代議制政體下黨領袖也無需如美國總統般成爲全國各選區的「公關大使」。首相只需確保本黨在下議院佔據多數席位,並在個人選區成功當選下議員即可。
以擅長公關、個人形象與口才極富感染力著稱的法拉奇,歷經八次選舉方首次當選下議員,而看似「魅力平平」的施凱爾卻已悄然連任十年之久。甚至有人懷疑,鑑於近年來三位保守黨「網紅首相」接連失利,此時「中規中矩」或許纔是最佳策略。施凱爾本人亦曾在今年1月英國獨立電視臺採訪中幽默表示:「若我的無趣成爲唯一槽點,那我便安心了,因爲這意味着勝利在望」。
據知情人士透露,施凱爾的關鍵助手拉米與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私交甚篤,歐巴馬常通過Zoom平臺爲施凱爾提供寶貴建議,鼓勵不要害怕暴露私生活中脆弱的一面」,以及「最大限度爭取搖擺選民」的風格,都讓施凱爾受益匪淺。
至於對科爾賓的冷酷,則是施凱爾爲數不多個性鮮明之處,他稍早接受《時尚先生》雜誌採訪時直言不諱「有時,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你必須冷酷無情」。
正如貝爾所言,施凱爾會被許多左翼人士斥責爲「叛徒」,認爲他「打着社會主義旗號背離了社會主義原則」,又會同時被右翼人士指責爲「反覆無常的變色龍」,但「如果非這樣工黨和他才能贏,他就會毫不猶豫去做,因爲他的性格就是爲上臺不惜一切代價」。
他本人說得好,說這說那都是以後的事,關鍵是第一步,而第一步就是上臺執政,在這「第一步」之前一切都最多是第二位的。
●對華政策有何變化?
工黨在野期間對華「刺耳之音」並不比保守黨少多少: 去年11月施凱爾本人就曾揪住前首相卡梅倫曾爲中國投資基金工作的「小辮子」對蘇納克窮追猛打,今年3月,他又在下院喊話,聲稱「將對中國干涉英國民主展開行動」。
5月22日即蘇納克宣佈提前舉行選舉當天,可能出任未來外交大臣的拉米在智庫查塔姆研究所闡述所謂「進步現實主義」外交政策願景,指責英國對華政策過去14年在保守黨治下「反覆搖擺」,稱今後將「採取更一致的戰略」。
據POLITICO援引5位知情者透露,選舉的提前導致施凱爾對華戰略構想尚未完成,拉米「剛剛開始閱讀有關如何進行改革、誰應該領導改革以及英國需要與中國解決的一系列貿易、投資和安全問題的提案」,但考慮到最關鍵的建議來自一貫對華不友好的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 (CSRI,他們是唯一在蘇納克宣佈選舉前就提交初步計劃的),因此其風向不難判斷。另兩位知情人披露,計劃中包含「評估後在關鍵供應鏈和人工智能方面實行對華制約」等「鷹派」內容。
一些知情者指出,美國近年來不斷向盟國施壓,迫使其在貿易、安全、技術封鎖等方面與美同步,保守黨內閣近年來對此亦步亦趨,工黨上臺後會感受到來自國內不同領域的不同壓力,將「不得不在中美間艱難走鋼絲」。
多位知情者指出,包括對華政策在內的「進步現實主義」構想由工黨聯合組織地緣政治總監加維在拉米的辦公室領導,評估參與者中也包括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這樣的知華派,因此最終拿出的版本會較爲折中,出臺也不會很快,「弄不好會拖一年」。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英國與世界項目主任、曾參與保守黨政府在 2021 年綜合評估中對華政策研究的奧沙利文表示,英國對華政策的全面改革「值得歡迎」,但不論保守黨或工黨都「缺乏對權衡利弊的詳細討論」,而這些權衡利弊是管理政府與北京關係所必需的。她主張新戰略應該創建一個「政府中央部門,幫助裁定經濟和安全需要之間的權衡利弊」,工黨的戰略「需要避免編寫一份被束之高閣、不再被提及的審查文件」,並致力於採取具體行動,比如更好地讓公務員掌握瞭解中國所需的技能。
GMTL諮詢公司的高級顧問巴福德和《從北京到英國》雜誌創始人霍格擔心,一旦特朗普上臺,勢必在迫使英國對華施壓方面變本加厲,而這未必符合英國和工黨內閣的利益,一旦曾在 2010 年至 2012 年擔任卡梅倫內閣首任國家安全顧問的裡基茨表示,「考慮到未來幾十年與中國的關係將變得多麼重要和複雜,從一開始就認真考慮並制定一個可以持續一屆甚至兩屆議會的戰略是一個好主意」 。
但「情況很複雜」,因爲中國「在某些領域是安全威脅和外交政策對手」,但也是英國的主要市場和關鍵進口來源——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的重要合作伙伴, 如何平衡取捨,對遠離執政地位14年之久的工黨和施凱爾而言,都絕非易事。處理不好,「甚至可能令美英關係出現一些微妙」。
(陶短房/《鳳凰大參考》特約作者)
(本文來源:鳳凰網《鳳凰大參考》,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