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A股風電板塊走出“獨立”行情,明年“貝塔機會”可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回顧2024年新能源行業的二級市場表現,A股風電板塊可謂“一枝獨秀”。

截至2024年12月13日收盤,Wind風電(866044.WI)、光伏(884045.WI)、儲能(884790.WI)和氫能(8841063.WI)指數今年以來漲跌幅分別爲10.48%、-12.48%、-3.35%、3.46%,風電板塊指數表現明顯好於光儲氫行業。

儘管在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絕大多數風電仍然陷在盈利底部,但在業內人士看來,2024年陸上風機較高的招標需求以及海上風機招標需求的逐步恢復,正在爲2025年產業景氣度迎來拐點,積蓄能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價格上看,自今年10月份國內主流風機廠商簽訂《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下稱《自律公約》)後,不少央企陸上風電機組招標信息顯示,投標價格較此前有所回升;而從需求來看,陸上風機和海上風機有望在2025年實現需求共振,將進一步提升行業成長屬性。

盈利觸底股價拉昇

當前,國內新能源產業正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風電產業便是典型代表。近些年來,風機價格的持續走低嚴重衝擊企業的經營業績,以至於在今年10月,國內頭部風機企業在行業協會的牽頭下,一致簽訂《自律公約》,抵制行業的非理性競爭。

從業績表現上看,風電企業今年不得不主動“出擊”,尋求利潤迴歸。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1至9月,25家A股風電產業鏈上市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957.3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爲135.14億元,呈現出同比“營收增長、利潤下滑”的局面。特別是在淨利潤上,不少一線風電廠商難逃盈利探底命運——明陽智能(601615.SH)、三一重能(688349.SH)、東方電氣(600875.SH)、電氣風電(688660.SH)今年前三季度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減少。

針對上述財季的盈利表現,國金證券電新首席分析師姚遙認爲,“影響盈利能力下降的短期原因包括整機企業三季度轉讓風電場較少,以及部分企業海外收入佔比下降收入結構調整,隨着下游整機企業價格企穩,當前或許是單季度行業盈利最低點。”

分析師對“下游整機企業價格企穩”的預期,與彼時風電產業發生的一件事情相關。

今年10月16日,金風科技(002202.SZ)、遠景能源、運達股份(300772.SZ)、明陽智能、三一重能、東方電氣等12家風電整機商簽訂《自律公約》,以期重點解決低價惡性競爭、對競爭對手惡意詆譭、合同條款明顯有失公平等問題。

上述事件被視作影響今年風機價格走勢的標誌性事件。且從今年11月以來部分國央企公佈的風機集採招標項目的開標價格顯示,整體的投標均價較此前回升。

“《自律公約》還是體現出了效果,從最近這段時間行業表現來看,部分國央企開發企業都修改了招標規則,風電企業也不再進行低於成本價的投標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隨着明後年供需關係的調整,風機價格有望不再陷入惡性競爭中。

實際上,自今年下半年以來,風電整機價格企穩甚至回暖,也在刺激着二級市場對於風電概念股投資情緒的改觀。Wind數據顯示,在上半年風電指數整體回撤之後,下半年(截至12月13日,下同),其漲幅達到17.05%,一舉填補了上半年的“缺口”。且從全年度的指數表現上看,風電板塊指數憑藉超過10%的漲幅,“一騎絕塵”。

這其中,電氣風電、中閩能源(600163.SH)、運達股份、金風科技、振江股份(603507.SH)領跑,年初至今股價累計分別上漲68.48%、43.96%、39.38%、36.90%、26.25%。

風電明年“貝塔機會”可期

在部分機構眼中,風電產業在2025年的貝塔性機會相對突出。例如,平安證券在展望2025年新能源行業發展時,便給予風電板塊相對積極的預測。

所謂的“貝塔機會”,強調的是對市場趨勢的整體把握。在上述機構看來,2025年,國內風電產業有望實現陸上和海上、國內和國外的雙需求共振,產業景氣度迎來明顯的拐點。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秦海巖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海上風電因爲前期繁瑣的審批程序,有望在明年迎來一批集中性的開工建設。此外,中國風電產業憑藉強大的競爭力,可以爲全球提供低成本的風電開發,進而會促進海外風電市場的快速增長。”

從今年國內市場需求表現上看,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國內陸上風機項目招標達100GW,同比增長70%,維持着高景氣度。且陸上風機招標價格整體企穩——根據東吳證券提供的數據,陸上風機(含塔筒)的中標均價爲1800至1900元/kW。

海上風機的招標需求雖然低於預期,但已經達到2023年全年的招標體量。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國內海上風機仙股招標約9GW,中標均價(含塔筒)約3300元至3500元/kW。需指出的是,2024年國內海上風電建設不及預期的原因在於,廣東、江蘇等地存量的大型項目推進速度較慢,並未在2024年內形成較大規模的吊裝。但考慮到項目建設的週期性,上述項目有望結轉至2025年並進入實質性的施工階段。

此外,在海上風電建設進入新週期的背景下,投資成本的下降亦促使海上風電有望加速發展。平安證券分析認爲,2024年海上風電造價水平相對2022 年呈現大幅下降,意味着海上風電經濟性的明顯提升。且隨着國內海上風機大型化持續推進並即將邁入16MW及以上海風整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階段,“我們判斷2025年國內海上風電發展節奏有望加快,有望實現同比50%及以上的增長。”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海外市場需求漸起,亦在提供增量機會。

需注意的是,海外市場的多數增量將來自於海上風電市場,這包括歐美、日韓以及其他新興區域市場。這其中,歐洲海風市場有望起量。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測認爲,2025年,僅歐洲海風市場將新增裝機達5.6GW,中遠期看2030年,預計將達到22.7GW。

基於當前風電裝機需求的穩定增長,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在今年10月已經突破5億千瓦(500GW)的里程碑。而在今明兩年,國內風機新增裝機量還將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東吳證券預計2024年和2025年我國風電新增併網量分別達到85GW和11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