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乳肥臀》中的莫言故鄉 山東高密

本站旅遊獨家整合出版 轉載請註明出處

莫言聊天,故鄉似乎是他的一個永恆的話題。帶着探尋與追溯,讓小編帶着網友們親歷莫言的故鄉——山東高密縣,來發現其獨特的,豐富的精神創作世界,說不定在真正遊歷了一番高密縣後,下一個諾貝爾獎就是你哦。

民間工藝品

剪紙

高密有三寶,剪紙,爐包,大蜜棗。在莫言的作品中,剪紙這一藝術形式曾經不斷地出現過,山東高密縣一直有着“剪紙之鄉”的美譽,在高密農村,過年時,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紙,上面貼上紅紅綠綠的窗花門頂、窗前,貼上門箋,元宵節夜晚的燈籠上貼燈花,新年的氣氛就出來了。

虎虎生威的鐘馗捉鬼

色彩斑斕的高密剪紙

關於高密剪紙,有個美麗的愛情傳說。漢武帝愛妃李夫人不幸早逝,漢武帝悲痛欲絕,日夜思念。有人報告說齊地高密有個叫少翁的人,自稱用神仙方術自稱能將李夫人的魂招來。少翁用紙剪了李夫人的影像,到夜晚在一頂方帳中點起燈燭,映出像真人一樣的李夫人,漢武帝在另一帳中遠遠看見,更加悲傷,泣然曰:“是也非也,立而望之,翩何姍姍起來遲?”據說這就是高密剪紙的起源。從一些考古遺存來看,剪紙至遲在北朝時候就已經出現,至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泥塑

在高密縣的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品中,泥塑也當地人民所津津樂道,當地的一位老人表示高密縣是“一到十七,人人塑泥”,泥塑在前些年對於當地人民來說就像是成長的必修課一樣,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粗獷豪放,風格大膽的當地泥塑

活靈活現,憨態可掬的泥偶

在明朝萬曆年間,這裡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後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後,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後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並且塗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從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成爲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了。

美食小吃

炸醬麪、水煎包、熱乾麪,羊肉泡等等都是各地有名的美食小吃,高密也不例外,在高密縣迎賓樓裡,來一盤韭菜瘦肉陷的高密爐包,配上點蘸醬調料一定會讓你大快朵頤,

誘人的高密爐包

高密爐包是以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著名的。據傳說,高密爐包是從漢朝名將韓信手下的廚師手中傳下來的。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在高密指揮“濰水之戰”。在當時的戰場上至今還有韓信溝、張魯祠的所在。那廚師爲韓信做過爐包,很得韓信賞識,這手藝被從當地招來幫廚的“偷”學到了手,一輩一輩傳了下來。到清朝末年,這種小吃得以在當地發揚光大,幾乎每家每戶都能做得像模像樣,至於最爲正宗的爐包嗎,各家各戶都覺得自己的爐包纔是最爲地道的,至於到底誰做得最美味,估計只有等韓信再世才能知道了,不管怎樣,讓我們先大口地咬上幾口皮脆陷鮮的高密爐包吧。

高密蜜棗

高密蜜棗因形似大棗、外掛蜂蜜糖漿,故名。以蜂蜜、香油、芝麻、蔗糖和麪粉爲主料,以玫瑰、冰糖、紅綠絲、桃仁等爲輔料。米稀則選用顆粒粘度大、拉絲長、甜度大的夏莊麥芽稀;芝麻則先用顆粒大、仁豐滿、香味濃的高密雙羊芝麻;玫瑰則選用五蓮山玫瑰;並沿用傳統的製作工藝,至今仍是手工操作。高密蜜棗具有形態圓滿,餡鬆而不散,皮薄而不裂,八個一斤,大小一致,表面芝麻均勻,不生不糊,呈微黃色,香甜適中,味道純正,是營養豐富的高密著名糕點。所謂甜而不膩,說得大抵就是這高密蜜棗吧。

此外,高密還有其他的小吃與特產,如磨火燒姚哥莊生產的”石磨”牌火燒)、姚哥莊燒雞(以倪家爲代表)、姜莊燒肉(高密名吃的後起之秀,以姜莊鎮高姓煮的燒肉最爲好吃)蘆筍(包餃子最好吃)、銀杏(以呼家莊爲代表)、高密菜刀(出名的時候是高密五金廠生產的高密菜刀,後來五金廠被橡膠廠合併,生產菜刀的主要廠家轉移到夏莊一帶,現在有不少的高密夏莊小廠生產菜刀)

令人垂涎三尺的高密燒雞

鮮嫩的高密蘆筍

高密不僅有豐富的當地特產,更是與歷史上不少的名家掛鉤。

歷史文化

作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故鄉,高密同樣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鎮,這裡孕育過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高密縣逄戈莊人,清代著名書法家。乾隆時考取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諡號文清。他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文章、書法均享有盛名

鄭玄,字康成,東漢經學家,高密縣鄭公村人。13歲時能誦讀五經。21歲博覽羣書,精通曆數、算術、圖緯,被推爲鄉嗇夫,管訴訟、收賦稅。

晏嬰、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夷維邑(今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卿。先侍奉靈公3年,竭力建樹新政,繼之輔佐莊公,很受重用。後因諫陰伐晉,莊公不聽,遂辭官耕於海濱。及莊公被殺,景公即位,又被起用,長任相國。他爲國爲民,直言敢諫。孔子與司馬遷都給於他很高的評價。

影片《紅高粱》就是以高密縣爲背景拍攝的,憑藉此片獲得柏林金熊獎張藝謀導演還有劇中主演鞏俐姜文曾與莫言有過珍貴的合影,可能當時在照這張照片時,他們四人都未曾想到自己能在自己的領域中均走得如此高遠,令人不禁大呼。

照片中從左到右依次爲: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

莫言舊居

在距離莫言舊居東北方向十幾裡地的孫家口村,有一座石橋。莫言小時候聽村子老人講過游擊隊在這裡伏擊日本汽車隊的故事,長大後在他的文學創作中,莫言就把這段歷史寫進了小說。

據當地村民介紹,1938年在這個橋南邊,游擊隊搞了一次伏擊戰,當時打死了39名日本鬼子,其中,有一位叫中崗尼高,是中將。莫言《紅高粱》作品中都詳細描寫了這次伏擊戰。

莫言文學館

高密市第一中學,有一座三層小樓,這是當地政府籌辦的莫言文學館。文學館共分文學成就、成長道路、文學王國、故鄉情結、文化交流五部分,全面展現了莫言探索的文學之路以及他對家鄉故土的深深眷戀。這裡陳列着一本《蓮池》雜誌,1981年,莫言的處女作《春夜雨霏霏》就發表在這本雜誌中。在遊歷了一番莫言的舊居之後,我們不妨在館中靜靜地思考,思考這個寧靜而質樸,卻又妙趣橫生的高密是如何孕育出了這樣一位開拓時代的文學巨匠。我們的旅途瞬間又蒙上了一層文藝的鮮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