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國小生情緒失控打同學 議員籲融合教育別只學半套

高雄市教育局針對國小學生情緒失控打傷同學事件,緊急在昨天安排臨時鑑定安置會議,鑑定結果是這名學生有情緒行爲障礙,將安置在普通班並接受分散式資源班服務。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市一所國小三年級學生突然情緒失控打傷同學,消息傳開後,引發許多家長與老師熱議,擔心現行的融合教育是否已流於形式。王姓國中老師說,很多老師沒受過專業輔導管教訓練,也未受過專業特教教師訓練,要兼顧特殊教育學生與一般學生,「壓力實在太沉重」。

高雄市議員白喬茵說,融合式的教育是好的方向,可以讓學生提早知道社會是由不同型態的人所組成的,培養同理心,以後纔不會動不動用自己的觀點覺得別人怪,但是上課的資源有沒有同步跟上,有沒有抽出專責老師來照料特定學生,或者需要家長陪同上課,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需求,都需要打造屬於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並且透過教育單位跟家長一起協力落實,而不是想學國外的體制卻永遠只學半套。

高師大特教系主任劉萌容教授說,以往在高中以下的學校,包括幼兒園,很多班上的老師會覺得,身心障礙學生「是特教老師管的,沒有我的事情」,教育部爲了要推動融合教育,去年6月修訂特殊教育法,明訂學校內的普通班教師、輔導教師、特殊教育教師,要一起合作,對臺灣的融合教育,「跨出很大一步」。

樹德科大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助理教授劉蔚萍說,融合教育是教育的潮流,源自美國,強調讓特殊生和一般生在同班級中一起學習,可以讓普通生有不同的品德學習、接觸更多元的人,也可讓特殊生有學習的對象,讓大家可以彼此學習、接納。

劉蔚萍表示,臺灣曾有罹患過動症的國小學童,因爲想和同學玩,推打間造成同學受傷,法官認爲家長疏於管教,判賠12萬元;融合教育希望包容、尊重、原諒,但要怎樣讓孩子學會反省,甚至讓家長認知應該要管教孩子,值得大家反思。

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遊子瑩說,對於情緒行爲問題的孩子,要先讓他們學會認識自己,要學會自我控制與放鬆訓練,家長或老師可以拿孩子喜歡的東西鼓勵,老師、家長與同儕都要一起協助,但如果有需要,還是要服藥控制。