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醫生”王武剛:與命運抗爭 用愛守護鄉親

他,面對挫折不屈不撓,雙腿殘疾,仍選擇與命運硬剛;

他,堅持往返鄉間3萬多公里治病救人,鄉親們剛好需要;

他,以其醫術所長,爲大家帶來急需的幫助,剛好合適;

他叫王武剛,很多人叫他“剛醫生”。

盛夏時節,在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鎮衛生院診室裡,王武剛一如往常,細心地爲患者診治,囑咐注意事項,忙得忘記了午飯時間。

王武剛因爲一場車禍,落下殘疾。但這一經歷,反而讓他立志“治病救人”的信念更加強烈。儘管行動不便,他卻堅持行走鄉間3萬多公里,醫治幫助鄉親6000餘人次,用心守護着一千多名村民的健康。

人生無常,我選擇和命運硬剛

2010年,從蘭州大學畢業的王武剛意氣風發,即將轉爲正式醫生。不料在某一天,不幸的一幕發生了:一輛呼嘯而過的大車將王武剛捲入車底,車輪從他的雙腿上碾壓過去。

這一壓,改變了王武剛的人生。命保住了,雙腿卻殘疾了。這樣的結果,讓王武剛整個人如同跌入谷底,“挺難走出來的。”

“人生很長,腦子沒問題,腿受傷了還有機會。”當時,母親的一句話激起了王武剛的鬥志。不知花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他終於學會了“站”——兩隻手撐起雙柺,支起身軀。

記不清是哪一天,他居然改成單拐,最後扔掉柺杖,顫顫巍巍地邁出一小步。這一小步,花了整整兩年。

“我經歷過生死,也感受了關愛,更能體會和理解一個患者的需要,我想回報所有幫助過我的人。”第二次學會走路的王武剛堅信,只有做一名醫生,才能更好地回饋社會,他要幹回自己的老本行。

人生美好,我有幸遇到我的光

重拾鬥志的王武剛回到社會,在蘭州的一家醫院,成爲一名超聲診斷科工作人員,由於原來學的是西醫臨牀專業,面對陌生且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崗位,他選擇歸零心態,主動請教、埋頭攻關。半年時間,王武剛便從一位輔助工作的助手成長爲一名考取行業資格證並能出具報告的專業人士。

此時,王武剛也遇到了人生中最爲重要的那道“光”,這道“光”便是常曉萍,甘肅敦煌人,是一名畢業後剛到科室的新人,比他小8歲。面對業務能力可獨當一面的王武剛,常曉萍自然少不了向其請教的時候,時間一長,兩人對彼此有了更深的瞭解,關係親密了許多。

談及第一次心動時刻,常曉萍記憶猶新。當時王武剛過馬路,她發現由於車禍造成的應激反應,王武剛的手和身體一直在發顫。“我過去牽起他的手,挽在我的胳膊上,我從內心想關心他。”正是這次牽手,兩人關係迅速升溫並確定戀人關係。

常曉萍的父母對於這段感情十分不解,爲啥女兒要嫁給一個殘疾男孩呢?她堅定地說:“是他的剛強自立、樂觀向上的精神打動了我,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的男人,我很想和他一起去追尋美好生活。”

正是這段話打動了王武剛,他決定用餘生所有的愛來守護這道“光”。2013年,兩人攜手走進婚姻殿堂。

人生很長,青川是我的第二故鄉

2015年上半年,時逢青川招考鄉鎮助理醫師,共56人報考,王武剛憑藉紮實的基本功,筆試處於總成績的第三名,此時他心中最大的困惑就是面試。

“我這種條件能不能過面試?會不會直接被淘汰?”……思來想去,面試前王武剛決定到青川縣衛生健康局先問個明白,如果沒有面試資格,就乾脆直接放棄。

“我們看重的是業務技能,而不是招考運動員。”當時青川縣衛生健康局主要負責人的一句話,讓王武剛吃了定心丸。通過面試後,他被錄取到青川縣木魚鎮中心衛生院從事臨牀工作。

初到木魚鎮中心衛生院時,衛生院尚沒有可供王武剛居住的房間,於是院領導便安排他到養老院暫住。在9個月200多天裡,王武剛很快跟養老院的老人們熟絡起來。他既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爲老人們義診,還經常幫老人們往樓上送東西,下班時在街上爲他們買洗漱用品和食品,深得老人們的信任和好評。大家都說:“小王真是個好小夥,就像我們自己的兒子一樣親切周到。”

單位的公用住房裝修好後,王武剛的妻子常曉萍也緊隨其後到木魚鎮中心衛生院從事B超業務工作。

青川這些身邊人傳遞給王武剛的溫暖,也在他的心裡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青川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就是我的家,我要紮根在這裡。”王武剛說。

人生很寬,我用感恩的心去丈量

“我自己是一個殘疾人,能切身體會到殘疾人在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在行醫和日常工作中就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這些人。”木魚鎮是曾經的地震重災區,王武剛深知身體的殘疾不但影響着病患的生活,更明白生理的殘疾帶給他們的心靈創傷。

針對轄區殘疾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多的現狀,王武剛決定學習中醫更好地爲患者解除病痛。2015年底,他順利拿到了鍼灸推拿畢業證;爲更進一步開闊眼界,2016年去北京參加爲期一週的中醫適宜技術火針療法培訓,而後在2018年又前往成都參加中醫提高培訓班一週。兩次學習均自費前往,花費近萬元。

每次出診,王武剛不僅給患者看病,還會陪他們聊聊天。“心靈上的安撫,有時勝過打針吃藥。”王武剛說。

正是這樣細緻入微的關心,王武剛每次入戶出診,都成了患者們暖心的時刻。當初那種“他自己都是殘疾人,還能給我們看病”的質疑,很快就煙消雲散。

像這樣的出診,他已經堅持了9年。日常,王武剛還多次和衛生院醫務人員外出開展義診和康復知識普及,爲居民發放康復訓練手冊,提高大家的殘疾預防意識;開展康復進農村項目,指導殘疾人在家中進行康復鍛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武剛的無私和敬業,贏得了木魚人的信任和尊敬,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爲“剛醫生”。

鄉親們的認可,也在不斷激勵着王武剛,他說,“作爲一名鄉村醫生,我很感恩和知足,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和愛人將永遠紮根青川,爲山裡的鄉親服務一輩子。”(張顯李、鄢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