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上的高鐵“橋醫生”

原標題:贛江上的高鐵“橋醫生”

光明日報記者 王洋 李玉蘭 胡曉軍 通訊員 汪志強

“鐺鐺鐺……”近日,在滬昆高鐵南昌贛江特大橋上,檢查錘敲擊螺栓的聲音迴盪在贛江上,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高鐵基礎設施段的橋樑工們正在對大橋進行檢修。

贛江特大橋是滬昆高鐵、昌福鐵路的咽喉要道。春運期間,隨着高鐵列車班次開行加密,大橋迎來了一年中最爲忙碌的時刻,檢修頻次也隨之增加。工長高志博繫好安全帶,攀爬上桁樑,手裡拿着活口扳手,半跪在鋼板上反覆擰着連接橋枕和鋼樑的鉤螺栓。

“冷還能克服,最難受的是檢查時敲擊箱梁發出的巨大聲響。”高志博說,箱梁檢修作業大多在密閉空間進行,內部回聲大,加之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列高鐵經過,伴隨着震動,巨大的噪聲迅速在箱梁內傳播、迴響,反覆衝擊着大家的耳膜。短短半個小時,這樣的衝擊就有十幾次。

除了箱梁內部的作業,副工長魏斯予正帶着其他工友穿過1公里的鋼樑,準備乘坐懸掛在橋腹部的巡檢車前往贛江中央,對大橋底部進行檢查。“像醫生給患者體檢一樣,我們的工作就是給橋樑‘體檢’。”魏斯予說。

江面上寒風呼嘯,巡檢車在江面上晃晃悠悠地前行,兩端齒輪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魏斯予只能一手拿着工具,一手扶着欄杆穩住身體,再通過眼觀、手敲、耳聽來辨別橋樑底部的細微變化。“有種坐船的感覺,容易頭暈。”魏斯予打趣道,“不過時間一久也就習慣了。”

如今,橋樑檢查形式也向智慧化轉變,開始運用無人機、高倍望遠鏡等設備。橋樑工熊健是隊伍裡的無人機飛手,負責操作無人機測量橋樑的各項數據,對比數據變化,確保大橋健康狀況良好。

從中午進入橋箱梁內部開始作業,到巡檢車對橋底檢修完畢,橋樑工們彎腰弓背,一干就是4個多小時。結束作業出來時,已是落日黃昏。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